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秀静

作品数:38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食管
  • 7篇直肠
  • 6篇结直肠
  • 5篇食管鳞癌
  • 5篇息肉
  • 5篇鳞癌
  • 5篇结肠
  • 5篇基因
  • 5篇发病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内镜
  • 4篇肠息肉
  • 3篇直肠息肉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黏膜
  • 3篇黏膜下
  • 3篇黏膜下剥离术
  • 3篇胃癌

机构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北京市石景山...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作者

  • 36篇孙秀静
  • 15篇徐有青
  • 13篇张澍田
  • 12篇朱圣韬
  • 10篇李鹏
  • 8篇邢洁
  • 4篇王燕斌
  • 4篇岳冰
  • 4篇张莹
  • 3篇刘缚鲲
  • 2篇徐欣萍
  • 2篇李荣雪
  • 2篇王星
  • 2篇胡海一
  • 2篇吕栋
  • 2篇邹军
  • 2篇于中麟
  • 2篇魏威
  • 2篇崔培林
  • 2篇朱东

传媒

  • 9篇临床和实验医...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07全国炎症...
  • 1篇2014中华...
  • 1篇2014年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低位直肠早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低位直肠早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结直肠早癌的4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3.90±9.99)岁,其中男性269例(59.9%),病变大小的中位数为20(14,27)mm。根据病变的不同位置分为低位直肠组(n=48)和对照组(n=40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位直肠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性别构成比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直肠组病变大小的中位数为20.5(15,34.5)mm,对照组病变大小的中位数为19(13,27)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直肠组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60(33.25,88.75)min,对照组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40(25,60.5)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直肠组黏膜下层及以上浸润深度的比例为22.9%,高于对照组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低位直肠早癌较其他部位病变的手术时间更长,肿瘤黏膜下深浸润的可能性更高。在术前充分评估适应证的前提下,ESD是低位直肠早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孙灿邢洁张希孙秀静张澍田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低位直肠
横结肠脂肪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观察(附9例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横结肠脂肪瘤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近期诊治的1例及以往文献报道的8例横结肠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回顾性分析病例的影像学与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总结临床治疗...
孙秀静王燕斌朱东吕栋徐有青
关键词:横结肠脂肪瘤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胃憩室28例的发病特征及临床特点
2015年
目的探讨胃憩室的发病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经X线消化道造影和内镜诊断的胃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占42.9%),女性16例(占57.1%),男女比例为1∶1.3。平均年龄(53.25±14.04)岁,其中50岁以上者占60.7%,50岁及以下者占39.3%。憩室部位胃底21例(占75.0%),尤其是胃底大弯侧12例(占42.9%)。憩室的平均大小为(1.20±0.64)cm(0.88±0.58)cm,所有憩室均为单发。伴发病中以糜烂性胃炎最多见(占28.57%),其次为胃息肉(占21.43%)。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为常见临床表现。结论胃憩室好发于中老年人,胃底为好发部位,单发常见,容易伴发糜烂性胃炎及胃息肉。X线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是诊断本病的较佳方法。
孙秀静王燕斌崔培林徐有青
关键词:胃憩室X线胃镜
回顾性分析254例溃疡性大肠炎住院病例分析诊断中的问题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院住院溃疡性大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UC患者的特征,总结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调查我院1990年3月~2006年4月住院的254例UC患者,以2000...
胡海一于中麟孙秀静王星赵红张澍田
关键词:溃疡性大肠炎病理组织学
文献传递
溃疡性大肠炎254例住院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检查手段的完善,检出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现回顾分析1990年3月-2006年4月我院16年间住院UC患者的资料,分析诊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文献,以利于提高消化医师的诊疗水平。
胡海一于中麟孙秀静王星赵红张澍田
关键词:住院病例分析溃疡性大肠炎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水平发病率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回盲瓣早期结肠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回盲瓣(ICV)早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结直肠早癌的病例339例,根据病变是否累及ICV,分为ICV组(n=17)和非ICV组(n=322),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病变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ICV组中位手术时间为50.0(33.5,80.0)min,非ICV组中位手术时间为38.5(25.0,60.0)min,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ICV组的整块切除率为91.6%,显著高于ICV组的70.6%(P<0.05);两组间的完整切除率、病变浸润深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在术后出血和术后穿孔的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结论ESD治疗ICV病变较其他部位病变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但安全有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需求性的治疗方法。
孙灿邢洁孙秀静王拥军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结直肠癌回盲瓣安全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食管鳞癌c-myc 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c-myc 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4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癌旁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中c-myc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食管鳞状上皮组织c-myc基因的表达量相近,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P<0.05)。结论c-myc基因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
孙秀静朱圣韬王文海贺凌婕徐有青张澍田
关键词:基因,C-MYC实时荧光定量PCR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PHF8在食管鳞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背景和目的:我国是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高发国家。目前已知,表观遗传学参与包括食管鳞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某些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istone ...
孙秀静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发病机制
高血压患者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21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瘤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肠镜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或经病理证实为非腺瘤性息肉的1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基本信息、个人史、既往史、肠道清洁度等资料,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结直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腺瘤的发生与年龄、饮酒及息肉史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饮酒(P=0.001)及肿瘤家族史(P=0.041)是高血压患者发生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模型预测高血压患者结直肠腺瘤的曲线下面积与一致性指数均为0.719,对于高血压患者发生结直肠腺瘤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年龄、饮酒及肿瘤家族史为高血压患者发生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高血压患者行结肠镜筛查前,可以综合权衡与腺瘤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筛选出结直肠腺瘤发病的高危人群,以提高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
邢洁任竣瑶张倩孙秀静岳冰朱圣韬李鹏张澍田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高血压发病率
咽部麻醉下丙泊酚抑制胃镜咽喉反应半数有效剂量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 通过序贯法研究咽部麻醉下丙泊酚抑制胃镜咽喉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内镜中心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2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均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丙泊酚用量自1. 6 mg/kg(第1例患者)开始,阶梯剂量为0. 1 mg/kg,患者的丙泊酚用量由前1例患者的咽喉反应确定,咽喉反应未抑制增加0. 1 mg/kg,咽喉反应抑制则减少0. 1 mg/kg,直至观察到“咽喉反应出现-咽喉反应抑制”这样的变化拐点8个,停止纳入患者。记录患者麻醉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的MAP、HR、Sp O2变化,记录恶心呕吐、咳嗽呛咳、吞咽等咽喉反应。结果 丙泊酚抑制胃镜咽喉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 76 mg/kg(95%CI:1. 70~1. 85 mg/kg),MAP在麻醉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分别为(105. 05±13. 39) mm Hg、(89. 73±11. 32) mm Hg、(84. 45±10. 59) mm Hg、(79. 00±8. 36) mm Hg,给药后各观察点MAP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 <0. 05)。HR、Sp O2无明显变化。结论 通过序贯法确定咽部麻醉下丙泊酚抑制胃镜咽喉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 76 mg/kg(95%CI:1. 70~1. 85 mg/kg)。
刘缚鲲孙秀静薛富善陶文军万磊
关键词:胃镜检查丙泊酚半数有效剂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