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琴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眩晕
  • 3篇眼震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位置性
  • 3篇位置性眩晕
  • 3篇良性阵发性位...
  • 3篇半规管
  • 2篇前庭
  • 2篇病理
  • 2篇病理性
  • 1篇单侧
  • 1篇电图
  • 1篇眼震电图
  • 1篇体格
  • 1篇体格检查
  • 1篇前庭功能
  • 1篇前庭功能试验
  • 1篇前庭损伤
  • 1篇潜伏期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王武庆
  • 5篇孙琴
  • 3篇任同力
  • 1篇陈良

传媒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第八次全国听...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平和后半规管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动态平衡功能的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水平和后半规管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动态平衡功能的特点,明确动态姿势图检查的意义及必要性。方法通过对本院眩晕专科门诊44例后半规管BPPV(PSC-BPPV)、22例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患者及44例匹配年龄、性别的健康志愿者的动态平衡板试验,获得动态姿态平衡图及感觉结构测试结果。结果感觉结构分析:HSC-BPPV组姿势稳定性较PSC-BPPV组差(P<0.05)。PSC-BPPV组及HSC-BPPV组动态姿势稳定性较对照组均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CBPPV组及HSC-BPPV组动态姿势稳定性较对照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HSC-BPPV组感觉结构测试结果较PSC-BPPV组差。在去除本体觉和视觉的参与下,前庭觉维持平衡的能力明显下降。
任同力孙琴王武庆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不同半规管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平衡功能
目的 探讨不同半规管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的特点,明确静态和动态姿势图检查的意义及必要性。方法 44例后半规管(PSC-BPPV)及22例水平半规管(HSC-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及44例年龄...
王武庆孙琴任同力
文献传递
重复检查对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意义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重复检查对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重要性和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耳鼻喉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288例BPPV患者病例资料,观察需要多次检查获得确诊的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39例(13.5%)需要2次以上的体位诱发试验或者需要再次就诊才能诱发出典型的眼震,其中25例初诊时重复检查获得确诊,14例在复诊时获得确诊。需要多次检查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及复位次数和总体无差别。需要多次检查者中水平半规管型BPPV比例为46.15%,明显高于总体的22.22%。另外在18例患者中观察到在第二次检查时出现潜伏期变短的现象。结论对疑诊BPPV的患者,建议多次检查或安排复诊以观察到眼震。
王武庆孙琴任同力
关键词:眩晕眼震病理性半规管潜伏期
闭目踏步试验对单侧外周前庭损伤的定侧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闭目踏步试验对单侧前庭病变的定侧价值.方法 可定病变侧别的单侧前庭外周功能损伤患者126例,其中颞骨外伤11例,突发性聋伴眩晕94例,前庭神经炎21例;健康对照组50例.原地闭目踏步50步,发生倾倒,侧移1 m或偏转>45°为存在偏向.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126例患者中50.0%(63/126)偏向患侧,24.6%(31/126)偏向健侧,25.4%(32/126)无偏向.发病3 d内的23例患者中偏向健侧39.1%(9/23),偏向患侧39.1%(9/23),21.8%(5/23)无偏向;随着时间的延长,偏向患侧和无偏向的比例增大,病程超过1个月的22例患者中1例偏向健侧,病程超过2个月的患者不再偏向健侧.发病1周内偏向健侧的17例患者,在随访的2周内,35.3%变为偏向患侧.观察到自发性眼震的35例患者中22.9%(8/35)闭目踏步偏向和自发性眼震同侧.结论 急性外周前庭受损不能根据闭目踏步试验偏向进行患侧的确定,要根据症状和其他检查一起综合考虑.
王武庆孙琴陈良
关键词:前庭功能试验体格检查
内淋巴积水对豚鼠外周前庭频率感受功能的损伤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内淋巴积水对豚鼠外周前庭频率感受功能的损伤。方法健康豚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2周组(A组)、术后4周组(B组)、术后8周组(C组),每组10只。术后组均行右侧内淋巴囊阻塞以建立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于相应时间段用冰水试验和旋转试验诱发并记录眼震电图,然后处死相应组别动物,取右侧听泡进行切片并染色。结果冰水试验时,A组有4只豚鼠(40%)引出眼震,但是眼震较微弱,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眼震速度较慢。其余术后各组均未引出明显眼震。旋转试验时,对照组、A组、B组、C组左、右眼震慢相斜率无明显差异(P>0.05)。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耳蜗无膜迷路积水表现,而术后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膜迷路积水,前庭膜向前庭阶膨出。术后时间越长,积水程度越严重。结论内淋巴囊阻塞可有效建立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内淋巴积水主要影响前庭器官的低频旋转感受功能。
孙琴王武庆
关键词:内淋巴积水眼震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