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娟
- 作品数:32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 “下来”“起来”“下去”三者句法组合之比较被引量:6
- 2006年
- 孙淑娟黄国华
- 关键词:及物动词句法形式语义成分
- 《六度集经》词语考释五则
- 2018年
- 三国吴康僧会译的《六度集经》以讲故事的形式宣讲佛及菩萨的前生今世因缘故事,语言生动,保存了较多的口语词。现选取其中的"歇尽""康休""嘉豫""具足""然许/听许/听放/放许"等条,略作考释,希望能有益于汉语词汇史之研究及有助于补大型语文辞书之缺失。
- 孙淑娟
- 关键词:《六度集经》词语考释
- 大型辞书“忧”、“愁”条义项分合商兑被引量:1
- 2014年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等现代语文辞书,给汉语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有些词语义位之间因有重合、不易区分给辞书释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章选取表"忧虑"义与"忧愁"义的"忧"及"愁"为研究对象,就二者在表互为因果联系的"忧虑"义与"忧愁"义时在语法功能、表现形式、反义的表达及文献用例时间先后上的差异进行分析,为将二者分列不同的义项提供了一定的理据。
- 孙淑娟
- 关键词:辞书释义商兑
- 长度·净度——关于韩国电视剧之思考被引量:1
- 2008年
- 从1993年中国首次从韩国引进电视剧《嫉妒》到现在,韩国电视剧的播放一直成为国内各级电视台提高电视剧收视率的一种重要选择,文章从韩国电视剧的长度以及画面的净度角度来阐释韩国电视剧的艺术魅力以及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同时通过对韩国电视剧的审视,也对国内电视剧的制作提出了思考。
- 黄国华孙淑娟
- 关键词:韩剧净度
- 主导义位演变的类型及主导义位与主导词的关系、成因被引量:1
- 2022年
- 词能否在相关概念场中取得主导词资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义位在整个义位系统中的地位。汉语基本词演化不宜只关注主导词的历时替换,还应关注主导义位的演变及其与主导词之间的关系。主导义位有A-B-C-D……直线型和回环型两种演变类型,其中回环型根据演变层次的多少,又可以细分为A-B-A简单回环型和A-B-A-B复杂回环型两类。汉语基本词演变中主导义位与主导词之间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义位在义位系统中所处地位的高低、概念在概念场中所占系统份额的多少以及词形所承载语义负担的轻重是制约词在相关概念场中获得主导词资格的主要因素。
- 孙淑娟
- 关键词:古代汉语主导词
- 常用词“掘”对“凿、穿”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考被引量:4
- 2016年
- 由先秦至晚唐五代,在"挖掘"这一义位上"掘"与"凿、穿"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掘"更具优势;西汉以后,"凿、穿"发展迅速,与"掘"形成鼎足三分之势;魏晋以降,"凿、穿"渐入退隐,"掘"则进一步发展,并于9世纪中期取代"凿、穿"成为该义位的唯一主导词,这样的格局一直保持到明代。词义系统自我调节与语言使用者喜新厌旧心理是诱发这一概念新旧质替换的两个主要动因。
- 孙淑娟
- “V+O+下去”格式演变的历时考察——兼谈“V+O+复合趋向动词”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少见的原因被引量:1
- 2007年
- "V+O+复合趋向动词"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较少见。文章以"下去"为例,以"V"为突破口,通过对"V+O+下去"格式演变的历时考察发现: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中能进入此格式中的"V"的范围更小。因此,"V"使用范围的缩小是导致"V+O+下去"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少见的关键原因。
- 孙淑娟黄国华
- 古汉语概念场研究综述
- 2012年
- 将概念场理论引入古汉语词汇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同以往的原子主义式研究相比,无论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出现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有待于进一步扩展的地方,如研究的领域、研究的角度和理论建树等。
- 孙淑娟
- 关键词:古代汉语概念场
- 微课程视阈中的师生关系研究
- 2016年
- 近年来,基于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微课程已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它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师生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副全新的图景。在此背景下,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下师生关系的不足,确立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主体者的角色定位,对微课程中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孙淑娟
- 关键词:视阈师生关系
- 汉语“意欲”概念场主导词的历时替换
- 2022年
- 在古代汉语的历史上,“意欲”概念场的主导词经历了一次替换:五代以前,“欲”凭借义域广、用法多元和见次率高等优势位居本概念场主导词的宝座;五代以后其义域和用法渐趋式微,“要”的义域和用法则快速扩张,最后于14世纪后半期取代“欲”成为本概念场的主导词。文章从先秦至唐代、五代至清代两个时段讨论二者之间的历时替嬗过程,并讨论与此相关的问题。
- 孙淑娟
- 关键词:古汉语词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