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引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垂体腺瘤治疗探讨
- 2003年
- 黄楹孙梅陈悦达只达石
-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垂体腺瘤内分泌异常
- 颅后窝非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治疗颅后窝非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效果,以探讨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共61例颅后窝非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分为正中入路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组、正中入路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组、旁正中入路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组、旁正中入路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组、乙状窦后入路组,评价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1例患者中手术全切除56例(91.80%)、部分切除5例(8.20%)。43例有脑积水的患者术后脑积水缓解率达79.07%(34/43)。术后并发症以颅内感染最为多见,占22.95%(14/61),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并回纳骨瓣(6/8)、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不回纳骨瓣(25%)、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并回纳骨瓣(6.90%)、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不回纳骨瓣(1/4)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6.269,P=0.001),其中以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并回纳骨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最低(P=0.002,0.008,0.041)。结论颅后窝非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应在术者经验和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并回纳骨瓣的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 马宇翔李冰孙梅黄楹
-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
- 开颅手术中两种额窦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中两种方法封闭额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中额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中额窦开放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封闭额窦方法。
- 别鹏飞李贞伟王红光孙梅李冰刘佳雨黄楹
- 关键词:开颅手术并发症
- 垂体瘤卒中对视觉的影响及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4
- 1999年
- 分析69例垂体腺瘤卒中病人经手术治疗后视力视野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鞍区X线平片、CT及MRI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经鼻-蝶或额入路清除血肿并切除肿瘤。结果:本组69例病人术前伴视力视野障碍者59例,无明显受损10例,术后45例视力视野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较术前恶化,9例改善不明显,3例死亡。结论: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视力视野障碍改善越佳,垂体瘤卒中病人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 孙梅姚鑫李庆彬
- 关键词:垂体肿瘤腺瘤垂体卒中视觉障碍
- 枕下中线锁孔入路手术治疗血管母细胞瘤
- 2015年
- 血管母细胞瘤是发源于血管基质细胞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WHOI级),占颅内肿瘤的0.9%~3.5%,占后颅窝肿瘤的10%;表现类型包括实质型、实质一囊性型、全囊性型,其中65%~75%的血管母细胞瘤表现为全囊性,
- 孙梅马宇翔李冰黄楹
-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手术治疗锁孔入路后颅窝肿瘤血管源性
- 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时机探讨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113例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h)31例、早期组(6~24h)42例和延期组(>24~72h)40例。比较3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肿清除率、脑水肿体积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及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3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残余血肿体积、血肿清除率和初始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后7d脑水肿体积超早期组[(6.6±4.8)mL]和早期组([8.2±5.9)mL]明显小于延期组([15.8±15.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后NIHSS改善超早期组[(11.3±6.0)分]和早期组([12.5±6.3)分]明显高于延期组([6.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超早期组和早期组优于延期组(均P<0.01),但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早期手术能够减轻术后灶周水肿的程度并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再出血概率可能更小。
- 王雪原杨树源黄楹孙梅卓杰高满
- 关键词: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引流术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 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 2011年
- 目的观察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鞍结节脑膜瘤患者25例,采用缩小的额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5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3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2例,术后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有不同程度恢复20例、无改善3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随访5~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切口小、术野合理、肿瘤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 王红光李冰孙梅向毅黄楹
- 关键词:脑膜瘤鞍结节额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技术
- 替莫唑胺在颅内肿瘤中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替莫唑胺是一种咪唑四嗪类烷化剂。作为抗肿瘤药物,替莫唑胺具有脂溶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的特点,临床已作为治疗颅内肿瘤的一线药物。本文就替莫唑胺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使用、进展、与其他化疗药物包括靶向制剂的联合应用,该药的耐药机理以及基因组学上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
- 孙梅
- 关键词:替莫唑胺神经胶质瘤垂体腺瘤脑转移瘤
- 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 观察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46例。结果所有瘤体均成功夹闭,未发生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可靠,适合Hunt—HessⅠ~Ⅲ级动脉瘤,特别是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
- 李冰孙梅黄楹
- 关键词:动脉瘤锁孔入路翼点入路颅脑手术
- 额纹切口经纵裂入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估额纹切口经纵裂入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额纹切口纵裂入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Ⅱ级切除15例,Ⅲ级切除3例。术后病理:脑膜上皮型11例,非典型性6例,过渡型1例。WHO分级:Ⅰ级12例,Ⅱ级6例。术前嗅觉障碍14例;术后好转2例,无变化12例。术前视觉障碍11例,术后改善8例,无明显变化3例。术前癫疒间1例,术后症状消失。术前头晕头痛者,术后均明显好转。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脑水肿1例,无颅内感染、术区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例,时间3~96个月,术后3个月Karnofsky评分,恢复良好17例,轻微症状1例,无重度残疾及死亡病例。结论额纹切口经纵裂入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安全快捷,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 高欣王玉明孙梅黄楹
- 关键词:嗅觉障碍视觉障碍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