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杨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腺癌
  • 4篇淋巴
  • 3篇中医
  • 2篇血脂
  • 2篇血脂异常
  • 2篇药理
  • 2篇腋下
  • 2篇腋下淋巴结
  • 2篇腋下淋巴结肿...
  • 2篇增生
  • 2篇治疗乳腺癌
  • 2篇乳腺癌术
  • 2篇乳腺癌术后
  • 2篇乳腺癌术后上...
  • 2篇上肢
  • 2篇上肢淋巴水肿
  • 2篇疏肝
  • 2篇术后

机构

  • 10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10篇孙杨
  • 4篇钟少文
  • 3篇许锐
  • 2篇戴燕
  • 2篇方琛
  • 1篇丘嫦
  • 1篇刘晓雁
  • 1篇宋雪
  • 1篇徐飚
  • 1篇田焕
  • 1篇许素文
  • 1篇林晓洁
  • 1篇李小连

传媒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信群的互动式临床带教模式在中医乳腺病学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群的互动式临床带教模式,在中医乳腺病学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实习的7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学城分院乳腺科39名(实验组),其他院区34名(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教学,实验组在传统培训教学的基础上,应用基于微信群的互动式临床带教模式进行教学。2组培训结束后,均给予临床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并对带教老师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总出科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带教老师的带教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群的互动式临床带教模式在中医乳腺病学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取得明显的效果。
戴燕许锐孙杨宋雪林晓洁
关键词:教学改革
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目的:观察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四子散外敷联合物理治疗)36例和对照组(单纯物理治疗)40例,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臂围及...
钟少文方琛孙杨许锐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四子散中医疗法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外治与手术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几种主要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探索。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接受治疗的肉芽肿性乳腺炎18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信息,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外治组(50例)和手术组(135例),又将手术组分为病灶单纯切除组(66例)和病灶扩大切除组(69例)。对比分析不同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复发率及其对乳房外形的影响。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治愈率方面,手术组治愈率(89.1%)较中医外治组(80.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中的病灶单纯切除组的治愈率(83.3%)较病灶扩大切除组(95.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方面,中医外治组的复发率(20.0%)较手术组(2.7%)高,病灶单纯切除组复发率(6.1%)高于病灶扩大切除组(1.4%),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乳房外形方面,中医外治组乳房外形明显优于手术组,病灶单纯切除组乳房外形明显优于病灶扩大切除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外治与施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以及病灶清除术和病灶扩大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各具优势,应根据患者对临床疗效、乳房外形的要求,以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
钟少文李小连孙杨刘晓雁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外治手术随访
腋下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分析
腋下淋巴结共有5组,接受同侧上肢、乳房、肩背部及胸壁的淋巴引流,因此上述部位的炎症、结核、肿瘤等均会造成腋窝淋巴结肿大。又因乳腺的淋巴液大部分都是通过腋下淋巴组进入锁骨上下淋巴结,从而进入全身淋巴循环,而且随着近年来乳腺...
孙杨
关键词: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淋巴结乳腺癌转移淋巴结转移癌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疏肝降脂片治疗乳腺癌相关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疏肝降脂片治疗乳腺癌相关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疏肝降脂片所含药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平台构建核心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Metascape平台针对核心靶点蛋白开展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筛选药物有效活性成分104个及其潜在靶点288个,乳腺癌靶点6 302个,血脂异常靶点1 852个。药物活性成分主要有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柚皮素、异鼠李素、黄柏酮,核心靶点主要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V-JUN肉瘤病毒17癌基因同源物(JUN)、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肿瘤蛋白P53 (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A)、白细胞介素-6 (IL-6)。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外刺激反应、细胞对脂质和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囊腔、内质网腔等细胞组件,以及受体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和胰岛素抵抗等。分子对接验证了靶点与活性成分的良好结合活性。结论:疏肝降脂片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柚皮素、异鼠李素与其关键靶点AKT1、TNF、JUN、STAT3的结合可能是发挥对乳腺癌相关血脂异常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孙杨丘嫦谢宛君戴燕
关键词:乳腺癌血脂异常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腋下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我院乳腺科2004-2010年收治的腋下淋巴结肿大病例,24例腋下肿大淋巴结经病理学确诊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7例,淋巴结转移癌5例(病理证实均为腺癌,为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结核4例,Castleman病2例,恶...
孙杨
关键词:腋下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活检淋巴瘤淋巴结结核
疏肝降脂片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血脂异常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疏肝降脂片对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期乳腺癌患者血脂和肝郁证候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符合标准的乳腺癌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服用疏肝降脂片配合饮食疗法,对照组采取饮食运动疗法,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量表)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LP(a)]水平,比较两组降脂有效率,评估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血脂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TC、TG、LDL-C、非HDL/HDL、ApoB水平降低(P<0.05),且TC、LDL-C、Apo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焦虑评分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9.49%,对照组4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当。结论:疏肝降脂片可降低内分泌治疗期乳腺癌患者血脂水平,缓解症状,改善焦虑情况,安全性好。
孙杨毛思颖康梦玲叶心瑜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血脂肝郁
乳腺增生病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本研究兹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现代统计学方法和手段,分析乳腺增生病治疗方剂的药物频谱、药物配伍,寻找药物应用规律,为乳腺增生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服务.结果,补阳药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而活血化痕药应用广泛,疏肝理...
孙杨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药药理用药规律统计分析
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观察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四子散外敷联合物理治疗)36例和对照组(单纯物理治疗)40例,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臂围及患肢疼痛程度,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2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对比无差异,但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四子散外敷联合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钟少文方琛孙杨许锐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四子散中医疗法
艾灸联合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治疗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对艾灸防治乳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进行疗效评价,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盐酸格拉司琼针(化疗前后各静脉推注1次,总用量(6 mg)止呕治疗;治疗组配合隔姜艾灸疗法,从化疗前1天开始,1次/d,每次30 m in,共3 d。观察化疗第1~7天的消化道反应情况,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级,同时记录不良反应,评价患者一般状况Karnofsky得分。结果:恶心的完全控制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化疗第1天P〉0.05;第2~7天P值均〈0.05)。t检验比较两组恶心的持续时间,结果显示P〈0.05。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艾灸联合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较单用可更有效改善乳腺癌联合化疗方案所致恶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钟少文许素文徐飚孙杨田焕
关键词:艾灸乳癌化疗恶心呕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