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蒙 作品数:30 被引量:550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的首发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方法收集首发脑梗死患者1027例,依年龄分为中青年(〈50岁)、中老年(50-80岁)和高龄(〉80岁)组。危险因素分析包括吸烟、大量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房颤动(房颤)和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结果女性患者发病年龄显著大于男性患者(71.1岁比65.7岁,P〈0.001),有吸烟和大量饮酒史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患者(4.4%比59.9%、1.O%比31.6%,P值均〈0.001),但合并糖尿病(26.8%比19.2%)、心脏病(28.8%比19.2%)、房颤史(7.6%比3.9%)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1)。首发卒中年龄越大,吸烟和大量饮酒者比例越低;高龄组患者合并心脏病和房颤的比例高,而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比例较低。中青年组中,女性患者易有心脏病史及心脏病家族史(P=0.015和P=0.048)。在中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房颤病史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21,P=0.004,P=0.001和P=0.039)。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首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存在差异,故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特征进行筛查和健康教育。 姚小英 林岩 耿介立 孙亚蒙 陈莺 李焰生关键词:卒中 发病年龄 性别分布 大脑和小脑梗死伴肿胀的管理推荐: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声明 被引量:68 2014年 背景和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肿胀的最佳治疗尚不明确,很需要指南来指导如何处理这个严重并发症、如何提供最佳的全面的神经和医学照料以及如何在患者情况恶化面临外科干预的复杂抉择时给予家属最佳的告知。本科学声明为累及大脑或小脑半球的伴肿胀的缺血性卒中提供了早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参考已发表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病率和死亡率报道、临床和公共卫生指南、行政部门的声明、个人文件及专家观点,对已有证据进行总结并指出现有知识中的空缺。专家组通过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搜索直到2013年3月的医学文献,对其中相关的有关成人的文章进行回顾。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的框架组织证据,遵循相关学会的方法对证据的确切性和等级进行分类。本文得到美国心脏协会广泛的内部同行评审。结果确定了脑梗死导致的大脑半球性(累及全部或大部分的大脑中动脉区域)和小脑性(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或小脑上动脉)肿胀的临床标准。预示幕上半球梗死伴肿胀的病情恶化的临床征象包括新发或加重的意识障碍、脑性眼睑下垂和瞳孔变化。对伴肿胀的小脑梗死,意识水平下降是脑干受压的结果,故包括早期出现的角膜反射消失和瞳孔缩小。应确定标准化的定义以促进多中心和以人群为基础的有关发生率、患病率、危险因素和结局的研究。对脑肿胀高危人群的识别必须包括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如果大面积卒中患者需要全面的抢救,转入有神经监护的单元是必要的。这些患者最好被送入配备了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的医师,如神经科重症监护医师或血管神经专科医师的重症监护室或卒中单元。综合的医学照料包括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血压控制、液体管理及血糖和体温控制。对于有肿胀的幕上半球缺血性卒中,不� 陈莺 林岩 俞羚 潘元美 孙亚蒙 高丽 糜建华 曹雯炜 支楠关键词:小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术 脑肿胀 小脑半球 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评估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失眠专病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连续收集专病门诊中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并能配合问卷及量表调查的患者,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详细的人口学资料及失眠临床特征调查,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17)进行抑郁障碍的筛选,同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52.8%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14.0%为重度抑郁。总睡眠时间少(OR1.618,95%CI1.239~2.114)、经济状况较差(OR1.755,95%CI1.210~2.544)、生活不规律(OR2.395,95%CI1.321~4.343)、女性(OR1.899,95%CI1.139—3.166)为失眠症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失眠症患者有较高的抑郁障碍共病率,对总睡眠时间少、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不规律、女性的失眠人群要特别重视与抑郁障碍其病的可能。 张瑛 吴恒趋 宋峥宏 孙亚蒙 林岩 苗玲 李焰生关键词:失眠症 抑郁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对比单独西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治疗组服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药,对照组服用西药,观察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分别做TCD检查。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痊愈14,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等特点。 顾召华 孙亚蒙 孙寅轶 孙晓江 刘康永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介入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 被引量:1 2010年 严重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据和指南推荐予以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治疗能有效减少卒中的复发.如何减少患者术前的紧张和焦虑、积极配合治疗是介入手术前护理指导宣教的重要内容.我们在2005年1月一2010年6月间,通过系统化心理护理教育对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患者进行指导,较好地缓解了患者的术前焦虑和紧张,现报道如下. 陈丽 沈加林 孙亚蒙 戴炯 许建荣关键词:介入治疗 症状性 颈动脉狭窄 CAROTID 血管内支架治疗 血管成形 术前焦虑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诉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报道了1例以神经功能受损为主诉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诊治过程。该患者男性65岁,急性起病,症状表现为失语、肢体麻木及无力,症状波动而多变,并伴有发热。血液学检查发现贫血、血小板计数下降;有轻度肾功能受损;外周血涂片见红细胞碎片;血浆ADAMTS13活性显著降低,ADAMTS13抑制物阳性。该例患者被诊断为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及时诊断及积极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病情得以缓解。 孙亚蒙 张瑛 管阳太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 贫血 神经症状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健康职业者指南 被引量:129 2013年 背景和目的作者对当前的成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估和治疗的证据和处理建议进行总结。目标读者是负责为起病48 h内的患者提供服务的各种专业人员,包括院前救护人员、内科医师、相关医疗保健人员及医院管理者。本指南将取代2007年的指南和2009年更新版。方法由美国卒中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组选择工作小组成员,他们代表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工作小组成员结合各自专长选择相关主题内容,着重回顾上次指南发表后的文献,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证据分级标准来分类证据并予以推荐。结果本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相关的残疾和死亡率。指南支持卒中照料体系的全局概念以及卒中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识别到紧急医疗服务的激活、转运和分诊,从急诊的最初几个小时到卒中单元。指南讨论了早期卒中的评价和一般医疗护理,以及缺血性卒中特定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和脑复苏的生理性最优化。结论由于许多的推荐还是依据于有限的证据,故特别需要更多的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的研究。 耿介立 俞羚 孙亚蒙 宋叶平 曹雯炜 杨晓岚 杨立刚 林岩 潘元美 糜建华 苏爱萍 董荃 邹静 陈莺 高枚春 李焰生关键词:急诊医疗 卒中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估血管内支架(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行CAS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颈动脉狭窄均成功进行了CAS,颈动脉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其中100例(80%)采用脑保护装置;多发性狭窄40例(32%),伴发颅内动脉瘤3例(2.4%);术后30天内死亡2例(1.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小中风6例(4.8%);100例随访6~52个月(平均22个月),无TIA及中风发生;DSA发现3例(3.0%)再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的CAS治疗是安全的,操作规范能减少并发症,中远期随访效果较为满意。 万杰清 潘耀华 孙亚蒙 戴炯 樊翊凌 周正文 王勇 江基尧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疗效 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指南 被引量:60 2014年 此更新指南的目的是为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幸存者的卒中预防提供全面、及时和循证的建议。该指南适合所有参与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循证的推荐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血管闭塞的干预、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及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推荐还针对特定情况的卒中复发预防,包括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妊娠等。有专门的章节介绍脑出血后的抗栓和抗凝治疗以及对指南的应用。 孙亚蒙 陈莺 林岩 潘元美 俞羚 曹雯炜 董荃 杨立刚 王飞 李焰生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颈动脉狭窄 缺血 短暂性缺血发作 卒中 脑卒中后抑郁与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影像学改变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期望早期发现PSD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对329例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患者采用系统的神经心理评估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头颅MRI结果分析病变部位。结果:PSD的发病率以左侧半球脑卒中患者明显高于双侧和右侧半球脑卒中患者,且左侧额叶和基底节尤为突出。不同病灶数目组间比较,PSD的发生率以多灶患者明显高于单灶患者(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后PSD与病变部位在左侧半球尤其是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区具有显著相关性。完全前循环梗死也是易患PSD的危险因素。 蒋仙国 李焰生 林岩 徐群 施国文 耿介立 孙亚蒙 陈莺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 磁共振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