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耕玉
- 作品数:55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新诗“革命性”对自身的遮蔽
- 2008年
- 20世纪末以来,汉语诗歌陷入了困境与危机,这也是中国文学进入全球化语境后自身弱点的充分显露。辑录这组"21世纪汉语新诗发展走向"笔谈文章的意图即是:检索新诗历史的缺失,在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美的质素,确立新诗标准,为21世纪汉语诗歌理论建构提供新的参照。姜耕玉的《新诗"革命性"对自身的遮蔽》回眸百年新诗历程,意在反思"革命"观念对新诗自身的遮蔽,从而挖掘汉语诗性智慧;王珂的《新诗应该重视艺术性和制作性》则聚焦于汉语诗歌的语言意识,在标准失范的当下语境中强调新诗标准的构建策略;赵思运的《失踪了的新诗传统》考察了国学背景下东南大学新诗先驱的诗学足迹,以期为21世纪汉语诗歌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姜耕玉
- 关键词:汉语诗歌革命性汉语音节诗性智慧新诗传统遮蔽
- 艺术学与美学的界限被引量:3
- 2012年
- 美学与艺术学不易分开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同为对艺术的感性认识这点上。然而,美学是以研究美为目的,以对感觉形象引起精神愉悦为基准,它是依附于欣赏二度艺术创造的层面上。而艺术学理论则要穿越艺术欣赏的层面,深入艺术进行原创性研究。艺术家经验的直觉思维带有审美因素,但美包含于形象创造之中。艺术家的直觉冲动与创造力,始源于对生命和灵魂的触摸,艺术对生命经验的表现,显示了对审美主体经验的遮覆与超越。艺术技法和表现手段是通过形象创造包蕴美,不属于美学范畴。艺术学理论与美学构成以作品欣赏为叠合的交叉关系,而艺术原创性研究则依赖于原初的艺术创造实践。中国古代艺术直观感悟的经验性理论,是原创性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源。
- 姜耕玉
- 关键词:感性认识原创性技法
- 中国艺术创造“三圆”论被引量:2
- 2000年
- 姜耕玉
- 关键词:中国艺术审美形式
- 全文增补中
- 中国古代原创性理论的发掘——《艺术辩证法———中国智慧形式》(修订本)序言被引量:2
- 2012年
- 阴阳是艺术辩证法的古老母题,是自然宇宙与人类世代相承的基因,依附或浸染于艺术辩证法形式结构之中。艺术辩证法原理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作品里,在独特的艺术创造过程中,其形式又有独特的表现及底蕴。在对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研究中,应从追本溯源中揭示其本性和特质,彰显其独具理论生命的中国元素。
- 姜耕玉
- 关键词:阴阳艺术辩证法
- “虚静”: “物我两忘”的最高体验境界被引量:2
- 1997年
- “虚静”:“物我两忘”的最高体验境界●姜耕玉老庄的“虚静”带有浓重的深入体验境界的氛围,具有深刻的艺术实践意义,并突现了东方民族的生命文化的境界。后代有些画家、书法家、诗人,正由于进入了这种体验境界而成为大艺术家。黑格尔说:“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
- 姜耕玉
- 关键词:艺术体验境界艺术创造人本主义心理学
- 中国画为什么没有走向世界?被引量:1
- 2009年
- 21世纪国学的兴起,是对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验证,具有生命活力的优秀文化,仍将会从历史尘埃里脱颖而出。作为体现中国文化的形象文本,应该是诗和画。中国的画和诗,具有密切的联系。中国道禅精神与诗词意境,影响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画家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很高的艺术眼界。中国画具有西洋画所不可代替的艺术的价值和内涵。中国画在世界上没有被叫响,其主要原因:一是自身不够重视,二是西方人对中国画的不理解,三是中国缺乏能与西方相匹敌的"传教士"角色。
- 姜耕玉
-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创作
- 新诗的汉语诗性灿亮于形音义一体的文本被引量:2
- 2006年
- 新诗的汉语形式本体意识的确立,旨在汉语诗性智慧的开发,激活和拓展汉语表现的崭新空间,达到现代生命诗意的本真实现。联系优秀的诗歌文本,发掘汉诗的形音义一体的特点及独特表现力,新诗具有找回汉语诗性的可能性。
- 姜耕玉
- 关键词:凝练
- 物质形式结构:对比效果与和谐的深度
- 2004年
- 色彩、节奏、动作、光、纹饰、立面、造型、布局等 ,都是具有感性美与表现作用的形式。在各门艺术形式的组合结构中 ,如何造成对比的效果与和谐的深度 ,取得高出一筹的艺术意味和审美价值 ?
- 姜耕玉
- 趣:艺术生命之元素——从严羽的“兴趣”说到袁宏道的“真趣”论
- 2013年
- 趣,不单单是艺术构成中的审美形态,同时又是艺术生命的元素。如果说严羽的"兴趣"说还侧重于诗的意境中所体现的形上的审美趣味,这与神韵、灵境相融通,不能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那么至明代,袁宏道对"趣"的独到描述,则把趣视为童心、性灵的内在因子,提倡从返归自然、返归人的本真中发现趣。这体现了穿越时空的艺术精神,摆脱束缚,接近童子之趣,永远是文艺创作的一个新鲜话题。
- 姜耕玉
- 关键词:返归性灵
- 艺术辩证法研究
- 2020年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从“六五”时期起,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开始对艺术类各学科的科研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规范、立项、管理和建设。通过近四十年的努力,艺术研究领域已成功积累了一大批涉及艺术基础理论、戏剧戏曲、曲艺、电影艺术、电视艺术、音乐、舞蹈、书法、摄影、建筑、设计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各个艺术门类的发展实践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我们发现,在这大量的、优秀的科研项目成果中,有一批成果是在传统史、论研究的基础上,以艺术传播的角度,通过新的方法、新的对象、新的观察获得的。而对当前大数据、自媒体发展时期的艺术研究来说,这些成果又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新的思考和新的促进。为此,本刊已从2020年第1期开始,陆续选登这批研究成果的综述资料,以期给今后的艺术传播研究提供参考,助推新时代的艺术传播研究进入新的高度。本栏目的资料来源于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出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由陈迎宪主编。本刊编者谨此对原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 姜耕玉
- 关键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传播文化主管部门艺术辩证法艺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