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文静

作品数:14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高血压
  • 4篇血压
  • 4篇急性
  • 4篇出血
  • 3篇诱发电位
  • 3篇预后
  • 3篇瞬目
  • 3篇瞬目反射
  • 3篇听觉
  • 3篇听觉诱发
  • 3篇听觉诱发电位
  • 3篇卒中
  • 3篇疗效
  • 3篇高血压患者
  • 3篇梗死
  • 2篇眩晕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针刺
  • 2篇针刺治疗

机构

  • 14篇邯郸市第一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14篇夏文静
  • 12篇林杰
  • 10篇武一平
  • 6篇王倩
  • 6篇薛斌
  • 5篇闫明坤
  • 5篇智孔亮
  • 4篇宋彦丽
  • 3篇李凯
  • 2篇李晓晶
  • 2篇张玉英
  • 2篇陈玲玲
  • 2篇刘改芬
  • 2篇张晓林
  • 2篇卢丽敏
  • 2篇黄刚
  • 1篇王智敏
  • 1篇程辉
  • 1篇曹志红
  • 1篇刘玉飞

传媒

  • 3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听觉诱发电位及瞬目反射在评估针刺治疗中枢性眩晕中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针刺在中枢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的影响,探讨以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作为针刺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评估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枢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针刺组50例。两组均采用统一的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图形各波潜伏期(PL)和波峰间潜伏期(IPL)变化;观察瞬目反射图形各波潜伏期、双侧潜伏期差值变化。结果:常规组与针刺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异常率方面,治疗前针刺组与常规组BAEP异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针刺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异常率方面:常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针刺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常规治疗和针刺配合常规治疗中枢性眩晕均有效,但采用针刺配合常规治疗效果更显著。常规治疗和针刺配合常规治疗均可以改善中枢性眩晕患者BAEP的I、III、V波PL和I^III、III^V、I^VIPL,可以改善BR各波潜伏期、双侧潜伏期差值,从而降低异常率,且针刺配合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闫明坤黄刚夏文静智孔亮王倩武一平林杰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中枢性眩晕电生理
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模型
2025年
目的 采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8例老年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51)和验证集(n=107)。在发病90 d后根据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转归不良组和转归良好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老年HICH患者的病情转归不良发生率为27.09%(97/3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998,95%CI 1.326~3.009)、吸烟史(OR=1.458,95%CI 1.087~1.956)、饮酒史(OR=1.623,95%CI 1.228~2.143)、合并高脂血症(OR=1.806,95%CI 1.192~2.736)、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OR=0.480,95%CI 0.309~0.748)、颅内血肿量(OR=1.745,95%CI 1.281~2.379)、规律服用降压药(OR=0.617,95%CI 0.453~0.841)均是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决策树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09(95%CI 0.867~0.942)、0.795(95%CI 0.706~0.867),敏感度为84.72%、80.00%,特异度为89.94%、84.15%。结论 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脂血症、入院时GCS评分、颅内血肿量、规律服用降压药均为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决策树预测模型对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效能良好。
夏文静陈媛媛李义沙王倩
关键词:决策树算法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转归
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及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调查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并分析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非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9月对邯郸市7个社区中≥40岁的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当地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并分析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33例调查对象,其中吸烟、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单独居住、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服用降压药物、服用降糖药物、服用调脂药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调查对象分别为982例(24.97%)、528例(13.42%)、1794例(45.61%)、2621例(66.64%)、244例(6.20%)、760例(19.32%)、647例(16.45%)、1362例(34.63%)、730例(18.56%)、105例(2.67%)、147例(3.74%)、1698例(43.17%)、1265例(32.16%)、682例(17.34%)。1698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6.96%(1137例)、42.99%(730例)、14.96%(254例),其中女性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男性(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血脂、高BMI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欠佳,高龄、男性、高血脂、高BMI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控制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
宋彦丽林杰武一平李晓晶刘改芬夏文静张玉英张晓林吕晨冉周红李凯薛斌陈玲玲张忠波彭晓
关键词:心脑血管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血清CXCL12、CCCK-18、MMP-9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检测血清CXCL12、CCCK-18、MMP-9水平。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CXCL12、CCCK-18、MMP-9水平,分析影响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XCL12、CCCK-18、MMP-9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138例患者中预后不良组52例,预后良好组86例,预后不良率为37.68%。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12、CCCK-18、MMP-9水平及年龄、入院时出血量、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2高水平、CCCK-18高水平、MMP-9高水平、高龄及入院时出血量大、NIHSS评分高、收缩压高均是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GCS评分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XCL12、CCCK-18、MMP-9 3项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及两两联合预测(P<0.05)。结论 血清CXCL12、CCCK-18、MMP-9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夏文静陈媛媛李义沙王倩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血管反应性关系的研究
2023年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血管反应性存在何种关系,为临床中原发性高血压及相关损伤的治疗及防控提供助力。方法 研究通过收集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TCD检查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能够发现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影响脑血管反应性,从而导致靶器官损伤。结果 正常昼夜节律组患者的年龄较异常昼夜节律组小,且病程较短(P<0.05),同时正常昼夜节律组的24hSBP、nSBP和脉压较异常昼夜节律组低(P<0.05),异常昼夜节律组的BHI水平较正常昼夜节律组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血管反应性指标与血压变异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会影响脑血管反应性,从而导致靶器官损伤。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24hSBP、nSBP和脉压具有密切关系,血管反应性指标与血压变异性具有显著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会影响脑血管反应性。
陈红霞秦通成少琼夏文静林杰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脑血管反应性
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2-03—2014-05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为90.48%,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患者预后情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卢丽敏武一平林杰夏文静王倩智孔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
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卢丽敏林杰智孔亮王倩夏文静武一平
脑梗死发病急骤,发病早期病情容易波动,很多病人在发病后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6小时至1周内呈现出阶梯式进展的过重,从而造成了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2%-15%患者以TIA和轻型卒中的形式起病,发病起始NIHSS评分≤3...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8年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其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单纯型高血压组(Hcy<15μmmol/L)与H型高血压组(Hcy≥15μmmol/L),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Hcy与MMSE和MoCA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例,其中单纯型高血压组49例,H型高血压组64例。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均低于单纯型高血压组(分别为24.94±1.83 vs 27.96±1.54和23.45±2.47vs 27.24±1.80,均P<0.001)。相关分析显示,Hcy水平与MMSE和MoCA评分存在负相关性(分别为r=-0.513和r=-0.500,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 1.236,95%CI 1.124~1.361)、H型高血压(OR 22.218,95%CI 8.243~59.654)是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水平升高是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宋彦丽林杰夏文静薛斌武一平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瞬目反射在脑干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SEP)联合瞬目反射(BR)对脑干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64例梗死患者,根据格拉斯哥Glasgow(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根据CANT分级标准将脑干BAEP及SEP分为I、II、III3级,将BR分为正常者和异常者,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组诱发电位的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组死亡患者所占比例42.8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19.44%。BAEP、SEP表现为Ⅲ级者死亡率分别为57.69%、58.82%,明显高于I、II、III级患者;BR异常者死亡率48.38%,明显高于BR正常者。结论BAEP、SEP、BR能评价脑干梗死患者的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
闫明坤林杰武一平王智敏夏文静张忠波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瞬目反射脑干梗死预后
邯郸农村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邯郸农村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6—9月,采用非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邯郸某7个紧邻的农村高血压患者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患者的基本信息,统计其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农村高血压患者知晓、治疗、控制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总纳入3 933例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 913例(48.64%),女2 020例(51.36%);高血压知晓率为28.91%(1 137/3 933),高血压治疗率为18.56%(730/3 933),高血压控制率为6.46%(254/3 933)。40~<50岁年龄段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但女性高于男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增长、有高血压家族史、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均是农村高血压患者知晓、治疗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年龄增长、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超重/肥胖是农村高血压患者控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邯郸农村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偏低,但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年龄增长、有高血压家族史、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均是农村高血压患者知晓、治疗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年龄增长、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超重/肥胖是农村高血压患者控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夏文静林杰武一平李晓晶刘改芬张玉英宋彦丽张晓林吕晨冉周红李凯薛斌陈玲玲张忠波
关键词: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