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峰
- 作品数:55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1923年抵制日货运动的经济效果与政治制约被引量:4
- 2010年
- 1923年的抵制日货运动既未实现收回旅顺和大连的政治目标,亦未动摇日本经济基础。国人采用区别对待日本政府与民众的运动策略,而日本朝野上下的强硬立场并无不同。在中日双方国力悬殊的非均衡博弈中,日方的政治压力最终成为抵货运动难以持续进行的外部性制约因素。没有强大国力作为坚强后盾而仅凭消极的经济抵制,民族主义目标绝难一蹴而就。
- 周石峰
- 关键词:抵制日货经济效果
- 长征时期我党加强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点被引量:4
- 2008年
-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是红军长征时期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环境。加强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红军战略转移成功的重要保证。民族平等、独立和团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建立少数民族革命组织、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则是顺利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工作的绩效极其显著。
- 周石峰
- 关键词:长征时期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
- “国货年”运动与社会观念被引量:13
- 2007年
- 1933到193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国货年运动,并未获致与洋货竟胜的市场和减少外贸入超的预期利益。民众的崇洋心态是构成了民族产品市场的重大阻力之一,而此种心态的形成,则与洋货物美价廉的路径依赖式影响、上层社会的消费示范作用、消费风尚、商品广告和人员流动而广播蔓延不无关联。
- 周石峰
- 建国初期生产安全问题初探被引量:1
- 2014年
- 建国初期,生产事故频繁发生,既与生产观念存在偏差有关,又与生产设备不良相联。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安保措施,颁行安全法规,改善生产设备,同时注重对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并进行合理化建议运动,从而使得工业事故急剧减少,真正实现生产与安全的同一。工业灾害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却可以大大降低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
- 周石峰
- 关键词:生产安全建国初期
- 民众民族主义的双重面相与历史难境——以天津商人与抵制日货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之后,中国各界民众掀起规模颇巨的经济绝交运动。天津商人的经济绝交运动不如上海等地激进,呈现出较大的被动性。津商与其他抗日团体之间,趋同与离异并行不悖。商人对"国权"与"私利"的双重考量,贯穿于整个运动期间。只有体悟民族主义运动中商人的特殊境况,方能理解其悖论性表现。商人既为苟苟营利之徒,此乃他们的职业特征,同时又往往是民族主义者,这是他们的国民身份使然。
- 周石峰
- 关键词:天津商人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 民国时期的几位女县长
- 2014年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顺应五四以来的妇女解放潮流,在法律上规定男女平等,不少女性涉足政坛,其中有好几位担任女县长,甚至地处西南边远的贵州,也产生了息烽女县长。本文对此略作介绍。
一、演讲招亲:王孝英
1927年3月26日的《北洋画报》载有《王孝英女士趣闻》一文,谈到她演讲招亲的逸闻趣事。
- 杨棉月周石峰
- 关键词:县长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 中美两国历史课程目标的差异探析
- 2016年
- 通过对中美两国历史课程目标的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以此来借鉴美国的可取之处,从而为更好地完善我国历史课程标准和深入推进历史课程改革服务。
- 李斌周石峰
- 1935年抵制暹米风潮及其历史困境被引量:2
- 2016年
- 20世纪上半叶日益激烈的暹罗排华问题,深刻影响了中暹关系的历史走向。1935暹政府强行取缔华校,中国舆论鼓吹"民众外交"、"武力护侨"和"经济绝交"。付诸实践的抵制暹米运动,沿袭了"民众台前、党部幕后"的一贯模式,目的是促使暹方取消排华苛例,并与我国订立商约和建立邦交。暹方撤换教育部长是唯一成效,两大目标均未实现。抵制暹米重创华侨经济,有悖护侨初衷;粤省高度依赖暹米,经济抵制则缺乏物质保障,双重经济困境决定了运用经济抵制手段实现政治目标的低效性。
- 周石峰
- 关键词:历史困境
- 旨趣与绩效:抗战时期学术中国化思潮透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抗日战争时期,"学术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彼此辩驳,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之学理依据的进一步完善,而且奠定了中国化学术的历史基础。重新审视此一思潮的本质与贡献,对于在思想学术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创建中国特色的学术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 周石峰
-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济南事件后“抵货”效果之多维审视被引量:4
- 2008年
- 抵制日货乃是济南事件后国人反日救国诉求的核心表达。中日双方有关"抵货"经济效果的分歧性报道彰显出两国舆论的民族主义考量。计量检视表明抵制日货可以打击日本经济,但通过"抵货"制止日本侵略的政治目标则难以实现。基于中日两国经济之间强关联性而提出的抵货救国主张,仅可视为民众民族主义的情绪化表达,必须谨慎评估其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
- 周石峰
- 关键词:抵制日货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