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玉兰

作品数:26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10篇预后
  • 7篇血细胞
  • 7篇噬血细胞
  • 7篇综合征
  • 6篇噬血细胞综合...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髓系
  • 5篇髓系白血病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基因
  • 5篇急性
  • 5篇急性髓系
  • 5篇急性髓系白血...
  • 4篇弥漫
  • 4篇骨髓
  • 3篇多发

机构

  • 26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作者

  • 26篇周玉兰
  • 23篇李菲
  • 9篇孔繁聪
  • 8篇喻敏
  • 7篇纪德香
  • 7篇张荣艳
  • 5篇李蒲
  • 5篇齐凌
  • 3篇饶佳
  • 3篇胥茜
  • 3篇黄瑞滨
  • 2篇宋兵
  • 2篇肖承京
  • 2篇伍世礼
  • 2篇黄先豹
  • 2篇陈国安
  • 2篇杨赣萍
  • 2篇魏艳琳
  • 2篇李菲
  • 1篇胥倩

传媒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肿瘤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q21位点扩增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1q21位点扩增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扩增率、临床相关性和预后意义。方法:以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治疗的72例初治M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髓CD138+细胞1q21位点的扩增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和预后分析。结果:72例MM患者中,男52例,女20例,中位年龄58(33-80)岁。1q21位点扩增比例为45.8%。临床相关性分析显示,1q21位点扩增的患者较无扩增的患者相比多伴有13q14位点缺失(P=0.041)和ISSⅢ期(P=0.002)。中位随访时间17.0(3.0-40.0)个月,1q21位点扩增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时间分别为17.0和22.0个月,无1q21位点扩增患者均未达到中位PFS和OS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1)。将1q21位点扩增和影响本组患者PFS和OS时间的高LDH和17p13缺失等因素共同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q21位点扩增、17p13缺失和LDH≥220U/L均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1q21位点扩增在硼替佐米为一线治疗的初治MM患者中为预后不良因素,硼替佐米不能改善1q21扩增患者的不良预后。
邓萍周玉兰魏艳淋李蒲李菲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一线治疗预后意义
59例成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EBV-HLH 59例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以发热(100%)、肝功能异常(91.5%)最常见,皮疹(1.7%)、神经系统症状(3.4%)少见;血清铁蛋白升高(96.6%)、乳酸脱氢酶(LDH)升高(96.6%)、白蛋白(Alb)下降(93.2%)及可溶性CD25(s CD25)水平≥2400 U/ml(92.3%)均比较常见。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0.7个月,1、3、6、12个月总体生存率分别是69.5%±6.0%、44.7%±6.6%、23.9%±5.8%和19.7%±5.5%。生存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EBV-DNA拷贝数≥5×10^5拷贝数/ml(P=0.028)、LDH水平≥600 U/L(P=0.012)、Plt计数<20×10^9/L(P=0.022)的患者预后更差,系统使用HLH-94/2004方案治疗能有效改善EBV-HLH患者预后(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水平≥600 U/L(P=0.01)、Plt计数<20×1~09/L(P=0.013)、未系统使用HLH-94/2004方案治疗(P<0.001)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EBV-HLH患者病情凶险,早期死亡率高,初诊时EBV-DNA拷贝数≥5×10^5/ml、LDH水平≥600 U/L、Plt计数<20×10^9/L的患者预后不良,HLH-94/2004方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情况,应尽早系统治疗。
周玉兰李菲张荣艳陈志未钟楠唐伟萍
关键词:EB病毒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报告2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 lymphocytes unspecified,PTCL-U)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诊治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PTCL-U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PTCL-U临床特点为发热、淋巴结肿大,易侵犯肝、脾、骨髓、皮肤等结外部位和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进展快,对化疗不敏感,2例均死亡。结论 PTCL-U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预后极差,需提高对该病的识别,以期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周玉兰李菲纪德香胥茜李蒲刘媛黄瑞滨伍世礼
关键词:预后
泼尼松对IT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ITP治疗的首要药物,其中泼尼松可迅速提高血小板数目从而改善出血症状,但它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泼尼松对血小板粘附、伸展以及...
周玉兰纪德香李蒲胥茜黄瑞滨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泼尼松血小板功能疗效评价
CAR-T细胞治疗后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3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展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多项商品化CAR-T产品获批上市,开拓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1-3]。尽管CAR-T疗法疗效显著,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伴随不同的不良反应,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MAS)是一组病理性免疫激活引起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凶险,死亡率高[4]。据报道,接受CAR-T治疗的小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HLH,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快速死亡[5]。本文主要报道2例CAR-T治疗引起HLH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增强临床医师对CAR-T相关HLH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提供参考。
喻敏张倩孔繁聪周玉兰李菲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肿瘤免疫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综合征CAR免疫激活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单中心十年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总结以伊马替尼为一线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初治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5例cM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5例为入组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GIPAP)行伊马替尼治疗、30例为干扰素(IFN-α)治疗、50例为羟基脲单药治疗和30例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的患者,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伊马替尼治疗组和Allo-HSCT治疗组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ompletehematologicremission,CHR)均为96.7%,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ompletecytogeneticremission,CCyR)为89.7%和93.3%,完全分子学缓解率(completemolecularremission,CMoR)为49.7%和83.3%(P=0.001);而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组CHR、CCyR和CMoR均明显低于伊马替尼治疗组和Allo-HSCT治疗组。伊马替尼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明显优于其他组(P〈0.001),甚至优于Allo-HSCT治疗组(10年OS为89.0%vs.67.O%,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HR=5.267,95%CI为1.054~1.940,P=0.022)和获得CCyR(HR=9.541,95%CI为1.692~10.513,P=0.002)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结论:CML初治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cHR和CCvR,且OS更优,伊马替尼适合作为中国初治cML患者的一线治疗。
李菲张晓洁张荣艳肖承京卢炜饶佳周玉兰陈国安杨赣萍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是一种由各种诱因致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分泌大量炎症因子的危重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原发性HLH及复发难治性HLH的唯一治愈手段,相比于儿童HLH,成人HLH更具有异质性,需根据潜在诱因、疾病严重程度及遗传背景等制定个体化的移植方案。目前,造血细胞移植治疗成人HLH的适应证、预处理方案、疗效及预后等问题尚未完全达成共识。本文将结合上述问题对allo-HSCT治疗成人HLH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涂松涛周玉兰李菲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
塞利尼索联合维奈克拉协同抑制白血病干祖细胞增殖提升老年不适合化疗(unfit)AML疗效的研究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起源于白血病干祖细胞(LSCs)的恶性血液病。LSCs与AML化疗耐药及复发密切相关[1]。虽然含维奈克拉的联合方案治疗AML疗效显著,可以消除LSCs,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2,3]。因此...
赵冉万佳琦吕柯冰孔繁聪周玉兰王婕妤喻敏纪德香胡锦芳彭洪薇李菲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PTPN11基因突变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及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PTPN11基因突变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且行血液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全外显子二代测序检测的526例初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根据性别、年龄和ELN 2017危险度分层等因素进行1∶1匹配,比较PTPN11基因突变及未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526例AML患者中,51例(9.7%)患者检测到PTPN11基因突变,包括72种突变类型,均为错义突变。PTPN11突变常与NRAS、DNMT3A、FLT3、NPM1、KRAS等基因伴随出现。PSM后PTPN11突变型(PTPN11^(mut)ation,PTPN11^(mut))与PTPN11野生型(PTPN11 wild-type,PTPN11wt)患者在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70.8%vs.56.3%,P=0.138)和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77.1%vs.66.7%,P=0.256)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TPN11^(mut)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median relapse-free survival,mRFS)时间为19个月,明显短于PTPN11wt患者[未达到(not reached,N/A),(P=0.02)],而二者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21.3个月vs.31.4个月,P=0.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PTPN11^(mut)患者,mOS(N/Avs.11个月,P=0.001)和mRFS(N/Avs.5.7个月,P=0.018)均较未接受移植患者明显延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allo-HSCT、首次诱导疗效未达CR及复发是影响PTPN11^(mu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TPN11基因突变AML患者预后不良,allo-HSCT可以显著改善PTPN11^(mut)患者的预后。
孔繁聪蔡少芬齐凌纪德香喻敏周玉兰王诗轩李菲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
恶性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感染、风湿免疫和恶性肿瘤等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恶性肿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malignancy-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MAHS)起病凶险、误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之前对其诊断和治疗尚未达成共识。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2015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对MAHS的认识达成专家共识。本文将结合近些年MAHS的研究进展和2015年MAHS专家共识做一综述。
周玉兰张荣艳李菲
关键词:恶性肿瘤噬血细胞综合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