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杰
- 作品数:18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充气式止血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式止血带,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板、长度调节装置、连接带、气囊主体、伸缩带以及卡板固定装置,其中,卡板上开设有通孔,卡板背离长度调节装置的一端插入卡板固定装置后通过卡板固定装置卡紧其通孔以将止血带固定,...
- 周文杰杨素玉刘华芬王晓红张燕
- 文献传递
-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27水平与导管消融效果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射频消融术成功率的关系。方法:纳入60例患者,其中30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另30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HSP27水平。房颤组于术后3个月随访,并复查血清HSP27水平。比较各组的血清HSP27水平差异及其与房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HSP2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房颤组术后3个月复查时,9例有房颤复发(复发组),21例维持窦律(窦律组);窦律组术前血清HSP27水平较复发组无显著差异(P=0.757),而术后血清HSP27水平显著高于复发组(P〈0.001)。消融术后3个月时,窦律组血清HSP27水平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P〈0.001),而复发组无显著升高(P=0.505)。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显著相关的变量为:老龄(P=0.025)、左心房直径(P=0.04)、高血压(P=0.048)、术后HSP27血清水平(P〈0.001)及△HSP27(术后3个月HSP27变化量,P=0.044),其中老龄(OR=6.4,95%CI:1.156~35.437,P=0.034)、术后HSP27血清水平(OR=0.964,95%CI:0.939~0.990,P=0.006)及左心房直径(OR=1.259,95%CI:1.047~1.515,P=0.015)是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消融术后血清HSP27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复发风险较小。术后定期复查血清HSP27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消融术后的复发风险。
- 张力江洪鲁志兵何文博陈静余锂镭周文杰余小梅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热休克蛋白27
- 防止患者挣扎用手术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患者挣扎用手术台,包括手术台面、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身躯固定套、手部固定套以及足部固定套,其中,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均设置于手术台面的内腔中且可转动,身躯固定套套于第...
- 刘华芬周文杰张燕杨素玉王晓红
- 文献传递
- 硝普钠与硝酸甘油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心肌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比较冠脉内应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对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开通后术中无复流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4期间入我院心内科并行PCI术开通闭塞血管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硝普钠组(n=22)和硝酸甘油组(n=20),分别在术中经微导管于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μg或硝酸甘油200μg,采用指引导管分别送入多普勒导丝和压力导丝,记录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并比较用药后10min两组冠脉TIMI血流分级。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给药前两组FFR、C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硝普钠组CFR明显升高,且高于硝酸甘油组用药后(P<0.05),两组给药后F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MI血流较给药前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较硝酸甘油能明显改善陈旧性心梗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心肌微循环。
- 刘华芬周文杰王晓红张燕
- 关键词:硝普钠心肌梗死无复流心肌微循环
- NLRP3炎症小体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病理性心肌肥厚是指在各种病理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心脏体积增大,质量增加和功能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先前研究普遍认为病理性心肌肥厚是心脏在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下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而随着对机制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人们发现炎症反应、转录翻译、免疫调节、表观遗传都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将病理性心肌肥厚理解为心肌的代偿性反应。在众多作用因素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调控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是病理性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因素。现总结NLRP3炎症小体在促进病理性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分子机制以及与NLRP3炎症小体相关的靶向药物在心肌肥厚中的应用。
- 吴浩亮周文杰崔胜宇陶波冯高科易欣吴青青孟祥平浦湧范稣圳徐林
-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处理中的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单支血管病变程度介于50%~70%的临界病变心脏病患者24例,对狭窄血管行FFR测定,测量值FFR<0.75的患者行支架植入,FFR≥0.75的患者行药物治疗,8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FFR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FFR<0.75组植入支架前后冠脉狭窄程度由(68.00±10.00)%下降到(8.00±2.00)%(P<0.01),FFR值由(0.70±0.03)%提高到(0.92±0.03)%(P<0.01),心绞痛发生例数由10例减少为0例(P<0.01)。FFR≥0.75组药物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FR<0.75组冠脉狭窄程度较FFR≥0.75组显著降低,FFR值升高,心绞痛发生例数减少为0(P均<0.01)。结论: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测量FFR值能有效评估心肌供血情况,为临床是否行支架植入提供参考。
- 孙璇刘华芬王晓红周文杰
- 关键词: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狭窄临界病变冠脉狭窄
- 心肌损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分析心肌损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1日至2月5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入院确诊为COVID-19患者,根据入院5周后的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33例)和生存组(16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合并症、入院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肌损伤界定为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0.04μg/L。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OVID-19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心肌损伤和无心肌损伤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共纳入202例患者,年龄为63(51,70)岁,其中男性88例(43.6%),85例(42.1%)患者具有临床合并症,125例(61.9%)为重型/危重型患者。截至3月11日死亡33例,全部为危重型患者。死亡组患者年龄、男性及合并基础病比例、呼吸频率、入院时hs-cTnI水平以及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于生存组(P均<0.05)。死亡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生存组[6(4,9)d比32(23,36)d,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损伤是COVID-19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HR=5.382,95%CI 2.404~12.050,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心肌损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心肌损伤患者(P<0.001)。结论心肌损伤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发生了心肌损伤的患者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
- 王朗何文博余小梅刘华芬周文杰江洪
- 关键词:COX回归分析肺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危重型临床转归心肌损伤
- 硒减轻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钙化的机制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硒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而减轻血管平滑肌钙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平滑肌细胞分为低糖组、高糖组、低糖+硒组及高糖+硒组。低糖组用低糖培养液培养细胞,高糖组用高糖培养液培养细胞,低糖+硒组用低糖培养液和亚硒酸钠共培养细胞,高糖+硒组用高糖培养液和亚硒酸钠共培养细胞,每组细胞均培养14 d。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钙沉积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α-SMA、成骨表型RUNX2、OCN及线粒体分裂因子Drp1、融合因子Mfn1相对表达水平,用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情况。结果 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钙沉积明显高于低糖组及高糖+硒组。低糖组、高糖组及高糖+硒组细胞ALP活性逐渐下降(P<0.05)。高糖组细胞成骨表型RUNX2、OCN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糖组,收缩表型α-SM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糖组;高糖+硒组细胞收缩表型α-SM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糖组,但低于低糖+硒组,成骨表型RUNX2、OCN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高糖组,但高于低糖+硒组(P<0.05)。高糖组细胞线粒体分裂因子Drp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糖组,而线粒体融合因子Mfn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糖组;低糖+硒组细胞Drp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糖组,而线粒体融合因子Mfn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糖组;高糖+硒组细胞线粒体分裂因子Drp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糖组,而线粒体融合因子Mfn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糖组,但低于低糖+硒组(P<0.05)。DCFH-DA检测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ROS荧光信号显著多于低糖组及高糖+硒组,而加入Drp1抑制剂Mdivi-1后,仅高糖组细胞ROS荧光信号较同组加入前明显降低。结论 硒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线粒体分裂而稳定线粒体动力学变化,进而减少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产生,最终有效抑制血
- 方灿夏豪周文杰
- 关键词:硒线粒体功能障碍血管钙化氧化应激
- Carto3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步体验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时,Carto3系统的使用经验。方法 6例PAF患者,其中男4例(66.7%),年龄52.2±9.6岁,有PAF病史31.3±17.6个月。房间隔穿刺后行选择性肺静脉(PV)造影,在窦性心律(SR)或AF发作时使用Carto3系统快速解剖标测(FAM)重建左房(LA)三维解剖图。对应造影结果,在LA解剖图上标出PV口部,行CPVI,必要时对其消融环上裂隙行点消融。以SR下同侧PV电位(PVP)消失为消融终点。结果消融手术时有1例为SR(16.7%),余5例为AF。选择性PV造影后,未见异常PV。6例患者均行FAM建模,1例以环状电极导管(Lasso)建模,3例以消融导管(MAP)建模,2例以Lasso和MAP混合建模,建模时间12.8±3.3 min,X线曝光时间6.5±1.0 min。并且手术例数增加,建模时间和曝光时间均有减少趋势。手术过程中,1例心律始终为SR,隔离PVs后PVP消失;余5例AF发作者,有2例隔离左侧PV后转为SR,另有2例继续隔离右PVs后转为SR,仍有1例始终为AF心律,后给予电复律转为SR。5例AF发作者中2例,隔离同侧PV后,PVP延迟传导,通过可视化Lasso导管定位在裂隙处点消融成功隔离PVP。手术总时间为128.3±20.4 min,总X线曝光时间为37.8±17.8 min。术中、术后没有相关并发症出现,观察8.3±3.4天,患者均维持SR。结论①PAF可以通过在Carto3系统指导下CPVI术治愈;②Carto3系统FAM功能可以迅速重建LA三维解剖结构,随着例数增加,建模用时和曝光时间趋于减少;③Carto3系统导管实时可视化功能可以提供精准的电极位置。
- 黄鹤黄从新江洪杨波吴钢鲁志斌王晓红刘华芬刘秀娟杨新红周文杰
- 关键词:电生理学心房颤动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护理配合被引量:1
- 2013年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原理是使用能量束在血管腔内进行360。扫描,获得血管横断面图像。OCT测量的量以反射近红外线,通过光线的返回时间,用于测量目标的距离[1]。该技术最早于1988年由Ferche等将低相干干涉仪用于眼内测量,后由Tearney将探测头改装成导管后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诊断。
- 孙璇刘华芬王晓红周文杰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