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寅
- 作品数:26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A1CF、UP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APOBEC1互补因子(A1CF)和上移码蛋白1(UP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118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A1CF、UPF1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A1CF、UPF1蛋白表达。A1CF、UPF1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1CF、UPF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HCC癌组织中A1CF、UPF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A1CF、UPF1蛋白表达对H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临床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癌组织中A1C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UPF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癌组织中A1C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HCC癌组织中UPF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1)。HCC癌组织中A1CF与UPF1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13,P<0.001)。A1CF与UPF1蛋白表达亦呈显著负相关(r s=-0.782,P<0.001)。不同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HCC癌组织中A1CF、UPF1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CF阳性组患者累积生存明显低于A1CF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F1阴性组患者累积生存低于UPF1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A1CF蛋白阳性、UPF1蛋白阴性是影响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C中A1CF表达升高,UPF1表达降低,二者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病理分级有关,是影响H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
- 甄茂川刘平果苏永杰周剑寅黎蕴通李鹏涛赵一麟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 基于1例十二指肠巨大间质瘤局部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救治的多中心讨论
- 2022年
- 患者女性, 60岁。因体检时发现胰头占位1周, 拟诊断为"胰头恶性肿瘤"于2020年7月7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患者自发病以来无腹胀、腹痛、纳差、黄疸、发热等不适。入院5 d前于外院行增强MRI及PET-CT检查, 考虑为胰腺钩突癌。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 口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62.5 mg, 1次/d, 自诉血压控制可。30余年前曾因"结核"行腹部肿物切除术, 具体不详。一般体检无特殊, 腹部未及明显阳性体征。入院查血尿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增强MRI及胰周CT血管造影检查, 均提示为十二指肠间质瘤。肿瘤最大径6 cm, 马蹄形, 内侧缘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后方(图1)。语】关于瘘、感染、营养支持、引流的一些外科基本问题, 目前已有定论。然而, 具体到每例患者的临床实际, 诊疗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复杂的临床问题, 且互相混杂、交互影响、动态发展。尤其对于一些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很难有循证医学证据。本例患者的病情复杂, 经局部切除后出现了多种严重并发症, 历经100余天的治疗后才顺利出院。来自国内外11家医院的13名中青年外科医师针对此例患者并发症处理方法和时机进行了两次讨论, 并根据各自中心的经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其中蕴藏着各位外科医师严谨的临床思维和经验教训, 很有借鉴意义。本文基本保留了各位讨论专家的意见, 供同行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借鉴参考。
- 赵过超花苏榕白雪巍卫积书周剑寅施昱晟徐强马涛王伟经纬杨峰何进吴文川
- 关键词:局部切除胰腺外科增强MRI胰头占位胰腺钩突
- 胚胎肝脏原始细胞表型及生物学特性
- 2010年
-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从胚胎中建立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肝脏原始细胞群是鉴定及研究肝干细胞的一个可行方法。目的:观察胚胎肝原始细胞表型及生物学特性,寻找肝原始/干细胞候选细胞群。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孕13.5d的BALB/C小鼠胚胎肝原始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RT-PCR法测定AFP/Albumin/CK19/c-Met/E-cadherin等肝干细胞表面标记,以及CD45、CD14、SMA等非肝干细胞标记的表达;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时相;表皮生长因子加二甲基亚砜诱导分化成熟后行PAS糖原染色。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干细胞,原代细胞多呈集落样生长,小圆形。细胞周期测定提示细胞多数处于静止期,符合干细胞特点。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核浆比例大,细胞器不成熟,呈现原始细胞特点。流式细胞周期测定结果S期占10.8%,G2/M期占10.6%,无异常DNA含量。PAS染色后阳性对照组肝癌细胞的糖原主要表达在靠近一侧的核周边胞质内,呈强阳性;而胚胎肝前体细胞诱导组,核浆比例大,部分细胞胞质内可见较弱的糖原表达,充满胞质。提示实验初步建立表达AFP+Albumin+CK19+c-Met+E-cadherin+标志的集落样生长的肝原始细胞群,其表达多种干细胞表型,具有未成熟肝干细胞特点,可能作为肝干细胞候选细胞。
- 余强锋周剑寅尹震宇王效民
- 关键词:肝干细胞表型胚胎
- 熊胆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探讨熊胆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熊胆两个剂量组(200、400 mg.kg 1,灌胃18周,每周5次)。DEN诱发肝癌,用熊胆粉干预。实验观察了体重等一般情况,检测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平滑肌动蛋白(α-SMA)。结果显示:4周后正常组体重高于其他各组(P<0.01),熊胆两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显著升高,但熊胆两组显著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呈典型肝硬化、肝癌改变,熊胆两组肝硬化程度较轻、癌组织分化较好;模型组高表达PCNA和α-SMA,熊胆两组较模型组弱,α-SMA减少具有显著意义。实验提示:熊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DEN诱发肝癌的进程,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并减轻肝损害、肝硬化有关。
- 周剑寅尹震宇王生育颜江华赵一麟吴端刘争进张盛王效民
- 关键词:熊胆二乙基亚硝胺肝癌
- 原发性肝癌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 尹震宇王效民赵文秀王博亮刘平果周剑寅王付强赵必星
- 全球肝癌总数的55%发生在中国,肝癌位列中国所有癌肿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二位;肝癌已连续八年位居厦门地区癌肿之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外科自1995年以来一直专注于以提高肝癌的诊断率、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重点研究...
- 关键词: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肿瘤诊断肿瘤治疗分子生物学
- 中药熊胆粉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正>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讨熊胆粉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为模型,熊胆粉处理;利用MTT法、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熊...
- 周剑寅吴端尹震宇刘建明张盛王效民
- 文献传递
- 胰腺囊腺瘤合并结石性胆囊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2年
- 女性病人,52岁,因反复右上腹痛2年余,加重1 d入院。实验室检查:CEA(癌胚抗原)、CA19-9(糖基抗原)、AFP(甲胎蛋白)正常。B超示'胰头区囊性包块,轻度脂肪肝.胆囊多发结石',CT示'胰头5.2 cm囊性占位,考虑囊腺癌可能性大;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炎,左侧肾上腺腺瘤;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诊断:(1)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2)胰头囊腺瘤。于2010-11-26行急性胆囊切除,胰头囊肿壁活检,胰头囊肿胃吻合术。
- 刘平果王效民周剑寅熊宇
- 关键词:胰腺囊腺瘤胰腺管黏液性囊腺瘤胰头囊性肿瘤肿瘤侵犯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方法、适应证及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术的必要条件等问题。方法分析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部分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 60例患者大部分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转开腹3例,平均手术时间140 min,出血量微量,平均住院时间8 d。1例患者术后2 d T管脱落后出现胆漏,行EST及ENBD引流后治愈,1例术后造影后胆漏,保守治疗1周治愈,无二次手术;残余结石2例,2个月后经T管胆道镜结石取出,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造影无胆管狭窄随访8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
- 李岗山刘云周剑寅刘平果吴国洋吴绍峰俞可克尹震宇王效民
-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
- 化疗药缓释制剂局部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5年
-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抗癌药缓释剂对肝癌局部化疗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进展;并借鉴了其他实体肿瘤的研究成果,提出植入式缓释剂置入肝癌局部行间质化疗的新型给药途径。
- 周剑寅王效民张其清
- 关键词:缓释制剂化疗药局部化疗实体肿瘤间质化疗人肝癌
- LC+LCBDE+PDC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LC+LCBDE+PDC)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分别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LC+LCBDE+PDC)治疗的51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作为LCBDE组,同期选取接受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LC治疗的2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作为ERCP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BDE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均显著优于ERCP组(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SF-36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术后LCBDE组SAS、SDS、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ERCP组(P<0.05);LCBDE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RCP组(P<0.05)。结论 与ERCP+LC相比,LC+LCBDE+PDC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更高,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负面情况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甄茂川周剑寅苏永杰黎蕴通刘平果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