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鸿根

作品数:63 被引量:237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手术
  • 20篇腹腔
  • 20篇腹腔镜
  • 17篇直肠
  • 17篇肠癌
  • 15篇直肠癌
  • 11篇外科
  • 9篇小儿
  • 8篇肿瘤
  • 8篇结肠
  • 7篇胃癌
  • 7篇腹股沟
  • 7篇保肛
  • 6篇直肠癌保肛
  • 6篇细胞
  • 6篇腹股沟疝
  • 5篇低位直肠
  • 5篇胃肠
  • 5篇胃肠道
  • 5篇结直肠

机构

  • 62篇广西壮族自治...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田阳县人民医...
  • 1篇东莞市茶山医...

作者

  • 62篇吴鸿根
  • 49篇邓洪强
  • 29篇潘云
  • 27篇吴东波
  • 20篇何纯刚
  • 18篇黄顺荣
  • 13篇周明
  • 11篇刘杨桦
  • 9篇黄沁园
  • 8篇冯泽荣
  • 6篇刘超
  • 6篇林家威
  • 6篇农淑珍
  • 5篇李林德
  • 5篇黄红艺
  • 4篇陈利生
  • 4篇秦千子
  • 4篇梁萍
  • 4篇王文美
  • 4篇麦威

传媒

  • 10篇广西医学
  • 7篇中国临床新医...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微创医学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右江医学
  • 2篇医学文选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大肠肛门病外...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患者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4年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50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HIF-1αmRNA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HIF-1αmRNA表达阳性率为54.0%(27/50),高于对照组的0%(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T4期胃癌患者HIF-1αmRNA阳性表达率为64.7%(22/34),高于T1~T2期患者的31.3%(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HIF-1αmRNA的表达可作为检测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刘杨桦吴鸿根黄红艺邓洪强吴东波刘春安
关键词:胃癌缺氧诱导因子-1Α
小肠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收集2004~2010年诊治的资料齐全的小肠间质瘤2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腹部胀痛、解黑便。肿瘤源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18例,回肠5例,浸润邻近器官2例,伴远处转移4例。免疫组化:CD117、CD34、Desmin、Actin、S-100、NSE阳性率分别为96.2%、76.9%、3.8%、23.1%、0.0%、26.9%。22例行根治术,均获得随访,10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50个月。小肠间质瘤26例与同期诊治的胃间质瘤46例各免疫组化指标、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间质瘤与胃间质瘤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术前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很重要,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应长期随访。
何纯刚黄沁园吴鸿根邓洪强潘云农淑珍李林德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
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内镜治疗的体会(附78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内镜治疗的体会。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78例儿童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儿童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疾病,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全麻下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儿童结直肠息肉,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何纯刚吴鸿根邓洪强农兵李萍萍
关键词:内镜结直肠息肉儿童幼年性息肉
腹腔镜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探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5min,平均出血量约30ml,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脏层腹膜干扰轻等特点,新造成粘连的机会低,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较好术式。
邓洪强吴鸿根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松解术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手术方式比较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6~ 2 0 0 4年行手术治疗的 86例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 期切除吻合 2 8例 ,Hartmanns手术 2 5例 , 期切除 2 3例 ,捷径手术 5例 ,永久性造瘘 5例。结论 :各类手术有不同的适应证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 期切除。
梁绍诚吴鸿根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手术方式造瘘适应证永久性
生长抑素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结果17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痊愈,3例中转手术,术后无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有效地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为再次中转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邓洪强吴鸿根
关键词:肠梗阻肠炎生长抑素胃肠外营养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被引量:3
2007年
吴鸿根黄顺荣
关键词:直肠癌切除术结直肠切除术结直肠疾病结直肠癌开腹手术手术创伤
亚硫酸氢盐修饰方法在DNA甲基化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基本完成.基因表达的调控成为21世纪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重要机制——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倍受广大研究者的关注。DNA甲基化在人类表观遗传、胚胎发育、基因印记、等位基因失活及肿瘤发生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的研究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然而制约其发展的仍然是技术与方法.
何纯刚黄沁园陈利生吴鸿根邓洪强
关键词:DNA甲基化甲基化检测基因表达调控人类基因组分子遗传学遗传学改变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65例患者,术前均通过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浸润的深度,与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5例胃癌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通过与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对比,对胃癌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4.62%(55/65),T1期为83.33%(5/6),T2-3期为89.47%(34/38),T4a期为75%(12/16),T4b期为80%(4/5)。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高,为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邓洪强林家威吴鸿根
关键词:胃癌64排螺旋CTT分期
经自然腔道手术的操作平台、入路和切口闭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其发展尚面临诸多技术问题。笔者就该手术的操作平台、手术入路和切口闭合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邵新华吴东波吴鸿根
关键词:NOTES外科器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