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宇梅

作品数:33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包装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色谱
  • 10篇相色谱
  • 9篇迁移
  • 8篇食品
  • 6篇荧光
  • 6篇质谱联用
  • 6篇气相色谱
  • 6篇包装材料
  • 5篇气相色谱-质...
  • 4篇液相色谱
  • 4篇食品包装
  • 4篇食品模拟物
  • 4篇微波
  • 4篇邻苯二甲酸酯
  • 4篇模拟物
  • 4篇奶粉
  • 3篇荧光法
  • 3篇离子
  • 3篇化学计量
  • 3篇化学计量学

机构

  • 21篇暨南大学
  • 13篇南昌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山西省分析科...
  • 1篇南昌职业技术...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 1篇广东检验检疫...

作者

  • 33篇吴宇梅
  • 13篇王志伟
  • 11篇胡长鹰
  • 9篇程娟
  • 7篇林勤保
  • 6篇李来生
  • 5篇王宇晓
  • 5篇王楠
  • 4篇李波
  • 4篇李丹
  • 4篇黄志兵
  • 3篇吴芳英
  • 3篇倪永年
  • 2篇廖文生
  • 2篇王雷
  • 2篇谢冰
  • 2篇吴建文
  • 2篇周松华
  • 2篇宋雪超
  • 1篇高松

传媒

  • 7篇食品科学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包装工程
  • 3篇分析试验室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包装与食品机...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江西化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绝缘材料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基)-N'-苯基硫脲荧光识别Hg2+
合成了主体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基)-N'-苯基硫脲(DMABATUB),探讨了主体分子对Hg2+的识别作用.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Hg2+的加入使主体分子在385 nm处的荧光峰明显增强.在0-...
纪昭君吴宇梅万小芬吴芳英
关键词:荧光苯基硫脲
化学计量学-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成年男子精液中的钙、镁、锌被引量:2
2004年
在pH10.4的硼砂 NaOH缓冲体系中,2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7′ 偶氮)变色酸(8Q5SAC)能分别与钙、镁、锌形成络合物。它们的光谱均在400~800nm波长范围内,且相互重叠。本文应用主成分回归法、偏最小二乘法和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法处理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对一组人工合成试样作浓度预报,发现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法能给出最好的结果,钙、镁和锌测定的RSD分别为3.4%、3.0%、3.2%。将此法用于一患不育症成年男子和一正常成年男子精液中的钙、镁、锌同时测定,获较好结果。
吴宇梅倪永年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精液
茜素红-硼酸配合物双重光谱响应测定微量铜离子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Cu^2+与茜素红(ARS)-H3BO3配合物间的相互作用。Cu^2+使ARS-H3BO3配合物在587nm处的荧光猝灭,并且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研究结果显示:Cu^2+对ARS的强结合能力使ARS-H3BO3配合物分解,同时形成ARS-Cu^2+配合物,致使体系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均发生明显变化。Cu^2+浓度在1.0×10^-6~2.4×10^-5mol/L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变化与Cu^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1×10^-7mol/L。该方法用于废水中Cu^2+的测定,回收率为95.5%~101.0%。
廖文生吴芳英吴宇梅
关键词:CU^2+荧光分析法分光光度法
荧光法和色谱法测定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的包结常数被引量:1
2004年
黄志兵李来生王宇晓吴宇梅
关键词:荧光法色谱法芳烃二苯胺磺酸钠包结常数分子识别生物识别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聚苯乙烯发泡餐盒中化学成分被引量:12
2016年
采用正己烷超声提取发泡餐盒中的化学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在NIST质谱检索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对化学物进行定性分析,再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物质的含量。3种发泡餐盒分别分离出35、39、38种化学成分,分别确定了其中25、27、23种物质,大都为含有苯环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对标准偏差在2.26%-6.06%之间。本方法提高了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为发泡餐盒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宋雪超林勤保方红吴宇梅王志伟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大豆蛋白添加量与成膜环境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通过调整SPI和甘油(GLY)的比例来制备不同配方的可食性SPI包装膜。通过观察薄膜色泽、柔软性等表观情况,测定其机械性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和阻隔性能(阻湿性和阻氧性),并比较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影响SPI膜性能的主要因素为SPI添加量、SPI与增塑剂的质量比、干燥条件;在pH=9条件下,SPI质量为5.66 g,SPI与GLY质量比为6∶1.5,以自然晾干和烘箱干燥结合法进行干燥时,膜的性能最优。
郭新华辛彦王雷吴宇梅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机械性能
水溶性杯芳烃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3年
综述了水溶性杯芳烃在分析化学中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水溶性杯芳烃在光度法、电化学、色谱分离、毛细管电泳及分子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黄志兵李来生王宇晓吴宇梅
关键词:分析化学主体分子分子识别超分子化合物电分析化学光度分析
高温下白卡纸中二苯甲酮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向食品模拟物质的迁移
2012年
研究了在70℃和90℃下,采用直接浸泡法使白卡纸中的固化剂二苯甲酮(BP)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HCH)向水、3%乙酸、15%乙醇、50%乙醇、95%乙醇等食品模拟物质迁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别检测迁移后模拟物质中的迁移量。结果表明两种固化剂在0.64~4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5。温度越高,迁移时间越长,迁移量也越大;随着乙醇浓度的增高,BP、HCH的迁移量也增加;对于3%乙酸,BP和HCH迁移率最小。
李丹胡长鹰程娟吴宇梅王志伟
关键词:纸质包装材料食品模拟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聚丙烯食品包装材料中的18种有毒有害物质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检测聚丙烯(PP)包装材料中的18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包括增塑剂、芳香胺类、抗氧化剂、光引发剂、香精香料和溶剂残留。包装材料经乙酸乙酯超声萃取,上机检测。用GC-MS全扫描定性,选择离子定量。各种物质在质量浓度0.5~5.0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43;添加浓度为0.10、0.20、0.40mg·L^-1的加标回收率为74.9%~12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6.8%(n=6);方法检出限的范围是1.5~80.0μg·L^-1。该方法在20 min内完成了18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离和检测,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并应用该方法测定了PP包装材料中该18种物质的含量。
周松华林勤保李波吴宇梅王志伟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聚丙烯包装材料
羟丙基纤维素/魔芋葡甘聚糖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魔芋葡甘聚糖(KGM)/羟丙基纤维素(HPC)共混膜,研究了KGM含量对共混膜的力学性能、透光性、吸湿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GM含量为10%~40%范围内时,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均高于纯KGM薄膜和纯HPC薄膜,随着KGM含量的增加,KGM/HPC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下降,吸湿率大体呈增大趋势,当KGM含量为20%时,KGM/HPC薄膜的吸湿率达到最小值;共混膜在可见光区400-800nm的透光率均大于80%,表明共混膜中KGM和HPC相容性良好;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KGM含量为20%的共混膜质地均匀,KGM含量为80%的共混膜中形成了清晰的网状结构。
庞冬梅黄少玲吴宇梅王雷
关键词:魔芋葡甘聚糖羟丙基纤维素共混膜降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