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娟萍
-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高校贫困生社会网络资源的分析与拓展被引量:2
- 2007年
- 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高校30位贫困生和30位非贫困生,发现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各项指标都低于非贫困生。为拓展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必须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帮助贫困生提高社会网络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创设贫困生社会网络升级通道。
- 吕娟萍
-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 挖掘地方性有效资源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
- 2013年
- 分析"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通过挖掘地方性文化资源、地方性社会资源、地方性经济资源,创新"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
- 吕娟萍李芳
-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
- 论地方性有效资源在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湘西地区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通过挖掘地方性有效资源充实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分析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并列举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示例,以丰富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 吕娟萍王银春
- 关键词:实践教学
- 论土地革命时期的贺龙统一战线思想被引量:1
- 2013年
-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为了革命现实的需要,贺龙在土地革命时期,凭借其在地方的威望和社会关系,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的作用,并对统战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孙忠良吕娟萍
- 关键词:统一战线
- 试论贺龙早期革命思想的转变
- 2013年
- 贺龙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是我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早期思想经历了从忧民、救民、爱民的朴素政治思想、旧民主革命思想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转变,并在一系列革命武装活动洗礼之后,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 吕娟萍孙忠良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信仰
- 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路径探索被引量:3
- 2014年
- 红色资源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如何将本区域内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已成为地方高校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 郑流云吕学芳王跃飞吕娟萍李策
- 关键词:红色资源
- 大学生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研究
- 2010年
- 通过引入社会学的社会网络资源理论展开对大学生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的研究,提出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并解决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
- 吕娟萍
- 关键词:素质教育
- 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是我国目前城镇化工作的难点。解决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稳妥推进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异地完全城镇化",大力开展青壮年补偿教育,加大对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 吕娟萍黄吉武
- 关键词: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
- 马克思早期群众观的文本逻辑被引量:1
- 2024年
- 群众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不仅需在《神圣家族》单篇著作中把握,更需将马克思早期作品贯穿起来,在思想形成过程中把握群众观的文本逻辑,掌握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早期文本中可见其群众观清晰的发展逻辑。马克思早期群众观的文本逻辑体现为从关注抽象的人的命运出发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意义,转向深刻洞察现实社会,关注群众的权利,继而认识群众获得自身权利必须采取改变现实的行动,即群众的社会革命。社会革命使群众现实地生成主体性,自为地锻造成创造历史的主体。这一主体不是个人,而是联合主体。马克思早期群众观的文本逻辑,彰显了无产阶级为代表的群众的社会革命,根本变革群众的世界,从而使人的解放成为马克思的基本理论旨趣。
- 吕娟萍
- 关键词:群众观
- 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谐大学生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培育和谐大学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大学生自杀或杀人等极端不和谐事件屡屡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谐大学生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从培育和谐的大学生人格、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三方面探讨和谐大学生的培养途径,以期为解决大学生的不和谐问题提供借鉴。
- 吕娟萍卢翠花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