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波
- 作品数:64 被引量:6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胸科医院科技发展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 外科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各种预后因素的影响度。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3.5%。手术方式、手术性质、病理类型及分期均可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其中后三者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应全面检查,尽量避免单纯探查手术和姑息手术。手术以肺叶切除为标准术式,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行部分肺叶切除术。
- 赵守华邵康叶波刘向阳程贵余孙克林孟平均赫捷
- 关键词:肺肿瘤外科老年预后
- 预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建立一个预测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胸部CT检查发现且有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90例和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胸部CT检查发现且有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22例,共计212例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logitic回归预测模型,并用另外242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验证此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21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58%的结节为恶性,42%为良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类型、边界清楚、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等特征在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模型为:P=e^x/(1+e^x),X=-1.252-(0.741×混杂磨玻璃结节)-(3.712×实性结节)+(2.301×边界清楚)+(1.589×分叶征)+(1.269×毛刺征)+(1.528×胸膜牵拉征),e为自然对数。此模型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78.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评估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能为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喻微叶波续力云王兆宇王善军曹捍波陈志军张永奎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孤立性肺结节独立预测因素
-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5例报道被引量:5
- 2014年
-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ulmonary 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PBML)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本文拟探讨PB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5例PBM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8岁。肺转移瘤发生在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后89个月-226个月。4例为肺内多发性结节,1例为单发性,1例伴左肾转移。手术方式包括3例胸腔镜下楔形切除,1例左肺上叶切除,1例右肺上叶切除+右肺中叶、下叶楔形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48个月,肺内残余病灶无进展。PBML主要发生于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肺是最主要的转移部位。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肿瘤激素依赖性,可予内分泌治疗。
- 冯键叶波杨煜潘旭峰林凌陈勇曹克坚施建新赵珩
- 关键词: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肺肿瘤临床病理
- PDSⅡ可吸收缝线编网胸壁重建23例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缝线编网进行胸壁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3例胸壁部分肋骨切除患者利用可吸收缝线编网支撑软组织,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术后呼吸稳定,无发生反常呼吸及胸壁塌陷者,支撑效果良好。结论利用可吸收缝线编网进行胸壁重建,具有取材方便、简单方便、易于学习推广、价格低廉、支撑胸壁作用好等多种优点,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 叶波冯健陈铭澹台冀澂陈勇赵珩施建新
- 关键词:胸壁修复外科手术可吸收性植入物缝线
- 肺癌最大径≤10mm的纯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及病理分型探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最大径≤10mm的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GGN)肺腺癌的CT表现。方法选择最大径10mm及以下的纯磨玻璃结节病例286例(297个病灶),分析病灶的最大径大小、平均密度、血清CEA值、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变化、分叶、毛刺、瘤肺界面、胸膜凹陷或胸膜增厚,比较不同组织病理亚型的CT征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讨论pGGN的CT特征与病变浸润性的关系。结果AAH 11例(3.70%),AIS 153例(51.520%),MIA 119例(40.07%)和IPA 14例(4.71%)。不同组织病理学亚型之间在病灶大小和平均密度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AAH和AIS、AAH和MIA、AAH和IPA之间最大径的差异均有显著显著性(P<0.01)。4种不同组织病理亚型的平均密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血清CEA值、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异常变化、瘤肺界面、分叶、毛刺、分叶+毛刺、胸膜凹陷或胸膜增厚差异无显著性(P>0.05)。浸润前病变(AAH/AIS)164例(55.22%),浸润性病变133例(44.78%)。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在最大径、平均密度、有毛刺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血清CEA值、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异常变化、瘤肺界面、分叶、分叶+毛刺、胸膜凹陷或胸膜增厚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组织病理亚型在病灶大小和平均密度方面存在差异,病灶增大和平均密度增高是肺腺癌的浸润性因素。
- 张亚娟高习文颜志军叶波
- 关键词:肺腺癌病理CT
-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llelioma,MPM)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很强侵袭性和致死性的胸膜肿瘤,其发病多与石棉暴露史有关,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1年,5年生存率〈1%。其治疗方案众多,目前仍没有标准治疗方案。本文就外科治疗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马可叶波孙克林
- 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外科治疗
- 临床T1aN0M0肺腺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T1aN0M0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在上海市胸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连续手术切除的53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择273例临床分期为T1aN0M0肺腺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T检查结果分为纯磨玻璃影(GGO)、GGO带有实性成分(实性成分直径〈5ram)、部分实性结节(实性成分直径≥5mm)及纯实性结节。对相关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人选的273例患者均行薄层CT扫描,其中103例(37.7%)为纯GGO,118例(43.2%)为GGO带有实性成分(实性成分直径〈5mm),13例(4.8%)为部分实性结节(实性成分直径≥5mm),39例(14.3%)为纯实性结节。共有18例(6.6%)患者有淋巴结转移,N1和N2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11例(6.5%)和7例(4.1%)。所有纯GGO及实性成分直径〈5mm的患者术后均无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T1a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有症状、实性成分直径≥5mm以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增高者(CEA〉5ng/ml)。多因素分析也显示纯实性结节的淋巴结转移因素为空气支气管征、肿瘤大小、有症状出现以及CEA水平增高者(95%CI:2.001~5.990,P=0.035;95%CI:1.0003.980,P=0.021;95%CI:1.8872.663,P=0.020;95%CI:1.514~8.498,P=0.013)。结论临床分期为T1aN0M0的肺腺癌患者,如果影像学表现为实性成分直径〈5mm或表现为纯GGO者无淋巴结转移,应避免淋巴结清扫。但是对于临床上纯实性结节或者实性部分直径〉5mm者,特别是CEA〉5ng/ml或者出现临床症状者,应该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 叶波曹克坚范利民杨骏胡定中施建新李志刚方文涛赵珩陈海泉
- 关键词:淋巴结肺腺癌
- 胸腔闭式引流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7年
-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心外科最基本的救治手段,常用于肺部、食管、纵隔、心脏疾病等开胸手术后的引流。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管理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对保证通畅及充分的胸腔引流至关重要。该文总结了国内各种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原理及构造,重点介绍了上海契斯特医疗科技公司生产的四腔引流瓶及干性引流瓶,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
- 丁淳金跃辉周海燕叶波张晓斌李志刚
-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手术
- 肺动脉干平滑肌肉瘤一例
- 2013年
- 患者男,38岁。因刺激性咳嗽2月余入院。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吸烟史20年,15支/d。CT检查示,左肺根部肿物,包绕左肺动脉干,并突入左肺动脉干内,考虑左肺中央型肺癌(图1)。入院后检查未见远处转移,行左侧开胸探查。术中发现左肺门左肺动脉于处大块肿物,
- 叶波冯健陈铭澹台冀澂赵珩
-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肺动脉肺肿瘤
- 一种医用可拆卸管道连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可拆卸管道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端和套管端,套管端的末端设有一可塑性的按压开关,连接端的末端处设有一环绕连接端的橡胶塞,连接端的末端还设有一环形凸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可拆卸管道连接装置,通过按压可...
- 高文孙益峰杨洋叶波吴东进常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