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国强

作品数:26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5篇病毒
  • 4篇自身抗体
  • 4篇抗体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自身免疫
  • 3篇自身免疫性
  • 3篇自身免疫性肝...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梗死
  • 3篇肝炎病毒
  • 2篇药物
  • 2篇偏倚
  • 2篇重症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酶链反应

机构

  • 26篇深圳市宝安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深圳市亚辉龙...

作者

  • 26篇叶国强
  • 11篇刘香萍
  • 7篇谢春英
  • 5篇程明刚
  • 4篇曹建华
  • 4篇钟馥霞
  • 4篇汪小娟
  • 4篇蔡朝民
  • 3篇潘春燕
  • 2篇叶晓光
  • 2篇向开富
  • 2篇曾东良
  • 1篇洪琦
  • 1篇胡钶
  • 1篇袁建辉
  • 1篇蒋滔滔
  • 1篇邹伟清
  • 1篇孙顺昌
  • 1篇崔颖鹏
  • 1篇彭运生

传媒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右江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华综合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今日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检测在Ⅱ型糖尿病肾病病程中的变化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观察其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及血肌酐(SCr)水平分为3组: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29例,UAER<20μg/min,SCr水平正常;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30例,20μg/min200μg/min,SCr水平正常。全部受试者于早晨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留24小时尿测白蛋白,计算UAER。检测采用胶乳免疫聚集抑制法,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VLDL-C、LDL-C、HDL-C为直接酶法,尿微量蛋白采用放免法。结果A、B、C三组的病程依次增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HDL-C依次升高,TG依次降低,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lc,LDL-C,VLDL-C变化无规律。HbAlc,LDL-C,VLDL-C,TC与UAER无相关性,HDL-C与UAER呈正相关(P<0.05),TG与UAER成负相关(P<0.05)。结论本文回顾性分析显示HbAlc与UAER无相关性;HDL-C与UAER呈正相关,TG与UAER呈负相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叶国强
关键词:血脂尿微量蛋白糖尿病肾病
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规律,为临床制订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ELISA方法确定待检对象中HBsAg阳性与阴性,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HBeAb阳性与阴性;流式细胞仪技术同时检测55例HBV感染者和17例正常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HBsAg携带者、HBsAg和HbeAg双阳性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而HBsAg和HBeAb双阳性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比例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HBV感染导致机体T细胞免疫反应,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病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叶国强朱美玲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铜绿假单胞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的四年分析
2004年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2000—2003年主要临床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年来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数据进行研究。结果:2000年1月-2003年12月所分离的285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19株,占18.2%;目前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而敏感率高于’7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结论:4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胞塞肟,头胞哌酮,头胞哌酮/舒巴坦等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普遍下降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单一或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叶国强钟馥霞汪小娟魏全珍叶晓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药物敏感性合理用药
病毒性肝炎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检测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肝肾微粒抗体Ⅰ型(LKM-1)、肝细胞胞溶质抗原Ⅰ型(LC-1)、可溶性肝抗原(SLA)等自身抗体。结果 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0.9%(9/941)、LC-1 0.2%(2/941)、SLA 0.0%(0/941),其中153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4.5%(7/153)、LC-1 1.3%(2/153)、SLA 0%(0/153);55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仅检测出2例(0.4%)LKM-1阳性,在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中未检测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抗肝抗原抗体LKM-1、LC-1和SLA的检出率分别为9.4%、3.1%和9.4%,其中在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LKM-1、LC-1和SLA阳性率分别为27.3%、9.1%和18.2%。病毒性肝炎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出率低,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比较,LKM-1和S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数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包括抗肝抗原在内的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叶国强刘香萍曾东良黄呈辉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
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前S_1抗原相关性探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1-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3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别检测HBV-DNA、HBV-M、preS1-A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BV-DNA阳性检出率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检出率(P均<0.01)。结论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的最精确和最直接的证据,preS1-Ag较HBeAg更敏感更能反映体内的HBV感染和复制情况,联合检测HBV-DNA、preS1-Ag和HBeAg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陈勇谢春英潘春燕叶国强黎玉坚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前S1抗原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人群中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l2A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者PPARγ2基因Prol2Ala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rol2Ala多态性的基因型PP,PA和AA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93.0%、7.0%、0和90.7%、9.3%、0,P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96.5%、95.3%和3.5%、4.7%,两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组中基因型为PA者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高于PP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无明显关联。
谢春英邓春艳孙顺昌叶国强
关键词:2型糖尿病基因多态性
电解质测定结果在两生化分析仪间的偏倚评估被引量:7
2010年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同一实验室对相同的电解质检验项目应用不同厂家检测系统或同一厂家不同型号来测定,各系统对同一患者样本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其差异是否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是值得研究的热点。
程明刚曹建华蔡朝民刘香萍叶国强
关键词:电解质
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sICAM-1、I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判断病情的价值。【方法】1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组(MAP)和重症组(SAP),于入院及治疗d3、d7、d14(SAP组)时采集血清,以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IL-6和TNF-α水平。【结果】SAP组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在入院和治疗d3、d7时均显著高于MAP组(P<0.01)。MAP组在治疗d7时下降至接近正常,而SAP组在治疗d7时仍显著高于入院时(P<0.01),d14时下降至接近正常;SAP患者血清sICAM-1与IL-6和TNF-α正相关,r分别为0.62和0.66,P<0.01。【结论】细胞黏附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血清sICAM-1、TNF-αI、L-6水平与病情的发展相关,有助于早期诊断重症胰腺炎。
刘香萍汪小娟胡钶叶国强
关键词:胰腺炎
3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方法比较及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对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3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方法对101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HBV感染者,测定其治疗前HBV DNA水平,定期随访,分别以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DNA测序法检测病毒YMDD变异。结果UT—PCR和PCR-RFLP的检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的符合率均为98.11%。按治疗前HBV DNA水平分为5×10^2~5×10^4拷贝/mL,5×10^4~5×10^6拷贝/mL,5×10^6~5×10^8拷贝/mL,〉5×10^8拷贝/mL4个组,YMDD变异率分别为10%,12.90%,32.43%和53.85%。YMDD突变后,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其中WDD突变株的HBV DNA水平高于YIDD突变株(P〈0.01)。结论UT-PCR法适合临床检测HBV YMDD变异。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时,病毒DNA水平越高,发生YMDD变异的几率越大。突变株的复制能力低于野生株,YVDD突变株复制能力强于YIDD突变株。
汪小娟刘香萍罗尧都叶国强谢春英
关键词:YMDD变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DNA测序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因"胸痛、胸闷3h以内"就诊,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比较3种指标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非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CK-MB、CTn-I及H-FABP明显升高(P<0.05);与CK-MB和CTn-I相比,H-FABP对3h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则低于CTn-I,但高于CK-MB。结论对于发病3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H-FAB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蔡朝民彭运生程明刚刘香萍徐羽忠叶国强
关键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