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召辉
- 作品数:64 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左侧无名静脉瘤腔内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患者,男,43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1d"为主诉住院,患者无胸闷、胸痛、咳嗽、气短,无头晕、头痛等症状;查体无阳性体征;无高血压、心脏疾病病史,无中心静脉穿刺病史。有吸烟史20年;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并排除了Marfan综合征、K-T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胸部CT静脉成像(CTV)示:左侧无名静脉巨大囊性静脉瘤,大小约109.5mm×61.2mm×105.9mm,延迟期瘤体内造影剂充盈上均匀,未见盈缺损,瘤壁可见点状钙斑,邻近结构受压移位。
- 蔡高坡化召辉李震
- 关键词:静脉瘤文献复习MARFAN综合征中心静脉穿刺
-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 2022年
- 目的分析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致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V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8例肾动脉FMD并RV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肾动脉CTA示40支肾动脉受累,其中多灶型狭窄6支,局灶型狭窄34支。3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2例患者接受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例患者合并肾动脉瘤行肾动脉支架置入辅以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术后平均收缩压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79±17.63)mmHg比(178.52±28.63)mmHg,t=-11.42,P<0.001]。中位随访时间35.5个月,4例患者出现肾动脉再狭窄而接受再干预治疗。结论对于肾动脉FMD合并RVH患者,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尤其是局灶型狭窄病变患者,早中期效果良好。
- 马志岭周志斌化召辉焦周阳徐鹏曹辉刘仕睿李震
- 关键词: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肾动脉高血压
- 食管裂孔疝与呼吸道症状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介绍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的现状及其与呼吸道症状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HH及其与呼吸道症状关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 ux disease,GERD)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常引起喉、气道等食管外症状,极易误诊误治。HH在GERD者中常见;且在因反流引起的食管外症状患者中,并发HH者不在少数。经腔镜积极治疗HH,能显著减轻反流及其引起的呼吸道症状。结论 HH能增加反流所致的呼吸道症状的发生风险,积极治疗HH可明显改善反流引起的呼吸道症状。
- 化召辉李震汪忠镐
-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呼吸道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内镜
-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手术治疗;非Stanford A型ADA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发生胸痛72 h内的D-D与CRP水平。术后对观察组随访3年,按临床结局分成死亡组(n=10)与存活组(n=35),对比2组D-D与CRP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D、CRP单独与联合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的D-D[(1.31±0.35)mg/L]与CRP[(16.59±2.34)mg/L]水平高于对照组[(0.68±0.13)mg/L、(7.53±1.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患者中死亡组的D-D[(1.78±0.49)mg/L]与CRP[(30.46±4.77)mg/L]水平高于存活组[(1.03±0.26)mg/L、(13.59±2.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D-D与CRP联合检测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09(95%CI:0.823~0.994)]高于D-D与CRP单独预测[0.806(95%CI:0.680~0.931)、0.840(95%CI:0.727~0.953)]。结论Stanford A型ADA患者血清内的D-D与CRP水平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两项指标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屈冰张楠化召辉李震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二聚体C反应蛋白远期预后
- 基于高血压相关基因构建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分子诊断模型
- 2023年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来识别腹主动脉瘤破裂相关基因与高血压差异基因, 筛选出共同关键基因并建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分子诊断模型。方法所有样本数据均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GEO)下载。对36例样本(高血压组28例, 对照组8例, 2015年由法国图卢兹大学心脏病研究所测序获得)的全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以得到差异基因;对48例腹主动脉瘤样本(17例破裂, 31例未破裂, 2017年由德国慕尼黑大学检验医学研究所测序获得)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来识别与腹主动脉瘤破裂最为相关的基因模块。随后对得到的基因取交集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Lasso回归)筛选出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关键基因。利用关键基因构建诊断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诊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该研究中利用未配对的学生t检验和Wilcoxon检验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对高血压组及对照组样本进行差异分析共得到444个差异基因。对腹主动脉瘤样本利用WGCNA显示当软阈值为7时符合无尺度网络, 淡绿色模块正相关性最高, 包含848个基因。将444个基因与848个基因取交集共得到28个基因。利用Lasso回归对28个基因进行筛选, 共得到4个关键基因(MAP2K1、KLF9、UTP4、RHOU)。利用这4个基因构建诊断模型来预测患者是否容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利用ROC曲线评估该诊断模型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效能, 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825。结论利用MAP2K1, KLF9, UTP4, RHOU构建的诊断模型有助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预测。
- 化召辉周保宁张帅张林枫岳永强李震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高血压关键基因
-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陈旧性血栓的腔内治疗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IVC)型布加综合征(BCS)合并IVC陈旧性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4年4月因膜性或短段闭塞性IVC型BCS合并IVC陈旧性血栓形成于本院行介入治疗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及可回收支架治疗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119例患者中,56例接受小球囊预开通治疗(预开通组),63例接受可回收支架治疗(可回收支架组)。除可回收支架组有1例患者术中发生支架断裂、经外科手术外,其余118例患者介入手术均成功。术后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两组间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预开通组花费更低(P〈0.001)。术后1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8~66个月,平均44.2个月。随访期间,预开通组及可回收支架组分别有6例患者发生原闭塞处的再次狭窄闭塞,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23)。复发患者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未再发生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小球囊预开通技术及可回收支架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内陈旧性血栓的效果满意,且前者更经济安全。
- 刘仕睿李震丁鹏绪化召辉王志伟曹辉徐鹏黄必润李浩张林枫马珂汪忠镐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血栓可回收支架溶栓
-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与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相关性研究
- 李浩李震王志伟化召辉张林枫马珂蔡高坡刘仕睿王煜杰王创威
-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脾肾分流道干预思考与安全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治疗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脾肾分流道(spontaneous splenorenal shunt,SSRS)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肝硬化合并SS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19例)、单纯栓塞组(18例)和联合栓塞组(5例)。结果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症状均得到改善,无术中死亡、异位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保守治疗组死亡2例,单纯栓塞组死亡4例,联合栓塞组死亡2例。单纯栓塞组与保守治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Child-Puge分级与生存率相关(P<0.001),性别、分流道直径对患者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选择性脾肾分流道栓塞对于肝功能尚可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肝功能较差者应结合门静脉压力进行治疗。
- 薛文豪刘仕睿焦周阳徐鹏化召辉曹辉李震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介入
- 腔内治疗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在治疗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腔内技术治疗的35例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脑缺血和脑出血事件发生率、支架通畅率和死亡率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发生远端栓塞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复良好;发生无症状性支架内闭塞2例;死亡1例,因脑出血继发脑水肿、脑疝死亡,死亡率为2.86%。患者随访6~60个月,平均(27.62±14.80)个月,发生无症状性支架内狭窄1例,1例患者因远端残余夹层动脉瘤形成行二次手术。患者均无脑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腔内技术用于治疗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成功率高,安全性较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 周保宁化召辉单金涛杜世昌薛文豪夏磊罗云鹏柴一鸣李震
- 关键词:颈动脉夹层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植入术腔内手术
- 复合手术在症状性全程颈总动脉闭塞的应用评价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开通症状性全程颈总动脉闭塞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应用复合手术技术开通的14例症状性颈总动脉全程闭塞患者(16条闭塞动脉)资料,其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6例,大动脉炎8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4例患者复合手术重建全程颈总动脉闭塞均顺利完成,开通15侧闭塞颈总动脉,1例双侧病变患者一侧开通失败,技术成功率93.8%。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围术期发生高灌注综合征2例。平均随访时间(16.2±10.1)个月,2例患者再狭窄,均为轻度狭窄,未见严重脑梗死,无死亡病例。结论复合手术是治疗症状性全程颈总动脉闭塞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 化召辉张林枫徐鹏焦周阳曹辉刘仕睿李震
- 关键词:颈总动脉动脉闭塞复合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