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晖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肾病
  • 2篇肾衰
  • 2篇肾衰竭
  • 2篇中医
  • 2篇慢性肾衰
  • 2篇慢性肾衰竭
  • 2篇化湿
  • 2篇健脾
  • 1篇虚证
  • 1篇血清
  • 1篇血清TGF-...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益肾
  • 1篇原发性

机构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刘晖
  • 4篇杜珍芳
  • 2篇强胜
  • 2篇蒋敏
  • 1篇孙永宁
  • 1篇黄波
  • 1篇黄敏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CKD3~4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变化,检查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24 h尿蛋白量均较治疗前降低,e GFR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24 h尿蛋白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OD、GSH-Px、TGF-β1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SOD、GSH-Px、TGF-β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刘晖强胜杜珍芳蒋敏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
健脾化湿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TGF-β1、BMP-7的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法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的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82例CR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化湿益肾泄浊方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GF-β1、BMP-7、纤维连接蛋白(FN)、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倦怠乏力等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GF-β1、Scr、BUN、FN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BMP-7、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健脾化湿法治疗CRF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和中医证候,降低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提升血清BMP-7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刘晖林妍杜珍芳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健脾化湿法疗效骨形成蛋白-7
开发治疗恶性肿瘤中成药的优势和不足
2001年
孙永宁刘晖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成药中医药疗法
高原植物(芫根&青稞苗)质量分析方法与初步活性的研究
芫根(Turnip)与青稞(Highland barley seedlings)在高原地区广泛种植。芫根取其根部,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增氧的功效,文献报道,芫根具有抗缺氧、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现己开发有多种保健食...
刘晖
关键词:活性
文献传递
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钙磷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磷钙代谢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实施MHD治疗的ESRD患者92例。收集患者的电解质分析结果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生化指标。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中医中医证型分布与钙磷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各本虚证型的年龄及透析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患者年龄大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证患者的透析龄大于脾肾气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占比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证中,血瘀证占比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组合分布中,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者兼并湿热、湿浊、血瘀证居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和肝肾阴虚证兼并血瘀证居多。肝肾阴虚证的Ca^(2+)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的P~(3-)和PTH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患者中高PTH发生率最高,脾肾阳虚证低钙血症发生率最高,阴阳两虚证高磷血证发生率最高。结论MHD治疗的ESRD患者年龄、透析龄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且常见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本虚证多兼并湿热、湿浊、血瘀证。本虚证型分布与磷钙代谢紊乱有关,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者多发高PTH,脾肾阳虚证多发低钙血症,阴阳两虚证多发高磷血证。
李梦瑜刘晖杜珍芳蒋敏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医证型钙磷代谢
膜肾方辅助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气虚证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膜肾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MN)脾肾气虚证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62例IMN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膜肾方。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BUN、SCr、胱抑素C(Cys-C)、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1q;收集24 h尿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为74.19%(23/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38)。治疗后,观察组下肢浮肿、乏力纳差、面色无华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07、10.80、4.34、4.57,P值均<0.001);血清Cys-C水平[(0.51±0.05)mg/L比(0.55±0.06)mg/L,t=2.85]、24 h尿蛋白定量[(0.95±0.19)g比(1.38±0.23)g,t=13.32]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PLA2R[(17.53±1.84)Ru/ml比(19.62±2.05)Ru/ml,t=4.22]、EC[(2.74±0.26)μg/L比(3.05±0.37)μg/L,t=3.82]及补体C1q[(152.34±15.62)mg/L比(169.33±16.77)mg/L,t=4.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31)、对照组为16.13%(5/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81)。结论膜肾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减少IMN脾肾气虚证患者的蛋白尿,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尿蛋白及补体C1q、PLA2R、EC水平有关。
黄波黄敏刘晖强胜杜珍芳秦益敏
关键词:膜性补体C1QE-钙黏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