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芬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右美托咪定复合纳布啡治疗腹部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急性疼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纳布啡对腹部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急性疼痛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在普外科上腹部开放性手术术后进入麻醉科重症监护室(AICU)的病人60例,均疼痛评分>3分,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纳布啡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纳布啡组(YN组),N组病人给予纳布啡20 mg静脉推注,YN组给予纳布啡20 mg静脉推注,同时右美托咪定1.0μg/kg在15 min泵注,接着0.3μg·kg-1·h-1速度泵注30 min。每15分钟测一次视觉模拟评分(VAS),如果仍然>3分,给予舒芬太尼3微克/次。比较两组病人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舒适度(BCS)评分,对AICU治疗满意度,AICU驻留时间,术后早期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基本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5 min和30 min两个时点YN组VAS评分分别为(2.61±0.91)分、(2.14±0.67)分,低于N组(3.33±1.15)分、(2.92±0.94)分;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min,YN组病人舒适评分为(0.68±0.12)分,高于N组(0.36±0.49)分,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2 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分别为YN组分别为(3.5±1.5)、(6.7±1.7)μg,明显小于N组的(4.6±2.3)、(7.8±2.4)μg(P<0.05)。治疗后30 min,60 min,120 min 3个时点,镇静评分=1分、2~4分者,病人对AICU治疗满意度,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CU驻留时间、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及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纳布啡对腹部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急性疼痛治疗效果确切,提高了病人对AICU治疗的满意度。
- 陈齐胡宪文宋永生刘晓芬蒋维维李云盛奎张野
- 关键词:腹部
- Disposcope内窥镜在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项基本的操作技术,也是麻醉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提高气管插管的教学质量,我们将Disposcope内窥镜插管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客观、清晰、及时地显示气管插管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胡宪文张野李云蒋玲玲刘晓芬
- 关键词:气管插管教学
- 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对瑞芬太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对瑞芬太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骨科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2岁,体重45~100 kg,随机分为3组(n=20).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完成后,M组静脉注射吗啡0.15 mg/kg;MP1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和吗啡0.075 mg/kg;MP2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和吗啡0.075 mg/kg.术中静脉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期间躁动和寒战的发生情况,以及意识恢复后5 min时的口述痛觉评分(VRS评分).分别于术后1 h(T1)、2 h(T2)、4 h(T3)、8 h(T4)、12 h(T5)和24 h(T6)时,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静态和动态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MAP和HR.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和术后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2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和TNF-α的浓度.结果 三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VRS评分、MAP、HR、躁动、寒战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MP1组T1~2时静态VAS评分升高,T1-6时动态VAS评分升高,MP2组T1-5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MP1组比较,MP2组T1-6时静态VAS评分降低,T1-5时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M组比较,MP1组各时点血浆PGE2和TNF-α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2组术毕血浆PGE2和TNF-α的浓度降低(P<0.05);与Mpi组比较,MP2组术毕时血浆PGE2和TNF-α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复合吗啡0.075 mg/kg可减轻瑞芬太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且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吗啡.
- 刘晓芬胡宪文李云张野
- 关键词:环氧化酶2抑制剂吗啡哌啶类痛觉过敏
- 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以下部位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以下部位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及以下部位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后路坐骨神经阻滞组(P组)和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L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神经阻滞前5 min静脉推注舒芬太尼5μg,咪达唑仑1 mg,对所有患者进行腹股沟股动脉旁股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在完成股神经阻滞后,P组患者摆侧卧位,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坐骨神经阻滞;L组患者平卧位,非手术侧下肢充分外展,手术侧下肢适度外展外旋,助手将大腿后肌肉自外向内尽力推挤,采用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所有患者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比较两组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穿刺时间,摆放体位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变化以及患者对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过程舒适度的评价。结果患者坐骨神经阻滞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间两组比较,L组稍长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放体位后P组患者VAS评分高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放体位后P组患者MAP、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MAP和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放体位后组间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施麻醉过程中舒适度评分L组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减少穿刺摆放体位引起的患者疼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患者舒适度,麻醉效果与超声引导下后路坐骨神经阻滞相当。
- 陈齐唐佳胡宪文宋永生刘晓芬蒋维维张野
- 关键词:超声引导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骨折手术
-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30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SR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组).经颈总动脉放血1h,放血量为总血容量50%,30 min后经颈静脉30 min内回输全部自体血以建立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LIP组于放血前40 min采用止血带阻断双侧后肢血流5 min,松开5min,反复4次,其余操作同HSR组.于放血前(T0)、放血结束即刻(T1)、血液回输前(T2)、血液回输结束即刻(T3)、回输后1 h(T4)和2h(T5)时记录MAP,采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作功指数(MPI),采用旁暗流成像仪测量舌下微循环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记录失血性休克复苏后72 h内大鼠的生存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HSR组T1-5时、LIP组T1,2时MAP、CO、LVEF、TVD、PVD、PPV和MFI降低,MPI升高(P<0.01);与HSR组比较,LIP组T3-5时MAP、CO、LVEF、TVD、PVD、PPV和MFI升高,MPI降低,复苏后72 h生存率升高(P<0.01).结论 肢体缺血预处理可显著减轻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预后.
- 胡宪文蒋玲玲刘晓芬吴云李云张野
- 关键词:四肢缺血预处理心肌再灌注损伤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的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药物使用量、苏醒后躁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疼痛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药物使用量[(68.5±9.9)mg]、苏醒后躁动评分[(1.3±0.5)分]、VAS疼痛评分[(3.3±1.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8.6±9.5)mg、(2.7±0.7)分、(4.1±1.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预防患儿术后躁动,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刘晓芬胡立军胡宪文翁立军张野
- 关键词:术后躁动
- 基础-临床-拓展三阶梯教学法在AICU麻醉教学查房中价值研究
- 2024年
- 探索基础-临床-拓展三阶梯教学法在AICU麻醉教学查房中价值。方法 以2023.01-12时间段中于院内接受AICU麻醉教学的医学生为分析对象,共计40例,按照随机法设置成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分别以常规手段、基础-临床-拓展三阶梯教学法手段实施两组带教干预,对带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教学质量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高(P<0.05)。医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成绩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高(P<0.05)。综合能力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低(P<0.05)。满意度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总值更高(P<0.05)。结论 在临床带教中实施基础-临床-拓展三阶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AICU麻醉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理论与实践成绩,有效培养综合能力。
- 刘晓芬胡宪文吴云汪玉雯张暮春
- 关键词:查房
- 线粒体K_(ATP)通道介导远端缺血预处理对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 RIPC)对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 C组)、失血性休克组( S 组)、RIPC组( R组)、RIPC +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组( B组),每组8只。采用经大鼠颈动脉60 min内放血占总血容量50%,观察30 min后经颈静脉30 min回输释放的血液建立严重失血性休克和复苏模型。在放血前双侧后肢以止血带捆绑阻断血流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4个循环形成RIPC。 B组在RIPC前15 min经颈静脉注入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5-羟基葵酸盐)10 mg/kg。 C组所有手术操作同S组,但不放血。持续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 MAP)到血液回输后2 h,在放血前、放血后、输血前、输血后即刻、输血后1、2 h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心输出量( 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肌做功指数(MPI)、左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在失血和休克阶段,与 C 组比较, S 组、B 组和 R 组 MAP、CO、LVEF、LVFS均降低(P<0.01),MPI、 LVPWD升高(P<0.01);血液回输后,与 C 组比较, R 组 MAP、CO、LVEF、LVFS、MPI、LVP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S组和B组MAP、CO、LVEF、LVFS明显降低( P<0.01), MPI、LVPWD明显升高(P<0.01);S组和B组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IPC明显保护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KATP通道激活有关。
- 胡宪文蒋玲玲刘晓芬吴云李云张野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线粒体KATP通道
- 超前镇痛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7
- 2010年
- 超前镇痛是通过防止外周和中枢敏化来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的一种镇痛方法。现介绍超前镇痛的机制、临床常用方法及药物,并展望超前镇痛亟待解决的问题。
- 刘晓芬胡宪文李云张野
- 关键词:超前镇痛镇痛机制
- 碳酸氢钠林格氏液对开放右半肝切除术镁离子和的炎性因子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该文旨在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氏液(BRS)对开放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清镁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收治择期全麻下开放右半肝切除术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0~65岁,BMI 18~26 kg∕m2,ASA分级II或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组)和碳酸氢钠林格氏液组(B组),两组采用5~7 ml/kg−1∙h−1为基础输液速度分别使用乳酸钠林格氏液和碳酸氢钠林格氏液。记录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 PH、BE、HCO3- 、LAC值,记录T0、术后1 d (T2)、术后3 d (T3)镁离子浓度,记录T0、T2、T3时血浆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死亡率。结果:与T0相比,T1时L组PH、BE、HCO3-降低,Lac值升高,T2时L组镁离子浓度水平降低,T2、T3时两组IL-6、TNF-α水平升高(P 1时PH、BE、HCO3-升高,Lac值降低,T2时镁离子浓度升高,T2、T3时IL-6、TNF-α水平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12个月死亡率下降(P <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氏液维持开放右半肝切除术术后酸碱平衡和镁离子浓度,减轻术后炎性反应,降低术后死亡率。
- 刘莹莹张慕春刘晓芬陈齐周玉梅胡宪文
- 关键词:镁离子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