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林
- 作品数:332 被引量:1,14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上海加强文化建设及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上海曾是中国现代文化中心,有丰富的现代文化资源和重要的文化影响力。但自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上海文化建设徘徊不前,文化影响力也逐渐减弱。应密切关注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及上海文化建设趋势,对上海文化建设及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即时性研究,罢黜空洞的"宏大叙事"和"千人一面"的粗糙规划,以各种具体的、量化的工作方案与可操作的实践途径,努力提高上海文化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技术含量,使之成为一种推动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现实力量。
- 刘士林
- 关键词:文化建设
- 江南文化的当代内涵及价值阐释被引量:14
- 2010年
- 由于长三角城市群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经济区被规划的,在长三角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一大城市群的同时,其作为一个经济型城市群的后遗症也日益突出。城市群建设不只是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在内的全面发展。在这一复杂的巨型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科学的发展理念或文化枢纽,而长三角区域内历史形成的江南文化传统,无疑是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资源。对于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发展而言,仅仅意识到文化储量丰厚、传统相关度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的是如何在返本开新的基础上实现江南文化的重建与当代转换。江南文化研究是应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这一巨大的现实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的经世之学,只有通过作为长三角地区传统联系机制的江南文化、特别是江南城市文化的当代转型与创新,才能为长三角城市的一体化建设提供必需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归属。
- 刘士林
- 关键词:江南文化都市化进程长三角文化认同经世之学
- 趣味有争辩——关于审美趣味的本体论阐释被引量:5
- 2003年
- 在以精神生产为主导性生产方式的消费文明中,由于趣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和人自身再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本体论问题,因此它不可能被冷漠地置之度外;生活中单个人的“吃萝卜”还是“吃白菜”是无可厚非的,但那个在深层决定着人们“如何吃”的语法结构本身无疑是需要辩论的;如果说在古典美学中审美趣味的本体内涵主要是一种由想象力带来的心灵解放作用,那么在后现代的精神再生产中,由于它特别地利用了“反对象化”与“反主体化”这种纯粹欲望与审美趣味表层结构上的相似性,彻底解构了审美趣味固有的带有解放性质的本体论内涵,并最终直接威胁到人自身精神再生产的现实可能性,因而对它的剖析与批判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士林
- 关键词:审美趣味本体论
- 正确认识和善待中国“国际大都市”被引量:3
- 2011年
- 关于我国183个城市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概括及批评,并不是对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客观描述和对中国城市当下真实发展状况的科学总结。对"国际大都市"的片面批判或彻底否定,不仅与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都市化进程"大趋势背道而驰,与国家"十一五"规划以来以"城市群"为战略重点的城市化路径也是相对立的。"国际大都市"身兼"城市群"和"国际化"两大国家战略重任,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真正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并不是"国际大都市"的概念、口号,而在于中国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选择的经济型城市化模式。
- 刘士林
- 中国的新城新区建设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被引量:5
- 2014年
- 缺乏对新城新区的理论研究,不理解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正确认识我国新城新区建设的必要性。缺乏对新城新区的历史研究,不了解历史就容易"跟着感觉走",也不能对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做出科学的认识和评价。缺乏全面的数据和科学的经验研究,在现状的概括上比较随意和不严谨,也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新城新区存在的真正问题及实质。对新城新区成长缺乏耐心和"了解之同情",忽视了国家在新城新区治理上的探索和建设性努力,也不利于找到真正的"患者"并开出切实有效的药方。
- 刘士林
- 关键词:城市化
- “十三五”时期开展中国文化战略规翅研究的若干设想
- 2015年
- 在“十三五”时期,应在“去西方化”和“去美国化”的总体战略框架下,把“以非理性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和“以消费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战略反击的重点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战略主题、战略内容、战略资源和战略路径研究和布局。
- 刘士林
- 关键词:文化战略消费意识形态西方现代文化非理性主义美国文化
- 城市兴衰的文化阐释被引量:8
- 2010年
- 城市兴衰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可怕,同时又是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文化始终是影响城市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而永恒的关键要素。与乡村等小型聚落形态在起源偏重于各种实用目的与功能不同,城市这一巨型聚落形态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文化生产与精神活动的结晶与成果。发现与建构"文化影响城市兴衰"的普适性的规律或原理,可为当今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照与启示。人是城市的目的,文化决定着人的发展。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亡则城市亡。深刻领会文化与城市兴衰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修复受到严重损害的城市文化功能,另一方面创造出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有意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方式,才有可能预防、减缓或阻止当代城市的衰落进程或程度,实现它们的科学、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 刘士林
- 关键词:城市文化衰落可持续发展
- 在中国语境中阐释诗性智慧被引量:4
- 2003年
- 维柯关于"诗性智慧"的研究是极具启发性的,然而受《新科学》所处的时代之影响,它也存在着一些相当严重的问题。而根据现代知识的总体发展水平,在中国语境中校正和深入阐释这个极富创造性的观念,对于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古代文明的精神结构,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批判意义。诗性智慧不是理性思维的低级阶段,而是有着它自身独特的功能和结构。诗性智慧是一种以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为基本特征的生命活动方式。
- 刘士林
- 关键词:诗性智慧
- 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战略问题被引量:6
- 2015年
- 由于政策红利刺激和消费社会的巨大需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整体上有可能不遵守"经济新常态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普遍规律,而是扮演一种逆势上扬、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角色。智慧城市新常态将呈现出三大基本特点:一是在较多起伏变化中保持相对高水平增长。二是结构性调整难以避免,但绝非朝夕可成。三是数据更加开放的同时也更加封闭的矛盾长期存在。在新常态背景下需要研究和确立适合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战略框架。
- 刘士林
- 关键词:智慧城市
- 方法的异化与贫困被引量:3
- 2006年
- 方法论问题永远制约着理论和创作的发展。今天,当新的语境中我们重新提起“方法论热”时,不约而同感到了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大约20年前也就是1985年前后,随着西方文化思想、哲学、美学与文学理论等的大批量东渐,种种名目繁多的西方方法论思想,诸如精神分析、语义分析、原型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存在主义、符号学、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比较文学、文学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耗散”理论等等蜂拥而至,令人目不暇接,我们确实感到了相关学术思想与思维的莫大开拓与提升,我们的学术之思无疑得到了丰富、锤炼与转换。可以说,那是一场跨文化传播意义上的方法论的解放运动,其重要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与低估。然而,任何思想与思维的解放都可能伴随着新的禁锢。某种意义上讲,解放即禁锢。关键在于,人们对这种解放抱何种人文态度。当今日重新回首“往事”,难道我们不认为西方方法论的引进、传播与接受,不是一场发生在文学、美学领域的“戴着镣铐的舞蹈”?尽管20年间,一代中国学人在这一领域的译介、阐释与运用硕果累累,令人振奋,不过,当必须再度举步向前之时,我们对方法论的“现状”之不大满意,是理所当然的。在文化思维意义上,任何“先进”、“有效”的方法论,都是有局限的。在崇拜心态里,便目迷五色,心智遮蔽,不知其各自真正的局限性究竟在哪里,便可能举步维艰。这里,不仅存在着方法论的创造、运用与主体人格因素的关系,更应该关注方法论的创造、运用与问题意识、学术创新之关系。因为这意味着对“方法论的异化”的理性认知,所以刘士林教授提出应针对工具有一个“批判武器的批判�
- 刘士林
- 关键词:贫困异化当代文艺学开放心态人文世界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