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拉帕利辅助治疗对乳腺癌非保乳手术术后病理阳性患者预后、腋窝局部复发和远处复发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奥拉帕利辅助治疗对乳腺癌非保乳手术术后病理阳性患者预后,腋窝局部复发和远处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非保乳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开展多西紫杉醇、顺铂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奥拉帕利辅助治疗。比较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和CA242]水平、机体免疫功能、细胞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Bcl-2结合抗凋零基因-1(Bag-1)]、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CEA、CA199、CA24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16.56±2.36)μg/L、(49.96±6.25)U/mL、(98.56±10.25)U/mL,均低于对照组[(20.25±2.54)μg/L、(58.12±6.92)U/mL、(112.25±11.66)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5.69±5.05)%、(56.58±5.16)%、1.96±0.31,均高于对照组[(50.95±5.11)%、(50.25±5.89)%、1.64±0.24],CD8^(+)为(28.89±2.65)%,低于对照组[(30.65±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cl-2、sFas、Bag-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ax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Bcl-2、sFas、Bag-1水平为(0.85±0.13)ng/mL、(13.52±1.82)ng/mL、(10.25±1.12)μg/mL,均低于对照组[(1.39±0.22)ng/mL、(16.98±1.58)ng/mL、(15.62±2.35)μg/mL],Bax水平为(3.82±0.52)ng/mL,高于对照组[(3.29±0.5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复发率分别为0、13.33%,均低于对照组(11.76%、26.67%);观察组5年内生存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与�
- 刘军陈成玲李昌文王伟孙丽
- 关键词:乳腺癌机体免疫功能局部复发
- 胰岛素受体、p53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p53肿瘤分子学指标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做出评判。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68例,对照非糖尿病乳腺癌组患者145例,取石蜡切片作胰岛素受体,p53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胰岛素受体阳性比例76.5%(52/68),阴性23.5%(16/68),对照组胰岛素受体阳性比例31.7%(46/145),阴性68.3%(99/145),二者在统计学上有差别(χ2=37.3,P<0.01)。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p53阳性比例66.2%(45/68),阴性33.8%(23/68),对照组p53阳性比例47.6%(69/145),阴性52.4%(76/145),二者在统计学上有差别(χ2=6.43,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胰岛素受体高表达,p53突变,预示患者不良预后,因加强随访及治疗。
- 李昌文王伟刘军曹苏生
- 关键词:胰岛素受体P532型糖尿病乳腺癌
- 一种乳腺外科用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外科用引流装置,包括集液室、连接孔和引流管,所述集液室的表面镶嵌有伸缩层,且集液室的底部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集液室的顶部固定有上连接板,且上连接板的外端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孔贯穿于连接环的表面,...
- 刘军陈成玲张瑜曹含梅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7
- 201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到2015年2月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25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术中均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查阅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对疼痛、上臂与前臂状况进行记录。[结果]2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0例,发生率为12.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方式、切口延迟愈合、缺乏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糖尿病是导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0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为5.33±0.3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87±0.45分(P〈0.05)。同时术后3个月的上臂差值与前臂差值分别为0.70±0.30cm和0.98±0.64cm,与术后1个月的1.19±0.40cm和0.73±0.72cm对比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比较高,可导致患者疼痛加剧,上臂与前臂状况异常,放疗、切口延迟愈合、缺乏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糖尿病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 刘军王伟陈成玲
-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疼痛
- 急诊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行整体护理的价值分析
- 2023年
- 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急诊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行整体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2018年1月1日一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85例,根据随机掷殷子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2组都给予手术急诊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整体护理,2组护理观察时间持续到术后1个月,记录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2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1天(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到2023年3月1日,观察组的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为2.33%、4.65%,都与对照组的14.29%、19.05%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诊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行整体护理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患者恢复的进程更快,另外在改善其生活质量也有很好的效果,降低患者的随访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
- 张瑜谢媛媛董志引何佳唯胡佳琦刘军
- 关键词:急诊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整体护理自我效能再住院率
- 改良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单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老年单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改良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单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2例实施改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为改良组;28例实施常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耗时、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不同时刻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内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耗时、出血量、引流量与常规组均相近(P>0.05),改良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Harris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刻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每2个时刻Harri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刻改良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年改良组与常规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改良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近(P>0.05)。结论对老年单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半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常规半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减小手术切口,改善髋关节功能及其恢复情况,安全性与常规半髋关节置换术相近。
- 刘军刘峰闫楚奇朱耿耀王海侠
- 关键词:HARRIS评分
- 专家级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 目的:探讨专家级胫骨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1.临床资料2013年12月~2014年6月应用专家级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6~59岁,其中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
- 刘军
- 下肢骨折静脉血栓患者的预防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防治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1月—2018年1月徐圳市中心医院收治401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静脉血栓防治策略差异分为对照组(184例,常规静脉血栓防治方法)和预防组(217例,给予早期运动训练+梯度压力弹力袜+药物防治等预见性防治措施)。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血清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差异,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人口学指标、凝血指标、病史上的分布差异。结果干预后,预防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5.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22.28%,P<0.05),预防组的APTT(31.2±5.2)s显著低于对照组(37.3±6.3)s(P<0.05),预防组FDP(4.6±2.1)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4±1.8)μg/mL(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年龄、凝血指标(APTT、FDP)异常及病史(深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史)上分布存在差异性,年龄越高、凝血指标异常、有深静脉血栓史及有静脉曲张史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预见性防治策略可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相关疗效性指标,从而降低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年龄越高、凝血指标异常、有深静脉血栓史及有静脉曲张史会对预见性防治效果产生影响,应高度关注。
- 刘军刘峄闫楚奇朱耿耀王海峡
- 关键词:下肢骨折静脉血栓影响因素
- 槲皮素对双膦酸盐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改善效果的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双膦酸盐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21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收治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以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对照组(共108例,双膦酸盐+骨健康补充剂治疗6个月)和槲皮补充组(共108例,以双膦酸盐+骨健康补充剂+槲皮素治疗6个月)。分析常规对照组和槲皮补充组的主客观疗效(总有效率、ODI评分、SF-36评分及VAS视觉评分)、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CTX-1、BALP、BGP、t PINP、PTH)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槲皮补充组和常规对照组治疗后的前臂远端骨密度、BALP及SF-36评分均提升,而VAS评分、ODI评分、PTH、BGP、CTX-1、t PINP均下降(P均<0.05),但槲皮补充组前臂远端骨密度、BALP及SF-36评分的升幅更大,VAS评分、ODI评分、PTH、BGP、CTX-1、t PINP的降幅更大。槲皮补充组临床总有效率(87.04%)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68.52%)(P<0.05)。结论补充槲皮素辅助双膦酸盐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骨密度指标、疼痛症状、功能障碍情况及骨代谢指标的异常表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刘军刘峰闫楚奇朱耿耀王海侠
- 关键词:槲皮素维生素D3双膦酸盐骨质疏松骨代谢
- 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老年人因身体功能减退,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差以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等原因,轻微外力下即可发生股骨颈骨折。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老龄化社会进展迅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日益常见,骨折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活动差。
- 闫楚奇刘峰刘军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