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会娥

刘会娥

作品数:132 被引量:41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42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化学工程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文化科学
  • 18篇理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0篇石墨
  • 19篇石墨烯
  • 17篇流化
  • 15篇含油
  • 14篇气凝胶
  • 14篇污泥
  • 14篇污染
  • 13篇微乳液
  • 12篇流化床
  • 12篇纳米
  • 11篇油污泥
  • 11篇油污染
  • 11篇石油污染
  • 11篇提升管
  • 10篇教学
  • 10篇含油污泥
  • 9篇石油污染土壤
  • 9篇污染土
  • 9篇污染土壤
  • 8篇活性剂

机构

  • 12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胜利石油管理...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大港油田
  • 1篇胜利油田胜利...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上海康恒环境...

作者

  • 131篇刘会娥
  • 75篇陈爽
  • 29篇丁传芹
  • 15篇魏飞
  • 12篇齐选良
  • 12篇郭庆杰
  • 10篇张秀霞
  • 10篇金涌
  • 8篇李军
  • 8篇马雁冰
  • 7篇王振波
  • 7篇黄扬帆
  • 6篇杨朝合
  • 6篇顾莹莹
  • 6篇关宇
  • 6篇刘欣梅
  • 5篇王铭华
  • 4篇许文龙
  • 4篇杨艳辉
  • 4篇赵瑞玉

传媒

  • 11篇化工学报
  • 7篇化工进展
  • 7篇化工高等教育
  • 5篇化学反应工程...
  • 4篇精细化工
  • 4篇高校化学工程...
  • 4篇中国粉体技术
  • 4篇实验技术与管...
  • 3篇材料工程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环境工程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化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石化技术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应用化工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10篇2020
  • 11篇2019
  • 15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折叠床催化裂化装置的研究
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一种提升管与下行床结合的新型催化裂化装置(折叠床)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可以充分利用提升管的高固含和下行床的低返混的特点,获得较高的汽油收率.反应温度和固体循环...
邓任生刘会娥魏飞金涌
关键词: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反应器下行床反应器数学模型汽油
文献传递
逆向气体射流对下行床颗粒混合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下行床入口结构的研究一直被人们所重视。今在内径为0.192m的下行床中颗粒达到均匀分布的部位,沿床四周均布了三个45度方向逆流场气体射流入口,在此处设立气体入口可以使颗粒分散与气固快速接触不再同时进行。采用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对下行床有逆流场射流气体存在时颗粒的轴径向混合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逆流场射流气体对下行床颗粒的轴向混合行为无明显影响,在各操作条件下下行床内颗粒均能以接近平推流的方式运动;但该射流气体可以大大加强颗粒的径向混合,有利于气固接触,在下行床颗粒径向混合越差的操作条件下,射流气体对颗粒径向混合的影响效果越明显。下行床的这种入口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刘会娥杨艳辉魏飞金涌
关键词:下行床人口结构流化床
粒径及声场对SiO_2超细颗粒流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内径为56mm的玻璃管流化床,考察了平均粒径分别为5~10nm(1#),0.5μm(2#)及10μm(3#)的SiO2超细颗粒在无声场及声场存在下的流化行为.无声场时,1#和2#颗粒可在较高的气速下形成稳定聚团,单位质量颗粒团间作用力与原生颗粒相比显著下降,因而可实现稳定的聚团流化,3#颗粒因颗粒间粘性力较大,无法实现稳定流化.40~60Hz的声场对3种超细颗粒的流化行为均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此频率范围外,声场的作用不明显.提高声压级,可以使1#和2#颗粒团发生一定程度的破碎,聚团尺寸减小,最小流化速度降低.在实验范围内,添加声场无法使3#颗粒实现稳定流化.
刘会娥郭庆杰陈爽张建王铭华
关键词:超细颗粒声场流化颗粒团
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被引量:3
2016年
以羧化多壁碳纳米管为基体、纳米硅溶胶粒为增强相,通过一步液相共混方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电镜(SEM)、热重(TGA)、孔结构分析(BET/BJH)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水中柴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样品对水中柴油的吸附脱除效果,并与纳米二氧化硅胶粒、原生碳纳米管以及活性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硅溶胶粒表面修饰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的聚团行为得以改善,而且材料具有微孔-介孔双孔道结构。对水中直馏柴油的去除率高达97.79%,并于1 h达到吸附平衡。整个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11.37 k J·mol?1,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模型较为吻合,吸附效果明显强于其他3种吸附剂。
黄剑坤刘会娥黄扬帆马雁冰丁传芹
关键词:硅溶胶吸附动力学复合材料
助剂强化罐底油泥的压滤脱水性能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实验室压滤装置对胜利油田某联合站罐底清罐油泥进行压滤脱水研究,采用单独添加助滤剂G、絮凝剂PAM或PAC均可改善过滤效果,提高滤速,降低过滤比阻。但仅使用助滤剂G时滤速的提高尚不够理想,单独使用絮凝剂PAM或PAC时,滤饼含水率偏高,滤饼不易从滤布上剥离;絮凝剂PAM 0.1%与助滤剂G 3.0%复配,滤饼比阻由空白样的18.7×1012 m/kg降低到0.05×1012 m/kg,3 min即可使滤饼含水率降到74.16%,滤液澄清,滤饼成形性好,较仅添加絮凝剂PAM时,更容易从滤布上剥离。
李增强刘会娥陈爽沈国平祝威桂召龙李毅
关键词:压滤脱水助滤剂絮凝剂
石墨烯基气凝胶小球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比不同材料的染料吸附性能,得出了石墨烯基气凝胶小球在吸附性能方面的优越性;总结了石墨烯基气凝胶小球对染料的吸附机理,发现其对染料的吸附是吸热、熵增的物理吸附过程,一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提升其实际应用价值,探索对多种污染物的处理净化以及动态吸附是石墨烯基气凝胶小球的未来研究趋势。
田晓雯向笑笑刘会娥陈爽邵一彤
关键词:石墨烯染料
提升管内密相颗粒团的运动行为被引量:2
2003年
The velocity, phase fraction and fluctuation velocity of dense clusters are obtained by analysis of transient velocity signals from 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 The local velocity of dense cluster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while the cross sectional average solids fraction influence the velocity of dense clusters insignificantly A Boltzmann func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velocity radial distribution of dense clusters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hase fraction for dense clusters is described by using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cross sectional average solids fraction, the local phase fraction of dense clusters increases and the area controlled by dense clusters is enlarged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of dense clusters is highest in the center of the bed while decreases towards the
刘会娥魏飞金涌
关键词:提升管反应器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多壁碳纳米管羧化;将含氧基硅烷、去离子水、乙醇置于反应容器内搅拌均匀,加入羧化多壁碳纳米管,加入酸性催化剂和碱性催化剂,诱导形成复合气凝胶前驱体;搅拌形成...
刘会娥黄剑坤陈爽丁传芹
文献传递
气固流态化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对传统固体流态化专业实验的系统分析,自主研制了气固流态化综合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一套多功能大型循环流化床冷模装置,以及配套的先进测试仪器和虚拟仿真系统,可在常规固体流态化和气固循环流态化两种操作模式下,进行流化现象观测、颗粒流动特性测试、气固流动结构测定及两器压力平衡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该实验平台不仅拓展了气固循环流态化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且通过虚实结合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气固流态化现象的理解和流化床反应器工程实际的认知,推动了产学研结合,提升了教学效果。
祝晓琳刘会娥李军李传严文娟杨朝合
关键词:气固流态化循环流化床冷模实验实验教学
微乳液应用于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被引量:1
2021年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微乳液,对金属表面油污清洗进行模拟实验,考察了SDBS、Na_(2)CO_(3)、煤油、正丁醇用量对微乳液清洗率的影响,并从温度稳定区间范围、清洗率随温度及时间变化对不同配方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一种处理金属表面油污的最佳微乳液配方:SDBS含量为8%(以去离子水的质量计,下同)、Na_(2)CO_(3)含量为1.4%、煤油含量为12.8%、正丁醇含量为6.4%。随后,考察了缓蚀剂的种类及用量对碳钢、黄铜、铝3种金属的防护性能,最终选定以含量0.06%硅酸钠作为微乳液缓蚀剂;对制得的清洗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其清洗率在98%左右,在实验期内碳钢、黄铜、铝表面光洁,没有明显的质量变化和生锈情况,表明该清洗剂具有优良的缓蚀防锈性能。
刘士伟顾学林陈爽宁腾飞刘会娥
关键词:微乳液清洗剂金属表面缓蚀剂相变表面活性剂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