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冷剑波

作品数:36 被引量:90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客家
  • 5篇客家人
  • 4篇文化
  • 3篇客家文化
  • 2篇移民
  • 1篇血脉
  • 1篇移民台湾
  • 1篇渊源
  • 1篇源流
  • 1篇软实力
  • 1篇丧礼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文化
  • 1篇丝绸之路
  • 1篇起义
  • 1篇起义领袖
  • 1篇清代
  • 1篇族群理论
  • 1篇文化认同
  • 1篇文化融入

机构

  • 13篇嘉应学院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冷剑波
  • 1篇刘晓春

传媒

  • 6篇嘉应学院学报
  • 2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民俗研究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文化遗产
  • 1篇文化软实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盗寇”“海商”“起义领袖”——关于林朝曦不同形象的分析
2023年
在明代中后期“亦盗亦商”的武装群体中,梅县松口人林朝曦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史籍以及相关的研究中关于林朝曦的评价,有着“盗寇”“海商”“起义领袖”等多个截然不同的说法,这背后反映的是其所处的特殊时空背景和书写者的不同立场,探析这一背景和评价逻辑,有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林朝曦这一特殊历史人物。在我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当下,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林朝曦及其所属群体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冷剑波
关键词:海商海上丝绸之路
罗香林客家源流观的再认识被引量:2
2007年
客家研究大师罗香林在1933年发表《客家研究导论,》1950年发表《客家源流考》,两书奠定了客家研究的基础。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罗香林关于客家问题的最重要观点,长期被奉为圣谕的他的客家源流观,受到了来自学术界普遍的质疑和批判。很多人将他的观点概括为"中原汉人南迁说"、"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说他是"种族中心主义者"等等。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有些评价是很欠公允的。罗香林提出的客家源流观有它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原因,而且从《客家研究导论》到《客家源流考》,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观其实存在着不小的变化,这其中有进步的地方,也有倒退的地方,只有将他在两书中的观点综合起来考察,才能对他的客家源流观获得一个较正确的评价。
冷剑波
关键词:客家源流
从“做香花”到“打斋”——马来西亚居銮客家丧葬法事功能探析
2018年
马来西亚客家人丧葬仪式中的"打斋"流派,源自广东客家地区的"做香花"传统。打斋作为客家人生命礼仪中重要的传统仪式,在马来西亚得以传承至今,同时经过一两百年的流传与演变,逐渐呈现出在地化的特色。对于马来西亚客家人而言,丧礼中的打斋仪式不仅满足了慎终追远、抚慰人心的精神需求,而且是他们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多元社会中,在与其他华人方言群体的竞合中,彰显客家族群特色、坚守中华文化传统以及诠释文化认同观念的重要表现,即呈现出不同于原乡的功能。
冷剑波
关键词:客家丧礼
清代陆丰地区客家人移民台湾探究
原籍粤东陆丰地区的客家人,在台湾被称为“海陆客”,其所讲方言被称为“海陆客家话”,海陆客是台湾客家族群中的重要一支。关于清代嘉应州地区客家人移民台湾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而关于清代陆丰地区客家人移民台湾的研究却还非常鲜见,...
冷剑波
关键词:客家人移民台湾清代
文献传递
粤台两地客家人血脉联系与文化渊源探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大量的族群记载以及田野访谈得知,粤东地区是台湾地区客家人的主要原乡。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粤台两地客家人对彼此的血脉联系和文化渊源并没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这不利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参考学术界已有成果,并结合笔者在粤台两地的田野实践,本文从移民史的角度探讨粤台两地客家人的血脉联系,同时从宗族、建筑、民俗、民间信仰、语言等角度阐释粤台两地客家人深刻的文化渊源,试图对粤台两地客家人及其文化的源流关系获得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冷剑波
关键词:客家文化渊源
清代陆丰籍客家人迁台考被引量:2
2009年
现在台湾地区的客家人绝大部分迁移自清代前中期的粤东地区。在台湾,原籍清代嘉应州地区(即今梅州)的客家人被称为"四县客",而原籍清代陆丰地区的客家人则被称为"海陆客"。"四县客"在台人数较多,势力较大,在全台各地均有分布,受到的关注较多;而"海陆客"人数较少,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的新竹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偏少。基于笔者在海陆丰地区较长时间田野调查所得民间文献,并结合其他正史文献材料,试图展现清代陆丰客家人迁台的基本情形,以及迁台海陆客家人对台湾的开发与建设做出的主要贡献。
冷剑波
关键词:客家人
客家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2020年
以大埔县西河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为研究对象,选取北塘和车龙两个乡村为具体个案,探讨当地如何挖掘和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资源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地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系统关联与内在互动机制,在梅州地区挖掘和利用客家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客家文化能够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性",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美丽乡村建设则能促进当地客家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西河镇将客家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实践,可以为梅州乃至广东全省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冷剑波陈珍平
关键词:客家文化美丽乡村
梅州客家民俗“扮古事”初探——以五华安流为中心被引量:4
2010年
"扮古事"是梅州五华县中南部地区长久以来流行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大型民俗活动,它对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已列入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华扮古事至今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更好地认识梅州传统客家民俗文化和乡村社会,都将起到一定的助益作用。
冷剑波
关键词:客家民俗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66
2016年
随着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开展,传承主体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有所增强,相关企业获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其生存条件也得到改善,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得到进一步重视,参与者的转型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市场开拓有新进展,在生产过程中适当的机械化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保护对象有待进一步厘清,现代化生产对传统工艺有明显的冲击,原材料危机开始显现,优秀人才断层严重,政府缺乏具体有效措施,支持力度不够。尽管如此,无论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内在属性,还是其外在所处的生存现状,生产性保护都值得提倡;但是,生产性保护并不等同于产业化,并且需要妥善处理本真性、整体性、传承与创新等问题。
刘晓春冷剑波
关键词:传承人
海外客家文化的软实力浅析被引量:2
2017年
作为海外华人中的一个重要方言群体,客家人以其对自身族群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其在海外的广泛分布、各行各业的突出成就、绵密的社团组织和跨国性的联谊平台,展现出了强大而又特殊的文化软实力。由于亲缘相近、文化相通,海外客家人及其文化的软实力将对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所助益。
冷剑波
关键词:客家文化软实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