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刚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学前儿童
  • 3篇时距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过程
  • 1篇心理学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知觉
  • 1篇时间知觉
  • 1篇年龄
  • 1篇理学
  • 1篇儿童心理学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方格
  • 4篇冯刚
  • 4篇方富熹
  • 2篇姜涛

传媒

  • 2篇心理学报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全国第七届心...

年份

  • 2篇1994
  • 2篇199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再探儿童对年龄的认知发展被引量:8
1994年
在初步探查过四岁半至七岁半儿童对年龄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年龄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改变某些实验条件,进一步探查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对年龄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影响儿童对年龄认知发展的某些因素。
方格方富熹冯刚
关键词: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过程儿童年龄
学前儿童对短时时距的认知
关于儿童对时距认知发展的研究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发展心理学家的注意,他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查儿童的认识发展过程,以求在理论和实践双方面做出某种发现。皮亚杰学派的工作多有建树,他们着重从时间、距离、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探查儿童对...
方格冯刚方富熹
关键词:时间知觉学前儿童
文献传递
学前儿童对短时时距的区分及其认知策略被引量:10
1994年
本研究以令儿童比较时距长短为手段进一步探查学前(5、6岁)儿童对短时时距的认知过程,挖掘幼儿的认知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学前5、6岁儿童已能区分只有几秒钟差异的短时时距;2)6岁儿童已能使用时间标尺测量时间,5岁儿童已有潜力把时间看成是可以计数的维量;3)两时距的时间差别大小是影响儿童认知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方格冯刚方富熹姜涛
关键词:时距
学前儿童对时距的估计及其策略被引量:10
1993年
该研究旨在探查学前儿童对时距的认识过程及其认识策略。使用2秒、4秒、6秒、8秒四种不同的时间间隔作为刺激物,在每次呈现之后要求儿童按键再现时距。5岁和6岁的学前儿童参加这一实验。主要结果表明:5、6岁儿童已能区分只有几秒钟差异的单一时距;在无声音参照条件下,他们对4秒钟的估计较为准确,而在有声音参照条件下,5岁儿童则对6秒钟的估计更趋准确。研究材料还证实了,儿童从5岁起初步能够使用时间标尺,开始把时间看成是可以计数的维量。
方格冯刚姜涛方富熹
关键词:儿童时距学龄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