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其格
- 作品数:53 被引量:23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吉林省杨树应用的调查
- 2005年
- 对杨树的良种选育、森林培育技术、森林保护技术、开发利用技术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吉林省杨树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杨树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对杨树引种栽培及合理开发利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其其格戚继忠张起超李双福李华娟
- 关键词:杨树
- 欧洲落叶松、美洲落叶松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并指出了影响欧洲落叶松(Larix decidua)、美洲落叶松(Larixlaricina)生长的气象因子大小顺序依次为:40cm地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最低气温、20cm地温、水气压、15cm地温、最低地面温度、10cm地温、5cm地温、最高气温、最低本地气压、平均本地气压、平均地面温度、最高本地气压、风速、最高地面温度、蒸发量、平均气温;
- 其其格戚继忠胡荣魏进华
- 关键词:欧洲落叶松气象因子数学模型
- 新铁炮百合的组织培养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姜凤英其其格郎立新张惠华
- 关键词:新铁炮百合鳞茎形成
- 东北红豆杉雌株枝、叶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东北红豆杉雌株枝、叶生长过程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索(GA)及玉米核苷素(ZR)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4种内源激素中ABA,GA含量较高,IAA,ZR含量明显少于前两者;在生长期IAA,ZR含量增加;在休眠期ABA,GA含量明显高于生长期;叶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高于枝中内源激素的含量.
- 葛丽丽高红兵张启昌其其格
- 关键词:东北红豆杉雌株
- 蓝靛果忍冬种子结构与幼苗初生结构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对蓝靛果忍冬种子结构与幼苗初生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种子椭圆形,属双子叶有胚乳类型。种皮较厚,由3-4层细胞组成;胚乳发达,细胞壁厚并具发达的胞间连丝;胚小,长方形。蓝靛果忍冬幼苗属于子叶出土类型。蓝靛果忍冬初生木质部发育为外始式,根的初生结构为8原型。蓝靛果忍冬茎无内皮层分化。维管束为外韧无限维管束类型。蓝靛果忍冬为单叶具毛。叶为等面叶。主脉维管束为周韧型。
- 栾志慧张启昌其其格鲍玉春
- 关键词:蓝靛果忍冬
- 蓝莓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以山东和吉林两地的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蓝莓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保存和基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7个蓝莓品种表型性状进行测量,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蓝莓品种间的表型多样性。【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特征根值大于0.5的包含25个性状,累计贡献率达53.48%,占调查指标的67.57%。表型数量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的有62对,显著相关的有40对。蓝莓品种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32~1.36(平均0.87)和0.22~2.06(平均1.8)。其中质量性状15个,包含52个变异类型,数量性状22个,变异系数在11.39%~46.98%之间。说明蓝莓表型数量性状相对于质量性状表现出更广泛的变异。对调查性状降维后,保留25个主要性状做Q型聚类分析,当欧式距离为17时,将47个蓝莓品种分为5个组群,各组群与栽培生境和栽培类群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吉林、山东两地的40个蓝莓品种表型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今后在培育蓝莓新品种选择亲本时,应着重考虑树冠型、灌丛高度、树冠长径、果粉厚度、果实萼片着生姿势、果实硬度、果实萼片长宽比、果实萼片类型、长势等指标。研究结果可为优良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提供参考。
- 李伟王攀其其格张启昌黄兵军肖泽军
- 关键词:蓝莓表型性状
- 吉林省风蚀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途径被引量:2
- 2001年
- 通过对吉林省风蚀图斑资料的分析,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该地区风蚀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影响风蚀的主导因素.阐述了吉林省的风蚀现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张启昌郭忠玲其其格李晶华李东浩
- 关键词:风蚀水土流失
- 浅议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被引量:1
- 2020年
- 早期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都是以环境为代价,随着经济社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问题尤其是湿地资源受到了更深一层的破坏。因此,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思考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恢复是当下解决湿地资源稀缺且破坏严重的根本方法。
- 王碧晨其其格
- 关键词:湿地保护经济发展湿地生态恢复
- 黑龙江大兴安岭主要树种燃烧性及理化性质的实验分析被引量:64
- 2003年
- 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和理化性质取决于构成森林的树种。该文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16个树种着火特性和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树种之间及树叶、小枝和皮之间在这些指标上差别,得出了反映树种之间及结构之间的一些规律,并对发热量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这些为研究森林着火、蔓延、能量释放、火强度测算及防火树种筛选提供依据。
- 单延龙李华其其格
- 关键词:树种理化性质森林可燃物
- 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笃斯越橘种群年龄结构、动态特征及保育建议
- 2024年
- 以长白山北坡野生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L.)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格局法设置标准地,调查海拔800、1 000、1 200、1 400、2 200 m野生笃斯越橘种群数量,通过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综合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长白山北坡野生笃斯越橘繁育期(龄级Ⅱ和Ⅲ)、繁育前期(龄级Ⅰ)和繁育后期(龄级Ⅳ)个体数占比分别为87.0%、11.9%和1.1%,符合年龄金字塔第二类型特征。2)龄级Ⅱ的基株个体数占比在各海拔均为最高,其中,海拔800 m和1 400 m分别达81.0%和71.3%;龄级Ⅰ在海拔1 000 m的个体数占比最高(15.2%);龄级Ⅳ在海拔800 m的个体数占比最高,但仅为2.2%,在1 400、2 200 m几乎为0,因此,基株整体呈稳定型。繁育期的分株个体数占比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整体呈稳定型,但海拔1 400 m龄级Ⅰ分株个体数占比最高,达68.0%;龄级Ⅱ、Ⅲ和Ⅳ的占比分别为31.0%、1.0%和0,因此,该海拔的分株为增长型种群。3)基株种群的存活曲线在各海拔均呈DeeveyⅠ型凸曲线,死亡率随龄级增加逐渐下降;分株种群存活曲线在1 400 m介于DeeveyⅠ型和DeeveyⅡ型之间,其他海拔均为DeeveyⅠ型,死亡率随龄级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4)幼龄种群储备不足以及繁育期高死亡率是长白山笃斯越橘种群趋于衰退的主要原因,建议重点保护生命力旺盛的幼龄植株,在繁育期死亡率较高的海拔区段严格管理,控制人为过度采摘和生境破坏。同时,深入探究笃斯越橘繁殖特性与人工更新技术,提高对野生笃斯越橘的生态保护意识。
- 吕重阳李金航其其格张启昌涂文欣孙新宇刘羿辰王猛
- 关键词:笃斯越橘种群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