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前伟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酵母
  • 3篇酵母双杂交
  • 3篇CDK2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相互作...
  • 2篇预后
  • 2篇神经侵袭
  • 2篇嗜神经侵袭
  • 2篇双杂交系统
  • 2篇腺样
  • 2篇腺样囊性癌
  • 2篇相互作用
  • 2篇相互作用蛋白
  • 2篇囊性
  • 2篇囊性癌
  • 2篇酵母双杂交系...
  • 2篇颈部
  • 2篇口腔
  • 2篇口腔癌
  • 2篇META分析

机构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6篇倪前伟
  • 4篇孙沫逸
  • 1篇韩津
  • 1篇李建虎
  • 1篇金伟
  • 1篇曹立雪
  • 1篇郑军
  • 1篇杨向明
  • 1篇戴建武
  • 1篇申志远
  • 1篇赵振彦
  • 1篇马超
  • 1篇李昀
  • 1篇高涛
  • 1篇柴娟

传媒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嗜神经侵龚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预后的影响: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了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head and neck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HNACC)患者预后的影响...
孙沫逸鞠俊李昀倪前伟高涛马超赵振彦任一雄
关键词:嗜神经侵袭预后
文献传递
去甲肾上腺素对FaDu鳞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对人咽鳞状细胞癌细胞系FaDu增殖、侵袭及迁移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TT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对人咽鳞状细胞癌细胞系FaDu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普萘洛尔预处理对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干预效果。结果 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μmo/L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显著促进人咽鳞状细胞癌细胞系FaDu的增殖、侵袭及迁移(P<0.001),而浓度为1μmol/L的普萘洛尔预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人咽鳞状细胞癌细胞系FaDu增殖、侵袭及迁移的促进作用(P<0.001)。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对人咽鳞状细胞癌细胞系FaDu的增殖、侵袭及迁移有促进作用,而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可以抑制该促进作用。
马超孙沫逸倪前伟柴娟申志远杨向明鞠骏高涛李昀赵振彦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普萘洛尔增殖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p12<sup>CDK2AP1</sup>新的相互作用蛋白Nbp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甚至致人死亡的恶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口腔癌的发生率高,在世界范围内口腔癌的发生率排在所有癌的第六位,且由于发病部位特殊,严重影响病人...
倪前伟
关键词:口腔癌酵母双杂交系统蛋白质相互作用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p12~/(CDK2AP1/)新的相互作用蛋白Nbp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甚至致人死亡的恶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口腔癌的发生率高,在世界范围内口腔癌的发生率排在所有癌的第六位,且由于发病部位特殊,严重影响病人...
倪前伟
关键词:口腔癌酵母双杂交系统蛋白质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嗜神经侵龚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预后的影响: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了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head and neck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HNACC)患者预后的影响...
孙沫逸鞠俊李昀倪前伟高涛马超赵振彦任-雄
关键词:嗜神经侵袭预后
人CDK2-AP1(DOC-1)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自激活作用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验证诱饵质粒pBD-DOC-1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自激活性及毒性作用,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two-hybrid system)筛选与p12DOC-1/CDK2-AP1相互作用的蛋白建立实验基础。方法将诱饵质粒pBD-DOC-1转化到酵母细胞MAV203中,检测诱饵蛋白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同时利用对照质粒组筛选组氨酸(His)本底表达抑制剂3AT(3-氨基-1,2,4-三唑)的合适工作浓度。结果诱饵质粒pBD-DOC-1成功转化到酵母细胞MAV203中,对宿主酵母细胞无毒性,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确定了组氨酸(His)本底表达抑制剂3AT(3-氨基-1,2,4-三唑)的合适工作浓度。结论诱饵质粒pBD-DOC-1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实验,为进一步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人类组织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了基础。
倪前伟孙沫逸戴建武韩津曹立雪金伟郑军李建虎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自激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