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坚
- 作品数:29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民口配套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IPv6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IPv6必将成为下一代 Internet 网络的主导协议,如何测试各个厂商的 IPv6实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IPv6的自动测试越来越受重视,研究自动测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设计与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中的自动测试平台...
- 侯志坚李杰秦良强
- 关键词:IPV6协议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两种弱磁检测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
- 本文针对铁磁性材料的漏磁检测和磁记忆检测,阐述了磁场信号测量的基本要求、磁场测量的原理和元件,选择介绍了基于霍尔效应的可编程线性输出霍尔传感器TLE4990和基于磁阻效应的双轴磁传感器HMC6042的特性及应用,数字化集...
- 李杰侯志坚田跃
- 关键词:无损检测磁力探伤磁传感器
- 文献传递
- 无损检测仪器的智能化和设备的自动化
- 以超声检测仪器和涡流检测设备为例,综述了无损检测仪器智能化和设备自动化的内容、特点、实现方法和发展方向.
- 李杰侯志坚
- 关键词:无损检测
- 文献传递
- 一种铁磁性金属纳米颗粒液相生长过程中颗粒粒径的控制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液相法生长铁磁性金属纳米颗粒过程中控制颗粒粒径的方法,属于磁性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工艺步骤为:采用液相法,将反应物分成A、B两部分,A置于反应区,而与A不互溶的溶液E置于非反应区,反应区与非反应区将自动...
- 潘礼庆王志远邱红梅赵雪丹秦良强侯志坚李文军徐美张跃顾有松刘清波李长江
- 文献传递
- 应用于环保监测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被引量:8
- 2010年
-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环境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空气微粒。空气微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环境质量的好坏,因此对空气微粒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环境监测的要求设计了数据采集系统,对空气质量是否达标进行检验。与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相比,该设计具有精度高、性能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提高了监测标准。
- 董军军侯志坚丁红胜张林虎
- 关键词:可靠性抗干扰数据采集
- 一种磁性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液相生长过程中颗粒粒径的控制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液相法生长铁磁性金属纳米颗粒过程中控制颗粒粒径的方法,属于磁性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工艺步骤为:采用液相法,将反应物分成A、B两部分,A置于反应区,而与A不互溶的溶液E置于非反应区,反应区与非反应区将自动...
- 潘礼庆王志远刘清波秦良强赵雪丹邱红梅徐美李文军侯志坚吴平邱宏罗胜
- 文献传递
- 垂直载荷下颗粒物质的声波探测和非线性响应被引量:5
- 2016年
- 对于玻璃珠组成的颗粒介质样品,本文测量了横波和纵波声速,同时分析了剪切模量(G)与体积模量(B)的比值(G/B)随压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压强下,颗粒体系的纵波声速(C_L)明显大于横波声速(c_T),且体系的CL,CT及G/B均随压强p变化呈幂律标度,即CL∝p^(0.3817),CT∝p^(0.2809)G/B∝p^(-0.4539),幂指数与文献[1]中预言的-1/2非常接近,暗示在我们实验压强范围内的颗粒样品处于L玻璃状态.此外,本文还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法测量了玻璃珠样品中的声学衰减特性及二阶谐波随压强的变化,发现:纵波声衰减系数(α)、接收端二倍频振幅(μ_(2ω))与基频振幅(μ_(1ω))平方的比值(μ_(2ω)/μ_(1ω)~2)均随压强的增大而幂率减小,分别为α∝p^-(-0.1879),和μ_(2ω)/μ_(1ω)~2∝p^(-0.866).
- 张攀赵雪丹张国华张祺孙其诚侯志坚董军军
- 关键词:颗粒物质声速非线性
- 科研思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高温超导电性的研究"是从一线科研直接转化而来的一个实验内容,通过对该实验的具体实践,讨论了将科研思维方式引入普通物理实验这一教学构想...
- 董军军侯志坚丁红胜
- 关键词:高温超导电性实验教学
- 文献传递
- 本科生科技创新教学实验仪器的研制与开发
-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理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将本科生的科技创新项目与电磁学实验教学的开发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实验室各方面的条件,开发出了适合本科教学...
- 侯志坚董军军田跃丁红胜
- 关键词:电磁研究型教学
- 文献传递
- 颗粒密度对氧化锆颗粒系统的动力学体积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测量了垂直脉冲激励下不同密度的球形氧化锆颗粒体系的动力学体积响应谱,分析了氧化锆颗粒密度对颗粒体系体积响应谱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经历高于临界幅度Γ*的足够多的脉冲振动后,氧化锆颗粒系统达到了体积分数仅仅依赖激励脉冲幅度Γ0的可逆的、稳定状态。达到稳态的氧化锆颗粒系统的动力学体积响应因子χ~v(Γ0)随脉冲幅度Γ0的变化曲线上存在双峰结构,Γ0大的子峰的相对高度随着氧化锆颗粒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暗示该子峰可能起因于颗粒系统内部结构的大规模重排;Γ0小的子峰的相对高度则随着氧化锆颗粒密度的减小而减小,暗示该子峰可能起因于由于边壁附近层中颗粒的局域重排。氧化锆颗粒系统的χ″v(f)曲线存在一个特征峰,随Γ0的减小,峰值弛豫时间τp从18 s增加到36 s,在高的Γ0范围内,τp近似趋近饱和,低的Γ0范围内,τp近似遵循阿伦尼乌斯关系,随1/Γ0呈现指数增长。并且弛豫时间τp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密度较大的颗粒系统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更短。
- 马文波赵雪丹张国华孙其诚侯志坚董军军
- 关键词:颗粒物质弛豫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