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守武
- 作品数:36 被引量:42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Ⅱ.三交中晚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用4个纯合不育系菲A、中9A、金2 3A和珍汕97A ,4个杂合不育系菲A 协青早B、中9A 协青早B、金2 3A 协青早B和珍汕97A 协青早B ,3个恢复系75 2、测6 4 7和优米2号,按8×3NCⅡ交配设计配制2 4个组合。比较研究了三交种的杂种优势及株高和抽穗期的变异程度。结果表明,5 8 33%的三交种比相应单交种具增产优势,平均增产6 11%。单株产量最高的为三交组合珍汕97A 协青早B 测6 4 7,其平均优势率为6 0 2 9% ,最优优势率为9 94 % ,株高和抽穗期的变异系数也与相应单交种接近。说明三交中、晚稻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可筛选出农艺性状整齐度符合生产要求的水稻三交组合。三交种的千粒重优势特别突出,在中、晚稻育种上值得利用。
- 余守武刘宜柏尹建华胡标林杨平揭银泉
- 关键词: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株高播始历期
- 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粒长和粒宽QTL的精细定位被引量:12
- 2008年
- 以第1染色体短臂RM1-RM3746和RM151-RM243区间内呈杂合、背景基本纯合的2个水稻剩余杂合体(RHL)衍生两个F6群体,将控制水稻粒长和粒宽的2个粒形QTL(qGL-1和qGW-1)定位于RM3746-RM243区间内。在此基础上,应用SSR标记检测,从其中1个群体中筛选到杂合区间分别为RM151-RM10404、RM10398-RM5359、RM10435-RM259和RM10381-RM243的4个单株,应用SSR标记进一步检测4套F2群体,从每套F2群体中分别筛选到母本珍汕97B和父本密阳46纯合型材料各10株,自交获得4套近等基因系材料并考查其粒长和粒宽。利用交迭重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分析法,将控制粒长和粒宽的QTL(qGL-1和qGW-1)界定于437.5kb的RM10390-RM1344区间和392.9kb的RM10376-RM10398区间,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母本珍汕97B,表明qGL-1和qGW-1是紧密连锁的不同座位。
- 余守武樊叶杨杨长登李西明
- 关键词:粒形近等基因系数量性状座位水稻
-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在江西环境条件下利用"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珍汕97A/(协青早B/密阳46)F6"、"协青早A/(珍汕97B/密阳46)F6"及"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4套测交群体,进行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水稻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微效QTL的不同;不同环境条件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微效QTL的变化上,主效基因的作用亦可能因环境而异。
- 余守武谢建坤万勇胡标林
- 关键词:育性恢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协青早AQTL主效基因
- 大穗型水稻^13C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被引量:17
- 2014年
- 为了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本试验以不同穗粒型的杂交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大穗型水稻穗后的光合生产、积累及物质转运特性,并通过13CO2标记技术,研究了水稻穗后不同时期光合产物的去向。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的穗粒数、单穗重显著大于中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在齐穗后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和上三叶的SPAD值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大穗型总13C同化物量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尤其表现在灌浆后期的穗部,而灌浆后期中穗型品种茎秆和叶片中的13C同化物量高于大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具有较强的CO2同化能力优势,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优势明显,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移量、转运率及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占籽粒产量的百分率明显高于中穗型品种,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该研究以期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闫川洪晓富阮关海余守武王绍华丁艳锋
- 关键词:水稻大穗型光合生产
- 偏籼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两优274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浙两优274是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偏籼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性突出、食味品质佳、生育期短等特点,2017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 余守武黄益峰黄益峰李梅珍
-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高产选育
- 我国稻水象甲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39
- 2006年
- 稻水象甲原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现已蔓延至环太平洋的美洲、亚洲和欧洲;我国自发生稻水象甲以来,已陆续扩散到60余个县(市),发生面积超过40万hm2,并有进一步向邻近地区扩散的趋势。本文就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稻作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针对我国水稻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余守武杨长登李西明
- 关键词:稻水象甲入侵害虫生物学特性
- 水稻第1染色体千粒重QTL的遗传分解被引量:5
- 2008年
- 千粒重是提高水稻增产潜力和改良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千粒重QTLqTGWT1-1初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分别在第1染色体短臂RM1-RM3746和RM151-RM243区间内呈杂合而背景纯合的2个水稻剩余杂合体(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RHL),衍生两个F6群体.对千粒重QTL进一步分析,在初定位的QTLqTGWT1-1所在区间检测到两个效应大小相近、方向一致的紧密连锁QTLGw1-1和Gw1-2.应用SSR标记检测,从其中一个RHL衍生群体中筛选到杂合区间分别为RM151-RM10404,RM10381~RM243。RM10435~RM259和RM10398~RM5359的4个单株.应用SSR标记进一步检测4套F2群体,从每套F2群体中分别筛选到母本珍汕97B和父本密阳46纯合型材料各10株,自交获得4套近等基因系材料并考察其千粒重.利用交迭重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分析法,将千粒重QTLGw1—1和Gw1-2分别界定于392.9kb的RM10376~RM10398区间和308.5kb的RM10404-RM1344区间,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母本珍汕97B,两个QTL之间表现为积加作用.这两个QTL的遗传分解为其克隆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 余守武杨长登樊叶杨庄杰云李西明
- 关键词:水稻近等基因系QTL千粒重
- 水稻第1染色体千粒重与粒形QTL的遗传分解
- 千粒重和谷粒形状是提高水稻增产潜力和改良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前期利用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的QTL定位研究中,在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标记RG532附近区间稳定检测到控制千粒重的QTLqTGWT1-1。...
- 余守武
- 关键词:千粒重
- 文献传递
- 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Ⅲ.三交中晚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被引量:32
- 2005年
- 用4个纯合不育系菲A、中9A、金23A和珍汕97A,4个杂合不育系菲A协青早B、中9A协青早B、金23A协青早B和珍汕97A协青早B,3个恢复系752、测647和优米2号,按8×3NCⅡ交配设计,对16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播始历期、穗长、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数和剑叶宽等性状上,以加性效应占主导作用;而在株高、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和剑叶角度等性状上,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杂种的大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不育系大得多,所以三交中、晚稻应重视恢复系的选择。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播始历期、株高、剑叶宽、结实率、穗长、千粒重、剑叶长、有效穗数、粒长、粒形、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粒宽、单株产量、着粒密度、剑叶角度。
- 余守武尹建华刘宜柏胡标林邹国兴彭志勤
- 关键词: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杂种优势
- 水稻籽粒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利用常规籼粳类型品种,在龙游和衢江2个试验点进行籽粒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硒含量在2个试验点呈显著差异,土壤硒含量高的龙游试验点的水稻籽粒硒含量较高,其水稻颖壳和糙米硒含量平均值分别是衢江点的1.22倍和1.16倍。籼稻和粳稻之间的颖壳硒含量具显著差异,但糙米硒含量在籼稻和粳稻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粳稻秀水09在2个试验点都表现出较高的籽粒硒含量,可作为富硒品种或富硒中间材料加以利用。籼稻和粳稻品种的糙米硒含量都高于颖壳硒含量。穗长、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与颖壳硒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与糙米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千粒重与糙米硒含量具显著正相关,可作筛选和鉴定富硒水稻品种的参考指标。
- 余守武陈合云郑学强范天云马德高闫川陈珊宇洪晓富阮关海
- 关键词:水稻硒含量基因型产量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