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剑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两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的分离及其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对所分离编号为20101008和20101032的两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糖蛋白编码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揭示我国毒株与其他不同国家和地区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以反转录RCR(RT-PCR)法扩增其糖蛋白(G)编码基因,然后克隆入PMD-18T载体并测序。应用DNAStar和MEGA4.0软件,将20101008和20101032的G基因与多株GenBank中已发表的IHNV毒株相应基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株病毒间G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和推导出来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和81.9%,其氨基酸序列分别发生了35和20处氨基酸的替换。20101008和20101032与日本、韩国分离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及推导出来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3%~96.4%和75.9%~84.6%;两株病毒在进化关系上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同一分支,均为基因U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但其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出来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基因U型IHNV都有一定的差异。
- 申斯思郑晓聪刘荭史秀杰贾鹏兰文升何俊强张朋余剑敏杜娟肖启明康林
- 关键词:糖蛋白同源性进化分析
- 低聚木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将525尾规格、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0组)、1(A1组)、2(A2组)、4(A3组)和6 g/kg(A4组)低聚木糖的饲料。分别于试验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56天检测草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在养殖试验(56 d)结束后连续攻毒14 d,计算各组试验鱼攻毒后死亡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整个试验期内,各试验组草鱼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3组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A0组(P<0.05),并分别于第28天、第28天、第7天、第28天达到最大值,而且其攻毒后死亡率最低。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可提高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最佳添加量为4 g/kg。
- 庞丽姣吴志新熊娟张朋余剑敏曲艺何超军杨丽陈孝煊
- 关键词:低聚木糖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鉴定被引量:4
- 2011年
- 为获得针对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Ab),以纯化的SVCV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4个能稳定分泌抗SVCV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4个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的MAb效价为1∶160000~1∶640000。亚型鉴定结果表明,这些MAb分属2个亚型(1F1、3E1,IgG2a;3F5、4F9,IgG1),轻链均为Κ链。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Ab1F1、3F5、4F9能特异性地识别SVCV的N蛋白(47ku),3E1能特异性地识别SVCV的G蛋白(69ku)。采用相加ELISA法对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显示,1F1、3F5、4F9可能识别相同的表位,3E1则识别不同的表位。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4株MAb均能对染毒病灶产生特异性的荧光染色。这些MAb的制备为SVCV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张朋刘荭陈孝煊吴志新余剑敏杜娟兰文升史秀杰郑晓聪何俊强贾鹏申斯思朱家增
- 关键词: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单克隆抗体N蛋白
- 锦鲤疱疹病毒ORF72和TK基因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国内外对锦鲤疱疹病毒有很多的检测方法的报道,多为PCR的检测,却少见免疫学检测方法。PCR虽然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但由于存在假阳性,在结果判定上常常会出现不确定性,并且难以判断是否有完整病毒粒子还是仅存在残余的病毒核酸。...
- 余剑敏
- 关键词:锦鲤疱疹病毒免疫学检测原核表达蛋白质纯化多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