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振荣

作品数:20 被引量:30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毒素
  • 6篇藻毒素
  • 6篇微囊藻
  • 5篇蓝藻
  • 5篇固氮
  • 5篇固氮酶
  • 4篇藻类
  • 4篇水华
  • 4篇微囊藻毒素
  • 3篇鱼腥藻
  • 3篇棕色固氮菌
  • 2篇毒性
  • 2篇藻粉
  • 2篇藻类毒素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脱毒
  • 2篇钼铁蛋白
  • 2篇脱水干燥
  • 2篇微囊
  • 2篇甲醇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9篇何振荣
  • 7篇宋立荣
  • 6篇刘永定
  • 5篇林惠民
  • 5篇杜代贤
  • 5篇何家菀
  • 5篇雷腊梅
  • 4篇沈强
  • 4篇黎尚豪
  • 3篇李辛夫
  • 3篇王业勤
  • 3篇谭渝云
  • 3篇俞敏娟
  • 2篇沈银武
  • 2篇陈明惠
  • 2篇戴玲芬
  • 2篇吴冬辉
  • 2篇辛武生
  • 2篇陈伟
  • 2篇甘南琴

传媒

  • 5篇水生生物学集...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内蒙古环境保...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长江流域洪涝...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85
  • 3篇1980
  • 1篇19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的有毒水华藻类及其毒素的研究
何振荣何家菀俞敏娟吴冬辉俞家禄沈联芳陈明惠林坤二李仁
该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我国有毒水华藻类的种类(包括新纪录种)、分布、季节变化、毒性表现和毒素类型资料;藻毒株的单种分离、培养和保存技术。已分离保存的毒株有铜锈微囊藻2株,小三毛金藻2株。提出毒藻细胞的产毒主要决定于生长...
关键词:
关键词:单株繁育水源保护毒素藻类养殖藻类水华
一种藻类脱毒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藻类毒素脱毒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首先是将藻脱水干燥,用40-160目滤布捕捞、沥干水分摊开,晾干、晒干或烘干,含水量在10%以下;其次是粉碎,将干燥的藻块粉碎成细的小颗粒藻粉;再次是加水,加水比例为1/...
刘永定沈强何振荣沈银武宋立荣
文献传递
一种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纯化方法,该方法用乙酸溶液和甲醇浸泡微囊藻,经除杂质、粗毒素的制备、毒素的分离、薄层层析技术等步骤提取和纯化微囊藻毒素。本发明具有效率高,投资少,安全性高,纯度高,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适于...
宋立荣沈强陈伟甘南琴何振荣刘永定雷腊梅
文献传递
铜绿微囊藻毒株M.8641的毒素被引量:7
1993年
M.8641是从武汉东湖分离培养的一株有毒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它产生两种环状短肽肝毒素。经凝胶过滤及HPLC等过程纯化,Waters Pico Tag系统测定,其主毒素(毒素Ⅰ)的氨基酸组成为:Glu(1),β-Masp(1),Ala(Ⅰ),Arg(2),Mdha(1),FAB-MS和MS/MS测定分子量为m/z1038,元素组成为C_(49)H_(76)O_(12)N_(13)。毒素Ⅱ的氨基酸组成,除一分子Arg为Leu取代外,其余与毒素Ⅰ相同,分子量m/z 994,分子式C_(49)HT_(75)O_(12)N_(10)。毒素Ⅰ和Ⅱ的毒性分别为129和42μg/kg(i.p.),二者在细胞中的含量各为0.12及0.01mg/kg。FLC测定表明M.8641的两种毒素与MCYST-RR和-LR有相同的Rf值。从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子式及毒性等资料分析,亦证明毒素工相当于MCYST-RR,毒素Ⅱ相当于MCYST-LR。
何振荣俞敏娟何家菀Wayne W.Carmichael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毒株毒素
柱孢鱼腥藻固氮酶防氧的呼吸保护被引量:1
1985年
柱孢鱼腥藻生长在缺氮情况下,发现其固氮活性增加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氧的敏感性。缺氮生长细胞的乙炔还原活性给氧抑制一半时的氧分压(pO_2)是0.5atm.,而有氮生长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0.35atm.。这表明蓝藻有可能通过增加呼吸耗氧而提高了它的固氮酶活性。呼吸作用与固氮酶活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在有氮、缺氮还是光诱导固氮酶形成的情况下,其固氮活性均随着呼吸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柱孢鱼腥藻固氮酶的主要防氧手段是呼吸保护的观点。
何振荣杜代贤林惠民戴玲芬辛武生
关键词:固氮酶
有毒铜绿微囊藻对鱼和溞的毒性被引量:62
1997年
用有毒铜绿微囊藻细胞及其从毒细胞中提取的毒素喂养和腹腔注射鱼类,结果表明:(1)微囊藻毒素MCYST-LR对所有实验过的鱼有毒害作用(LD_(50)为110-500μg/kg).注射毒素24h后,鱼肝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均表现出肝损伤.(2)在受控条件下,当用有毒铜绿微囊藻作为食物喂养日鲢和罗非鱼时,鱼类能在以毒藻为唯一食物的环境中生活20d以上.白鲢和罗非鱼粪便的毒性比喂食藻类的毒性分别降低约2—4.5倍,其肝的超微结构现察仍有轻度损伤.(3)在培养液中加入15μg/mLMCYST-LR和用实验室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作为食物培养枝角类时,均可使它们在48h死亡.以无毒微囊藻培养时则生长不良亦不怀卵,表明它不是枝角类合适的食物.
何家菀何振荣郭琼林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鱼类毒性
全文增补中
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被引量:126
2000年
以含水华的鱼塘水作为进水灌溉两套上行流 -下行流人工湿地系统 ,系统内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灌溉一周后收集人工湿地进出水水样 ,用HPLC法检测其藻毒素含量 ,结合温度、电位、溶氧等理化指标和细菌、藻类数量的变化 ,分析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其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 ,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对藻毒素含量 0 .117g/L的进水 ,两套系统去除率分别为 6 8.5%和 34.6 % ,芦苇 -水葱组合的湿地系统去除效果优于茭白 -石菖蒲组合的湿地系统。在三种主要藻毒素RR、YR、LR中 ,湿地对YR的去除效果最好 ,湿地出水中浓度降至检测限以下。基质的吸附和细菌的降解作用是去除藻毒素的主要机制 ,后者与湿地系统的电位、细菌活动有密切关系。
吴振斌陈辉蓉雷腊梅宋立荣付贵萍金建明贺锋何振荣
关键词:人工湿地藻毒素去除率废水处理
一种藻类毒素脱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藻类毒素脱毒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首先是将藻脱水干燥,用40—160目滤布捕捞、沥干水分摊开,晾干、晒干或烘干,含水量在10%以下;其次是粉碎,将干燥的藻块粉碎成细的小颗粒藻粉;再次是加水,加水比例为1/...
刘永定沈强何振荣沈银武宋立荣
文献传递
达赉湖鱼腥藻水华对羊的毒害作用及毒素分离被引量:12
1996年
达赉湖夏季兰藻水华曾多次引起牛、羊中毒死亡。1991~1994年调查中,采样设点集中在死牛、羊最多的二号渔场至五号渔场之间,有毒藻种为微囊藻,1995年夏在1994年饮用有毒水华死亡46头牛的西河口东南大湾采样,发现为鱼腥藻(卷曲鱼腥藻)。本文概述了对鱼腥藻毒性及毒素的研究。
乔明彦何振荣沈智莫日根吴锁柱郭允峰吴连涤
关键词:鱼腥藻水华病理毒害毒素
全文增补中
程海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分析被引量:4
1994年
从中国云南程海湖获得的“水华”藻类样品中分离很到具有肝毒性的微囊藻毒素,用NMR,MS等多种结构分析手段鉴定,证明主毒素是一种环状七肽,含有Adda,β-Masp,Mdha和GLu各一分子以及2个Arg残基.相对分子质量1038即为Microcystin-RR.进一步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发现此毒素有两部分,它们是冈分异构休,区别仅在于Adda上的2个双键的构型差异.
吴冬辉沈联芳何振荣俞敏娟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NMR微囊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