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儒云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配准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变换
  • 3篇波变换
  • 2篇支持向量
  • 2篇支持向量机
  • 2篇图像
  • 2篇图像配准
  • 2篇中值滤波
  • 2篇相位
  • 2篇相位解缠
  • 2篇向量
  • 2篇向量机
  • 2篇滤波
  • 2篇滤波方法
  • 2篇雷达干涉
  • 2篇雷达干涉测量
  • 2篇基于小波变换
  • 2篇合成孔径雷达...
  • 2篇INSAR

机构

  • 6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何儒云
  • 4篇王耀南
  • 2篇毛建旭
  • 1篇彭曙蓉

传媒

  • 1篇测绘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测绘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被引量:15
2006年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InSAR干涉图滤波算法,此算法先用小波变换对干涉图数据做多级分解,得到图像的多级近似部分系数和3个(水平、垂直、对角线)方向的细节部分系数,然后分别对每一级各个方向的细节部分系数检测其是否为对应方向的边缘,对边缘处的系数根据边缘的方向不同,用不同的方向模板平滑后,再中值滤波;对非边缘处的系数直接中值滤波。用真实的InSAR干涉图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何儒云王耀南
关键词:小波变换中值滤波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处理技术研究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空间观测技术,论文以星载InSAR干涉成像技术为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InSAR技术发展历程、应用以及有关的InSAR成像原理基础上,对InSAR干涉成像...
何儒云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小波变换支持向量机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InSAR干涉图相位解缠法被引量:3
2008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InSAR干涉图区域分割相位解缠法,以支持向量机为分类工具,利用干涉图中的残差点、相位导数方差等相位属性对干涉图中像元分类,把干涉图分割成高质量非掩模区域和低质量掩模区域。先用改进的Itoh方法对非掩模区域解缠,然后应用区域生长策略对掩模区域解缠。最后用真实的和模拟的干涉相位图试验表明算法比现有的传统算法如枝切法等InSAR干涉图相位解缠方法更有效。
何儒云王耀南毛建旭彭曙蓉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相位解缠
基于地理坐标参数的SAR图像自动概略配准法被引量:1
2006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地理坐标参数的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自动概略配准方法.该方法利用SAR图像的地理坐标(经纬度)参数,用多项式拟合主辅图像中像元的地理坐标随其图像坐标的变化,首先得到主图像中心像元地理坐标值,然后在辅图像中找到某个像元,其地理坐标等于主图像中心像元的地理坐标,此辅图像中像元的图像坐标与主图像中心像元的图像坐标之差即为概略配准的偏移量.用真实的SAR数据研究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运算速度快,配准精度高.
何儒云王耀南
关键词:SAR图像配准地理坐标
基于小波变换的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
InSAR干涉成像生成DEM是近十多年遥感图像处理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在InSAR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中,相位解缠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步,但由于InSAR干涉纹图中存在大量噪声,使得解缠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残余点,影响相位解缠...
何儒云
关键词:小波变换中值滤波INSAR
文献传递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简述InSAR干涉处理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SAR图像配准和相位解缠的常用算法,并对由ERS1/2得到的两幅复杂SAR图像为实验对象,综合使用图像配准和相位解缠的经典算法对SAR图像配准生成干涉图,对干涉图相位解缠。最后简要介绍国内外InSAR技术发展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何儒云王耀南毛建旭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图像配准相位解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