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鹏飞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核病患者伴血液系统指标异常的现况调查及治疗后随访研究
- 目的了解结核病伴血液系统指标异常的现患情况及影响因素,随访和探讨初治患者在接受不同结核病治疗方案后发生血液系统指标异常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国河南省1501例结核病病例资料,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伴血液系...
- 陈裕任鹏飞马峥梁瑞霞李瑞程俊伟陈永芳于永敏李正斌来中海崔秀琴屠永凯温建水赵顺现张锐王光辉吴志强任崇武常江王凡叶鹏陈瑞红刁丽娟张自然李鑫周玉文靳鸿建
- 关键词:结核病患者随访研究抗结核治疗
- 文献传递
- 基于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预测老年肺结核结核特异死亡的列线图的构建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建立预测老年肺结核结核特异性死亡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河南省14家传染病医院确诊肺结核的544例老年(≥65岁)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435)和验证集(n=109)。在训练集中,利用累积发生函数(CIF)评估患者结核特异性死亡3 a和5 a的累积发生率。以结核特异性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筛选预后预测因素。绘制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在训练集与验证集数据中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结果:训练集数据中结核特异性死亡3 a和5 a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9.0%、9.7%。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治疗类型、胸片空洞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老年肺结核患者结核特异性死亡的预测因素,由此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的C指数(95%CI)分别为0.815(0.798~0.832)和0.851(0.805~0.897),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的3 a和5 a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结论: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能有效识别老年肺结核结核特异性死亡的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 谷若画吕全军任鹏飞王重建毛振兴霍文倩牛恺琳陈裕李琳琳
- 关键词:肺结核列线图
- 利奈唑胺应用于耐药结核病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了解我院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后出现相关ADR的数据资料,共计纳入89例患者,108例次ADR,对病历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男性65例(73.03%),女性24例(26.97%),19~59岁之间70例;ADR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炎(35例次)、视神经炎(12例次)、血液系统不良反应(32例次),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大多患者好转。结论:长期应用利奈唑胺需警惕严重ADR的发生,并加强监测,当ADR发生时及时予以治疗,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杨少杰薛晓拉陈永芳陈裕任鹏飞
- 关键词:利奈唑胺耐药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
- 153例利奈唑胺致耐药结核病患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Lzd)治疗耐药结核病(DR-TB)导致的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 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DR-TB患者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应用Lzd导致的神经系统ADR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3例患者有153例(27.18%)发生神经系统ADR,其中104例(67.93%)在使用Lzd 3~9个月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及视力损伤、头痛、失眠、抑郁等,52例(33.14%)合并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28例(18.30%)合并肾功能损伤。100例(65.36%)予以停药处理。对症治疗或停用Lzd后,61例(91.04%)中枢神经系统ADR和视神经炎好转,周围神经炎预后差。结论 长期应用Lzd要密切监测神经系统ADR,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 杨少杰夏玉朝任鹏飞王杰陈裕
- 关键词:利奈唑胺耐药结核病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6年
-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120例,经临床综合诊断分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9例(病例组),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l例(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和胸腔积液,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与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最终,以血IGRA检测联合胸腔积液ADA检测均为阳性作为结核性胸膜炎辅助诊断时,特异度为97.56%(40/41),与血IGRA和胸腔积液ADA单项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95.12%(39/41)、90.24%(37/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99、9.48,P值分别为1.000、0.250);其阳性预测值为98.53%,均高于单项检测的97.44%和94.52%;阳性似然比为34.77,高于各单项检测的19.72和8.95,说明其可降低误诊率。以血IGRA检测联合胸腔积液ADA检测均为阴性作为非结核性胸膜炎辅助诊断时,敏感度为98.73%(78/79),与血IGRA检测敏感度[96.20%(76/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66,P=0.500);高于胸腔积液ADA检测的敏感度[87.34%(6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9,P=0.041);其阴性预测值为97.30%,均高于各单项检测的92.86%和78.72%;阴性似然比为0.01,低于各单项检测的0.04和0.14,说明其可降低漏诊率。研究结果表明,血IGRA检测联合胸腔积液ADA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于永敏任鹏飞程俊伟陈永芳马峥李瑞陈裕
- 关键词:胸腔积液干扰素Γ腺苷脱氨酶
- 711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 分析河南省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某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的711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河南省711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0.3%(500例)。年龄>60岁(OR=2.609,95%CI:1.375~4.949)、有吸烟史(OR=2.411,95%CI:1.617~3.595)、痰涂片/培养阳性(OR=1.919,95%CI:1.200~3.067)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居住地非农村(OR=0.125,95%CI:0.031~0.500)、HIV感染确诊时长≥6个月(OR=0.532,95%CI:0.336~0.844)、CD4细胞计数>200个/μL(OR=0.191,95%CI:0.095~0.383)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年龄>60岁、有吸烟史、居住在农村、HIV感染确诊时长<6个月、痰涂片/培养阳性、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为其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营养风险发生率。
- 张爱华许萌杨宇英马丹丹程俊伟张歌任鹏飞江华
-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营养
- 探讨外周血T-SPOT.TB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T-SPOT.TB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疑似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外周血T-SPOT.TB结果,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和TB-DNA结果,其中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40例,排除18例。结果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敏感性67.5%,脑脊液ADA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62.5%,脑脊液TB-DNA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29.0%,T-SPOT.TB和脑脊液ADA综合检测(其中之一检测结果阳性代表阳性结果)的敏感性82.5%;T-SPOT.TB的敏感性高于脑脊液ADA但无统计学差异,T-SPOT.TB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脑脊液TB-DNA(P<0.001),T-SPOT.TB和脑脊液ADA综合检测敏感性高于三项单独检测,与T-SPOT.T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脊液AD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脊液TB-DNA差异明显(P<0.001);阳性似然比从高到低分别是TSPOT.TB检测6.075,脑脊液ADA检测5.625,T-SPOT.TB和脑脊液ADA综合检测4.950,脑脊液TB-DNA检测2.475。结论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T-SPOT.TB阳性检测结果对于提示确诊患有该病的可能性较大,外周血T-SPOT.TB和脑脊液ADA综合检测比三项单独检测的敏感性高,可以减少漏诊率。
- 陈永芳任鹏飞陈裕程俊伟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
- 老年结核病患者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老年结核病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收集整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在老年结核病科的用药监护记录,通过具体病例介绍药学监护的内容与方法,包括药学问诊、药物重整、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强化用药教育等。结果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药品不良反应得以及时判定和处置,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得到保障。结论药学监护体现了临床药师服务的价值,临床药师可运用循证药学方法寻找药学监护的切入点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
- 杨少杰夏玉朝陈裕任鹏飞
-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结核病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6-06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2组。常规治疗组用常规抗结核方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定量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压力、蛋白定量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定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对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脑脊液情况,降低蛋白定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患者预后和转归有益,值得推广。
- 陈永芳任鹏飞陈裕
-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结核性脑膜炎
- 中老年结核病患者耐药率和耐药类型分布特点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中老年的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率及耐药类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分枝杆菌培养为结核分枝杆菌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不同分为观察组(年龄≥60岁即为老年人)和对照组(年龄30~59岁即为中年人),每组为5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耐药率情况、两组患者的耐药类型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耐药率略低于对照组(24.00%VS 28.00%,P>0.05),观察组的初始耐药率低于对照组(26.92%VS 41.67%),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获得性耐药率低于对照组(29.17%VS 61.54%,P<0.05);观察组患者耐药类型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单耐药结核病(MR-TB)、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耐药类型多耐药结核病(PR-TB)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VS 22.00%,P<0.05)。结论老年结核患者获得性耐药率、耐药类型PR-TB的发生率均低于中年人,临床上应重视老年结核患者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有助于给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任鹏飞陈裕马峥王杰
- 关键词:老年人中年人耐药率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