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磊
- 作品数:15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浙江东白山木荷-马尾松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了解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以及群落结构,利用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20 m×20 m为基本测树单元,用物种重要值等作为基础指标,对东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 hm^(2)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统计,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群落内15个优势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结果表明:(1)根据树种的重要值信息,木荷和马尾松在群落中占有显著优势,为该群落的主要建群种。(2)群落中木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它物种,在维护群落结构和功能、创造群落内部环境等生态功能方面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资源轴上占据主要的生态位置,同时,马尾松、柯Lithocarpus glaber等主要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宽度也较大,而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山槐Albizia kalkora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反映出它们在资源位中的生态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3)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来看,群落中各优势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6以上的有5对树种(占4.76%),在0.5以上的有12对树种(占11.47%),在0.2以上的有56对树种(占53.33%)。(4)不同优势物种种群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其中主要优势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要明显高于其他物种。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东白山木荷-马尾松林优势种群的现状,为本地区地带性植被的恢复重建、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王云泉孟杰杨海炳袁蔡燕金航标刘晓彤田磊仲磊李铭红陈建华
- 关键词: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 千岛湖片段化景观对蜘蛛功能群的影响
- 生境片段化对蜘蛛群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多集中于不同林型间蜘蛛群落的研究。本研究在千岛湖片段化景观中选取16个陆桥岛屿,从2010年春季到2011年秋季,按季度(春、夏、秋季)6次采用winkler法收集...
- 周文婕仲磊黄杰灵谢央央罗媛媛
- 关键词:蜘蛛功能群
- 文献传递
- 浙江省主要亚热带森林群落类型物种和谱系水平的α和β多样性比较被引量:12
- 2016年
- 了解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物种和谱系水平的α和β多样性,有助于指导森林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本研究比较了浙江省内不同地点主要森林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物种α多样性和谱系α多样性,以及物种β多样性和谱系β多样性。研究表明,该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物种和谱系α多样性均存在较大差异,但控制了空间和地形因子的作用后,差异几乎全部消失;森林类型内部及相互间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同种森林类型内部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分别小于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且在控制了空间和地形因子的作用后,以上差异仍然显著。本研究表明影响亚热带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物种和谱系水平的α和β多样性的因素存在差异:α多样性可能主要受到空间和地形因子等的影响,而β多样性则可能受到森林类型的重要影响。
- 王月霞金毅吴初平翁东明叶立新陈德良余建平刘金亮仲磊于明坚
- 关键词:Α多样性Β多样性经度
- 百山祖国家公园与邻近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比较
- 2025年
- 【目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具有典型且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原生常绿阔叶林面积分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其他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和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百山祖国家公园(凤阳山和五岭坑)、九龙山、乌岩岭和古田山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30 m×30 m的森林固定监测样地,针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利用方差分析、基于Bray-Curtis相异度指数的主坐标分析和置换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地区常绿阔叶林中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差异、物种组成差异和生物量差异。【结果】(1)50个样地中共发现57科128属304种木本植物;其中百山祖国家公园的样地内有52科108属241种,优势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和甜槠Castanopsis eyrei。(2)五岭坑的所有木本植物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最高,且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都高于非自然保护区。(3)五岭坑和凤阳山之间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其他地区的物种组成均存在差异。(4)凤阳山、五岭坑及乌岩岭和非保护区之间所有木本植物、成树或幼树的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五岭坑和凤阳山的幼树生物量显著低于古田山(P<0.05)。【结论】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不仅在公园内不同海拔区域中存在差异,也与亚热带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存在差异,说明该公园内的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 龙丹吴逸卿周伟龙朱子安周文婕仲磊沈国春沈国春于明坚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 基于样方法的浙江省11个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 为了探讨样方法在木本植物区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通过设置固定样地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到了浙江省1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样地内木本植物名录,应用Czechanowski系数对11个自然保护区的科、属相似性系数进行具体分析...
- 田磊于明坚陈建华王云泉刘常幸胡广仲磊刘金亮
- 关键词:木本植物区系聚类分析
- 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基于浙江乌岩岭9ha森林动态样地被引量:29
- 2015年
-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目前仅有少量分布且主要以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形式存在。因此,了解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共存机制对于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基于大型动态监测样地对森林的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是揭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手段。按照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CTFS)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建设标准,于2011–2012年在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1个9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通过对样地内胸径≥1 cm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如重要值)、群落结构(如区系组成和径级结构等)以及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1)样地有木本植物存活个体47科92属200种71,396株,其中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杜鹃花科和山矾科等占优势;(2)在区系组成上,热带成分略多于温带成分;(3)群落径级结构接近倒"J"型,表明群落更新良好,其中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型、偏常态型和波动型等各种形态,且并未表现出种群衰退的趋势;(4)优势种表现出明显的生境偏好和聚集分布格局,暗示生境异质性可能是影响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 仲磊张杨家豪卢品顾雪萍雷祖培蔡延奔郑方东孙义方于明坚
- 关键词:次生常绿阔叶林区系组成径级结构
- 千岛湖片段化景观中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9年
- 生境片段化对蜘蛛群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多集中于不同植被类型间蜘蛛群落的比较研究。在千岛湖片段化景观中选取16个陆桥岛屿,从2010年春季到2011年秋季,按季度(春、夏、秋季)6次采用Winkler法收集蜘蛛标本,分析其物种多度、多样性、季节动态和功能群差异,并对不同大小岛屿上蜘蛛的功能群的多度以及功能群比例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共收集到蜘蛛标本3503头,用于统计分析的成蛛1438头,归属于30科82种,其中幽灵蛛科(Spermophora)、管巢蛛科(Clubionidae)、螲蟷科(Ctenizidae)、蟹蛛科(Thomisidae)分别占总数的7.37%、6.61%、5.84%、5.29%,螲蟷科(Ctenizidae)在16个岛屿上均有分布。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在秋季最高。在功能群上,伏击型蜘蛛的多度最高,其次为游猎型蜘蛛,结圆网型蜘蛛多度最低,穴居型蜘蛛的多度与其他各功能群呈显著差异(P<0.05);游猎型蜘蛛与伏击型蜘蛛的多度均显著高于结皿网型蜘蛛与结圆网型蜘蛛(P<0.05);蜘蛛的各功能群数量在小岛与大岛这两种不同的岛屿类型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小岛上伏击型蜘蛛的物种数显著高于大岛上的物种数;比例上,结皿网型蜘蛛和伏击型蜘蛛在小岛上占功能群总体数目的比例显著低于大岛上的比例(P<0.05),小岛上的游猎型蜘蛛占功能群总体数目的比例显著高于大岛上的比例(P<0.05),结圆网型蜘蛛与穴居型蜘蛛在不同类型的岛屿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秋季蜘蛛物种丰富度最高,蜘蛛的多样性与季节相关;生境片段化对蜘蛛功能群的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
- 周文婕仲磊黄杰灵谢央央罗媛媛
- 关键词:蜘蛛功能群
- 乌岩岭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植物空间格局及群落beta多样性研究
- 按照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建设标准,于2011-2012年期间在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乌岩岭9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本研究致力于回答该森林样地中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这个问题。首先,分析了该森林的物种组成...
- 仲磊
- 关键词: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植物群落多样性
- 基于样方法的浙江省11个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为了探讨样方法在木本植物区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通过设置固定样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到了浙江省11个自然保护区样地内木本植物名录,应用Czechanowski系数对11个自然保护区的科、属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自然保护区的66个30m×30m的样方内,共计木本植物435种,隶属于169属70科;科、属的亚热带性质显著,其热带与温带类型占比分别为57.89%,41.07%和40.72%,53.89%,从属级区系成分看,样地内木本植物区系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有13个大的分布类型;11个自然保护区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类型.各保护区的区系相似性数值分析结果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山脉分支相关性较大.研究表明,样方调查法对植物区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田磊于明坚陈建华王云泉刘常幸胡广仲磊刘金亮
- 关键词:木本植物区系聚类分析
- 2013–2023年浙江乌岩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动态变化
- 2024年
- 研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动态变化对于理解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于2013年、2018年和2023年对浙江省乌岩岭9ha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中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个体进行了3次调查,以研究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10年间样地内重要值排名前10位的物种未发生变化,但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多度显著下降,个别稀有种消失。(2)小径级个体的比例逐渐减少,中径级和大径级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不同叶生活型和地形生境中植物个体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3)植物的死亡率随着径级的增加而降低,且在不同地形生境间存在差异。(4)与2013–2018年相比, 2018–2023年植物的死亡率整体有所下降,植物的补员率急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优势种对资源的竞争优势促进了乌岩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结果为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单航雷祖培郑方东韦博良仲磊于明坚
- 关键词:次生常绿阔叶林演替群落结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