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洁

作品数:7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2篇稻瘟
  • 2篇稻瘟病
  • 2篇叶枯病
  • 2篇育种
  • 2篇瘟病
  • 2篇枯病
  • 2篇基因
  • 2篇褐飞虱
  • 2篇飞虱
  • 2篇分子标记
  • 2篇分子标记辅助
  • 2篇白叶枯
  • 2篇白叶枯病
  • 1篇倒伏
  • 1篇倒伏性
  • 1篇稻白叶枯病
  • 1篇稻褐飞虱
  • 1篇稻瘟病菌
  • 1篇性状

机构

  • 7篇广西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于洁
  • 4篇刘丕庆
  • 3篇王育荣
  • 2篇李杨
  • 2篇王春连
  • 2篇赵开军
  • 2篇裴庆利
  • 2篇马文清
  • 2篇王建岭
  • 2篇王耀雯
  • 1篇吴世民
  • 1篇梁云涛
  • 1篇王传之
  • 1篇林纬
  • 1篇张磊
  • 1篇席世丽
  • 1篇秦延春
  • 1篇杨培忠
  • 1篇蔡中全
  • 1篇冯斗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水稻优异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水稻(Oryza sativa Linnaeus)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全世界有50%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病虫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提高水稻品种的病虫害抗性,是重要的课题。白叶枯病(Bacterial b...
于洁
关键词:水稻产量性状白叶枯病辅助育种
文献传递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水稻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水稻倒伏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差异、栽培条件及水稻植株高度等,而秆壁厚度和茎粗与抗倒伏性密切相关,茎秆中贮藏物质含量的多少及组成成分决定其抗倒性能,此外,钾、硅等元素与水稻茎秆的抗倒伏性也密切相关。文章在阐述水稻倒伏的遗传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在育种上应选择倒伏指数低的品种(系)作为亲本,尤其应采用以亲本倒伏指数低×低的组配育种方式,并指出应从改善水稻栽培条件和加强抗倒伏品种培育等方面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性。
王育荣王福军于洁李杨刘丕庆
关键词:水稻栽培措施抗倒伏性
水稻品种抗稻褐飞虱育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8年
阐述了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水稻品种抗褐飞虱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抗褐飞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王传之于洁裴庆利刘丕庆蔡中全张磊吴世民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生物型抗源育种
木薯根尖染色体的观察技术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索制作木薯二倍体根尖压片技术,为多倍体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124的根尖为试材,在恒温水浴中用1 mol/L HCl溶液处理,进行细胞解离,并进行11-15 min的时间梯度试验以寻找最佳解离时间。通过木薯根尖染色体的解离观察试验,探讨了木薯根尖染色体(二倍体)的观察方法。[结果]木薯根尖的最佳取材时间在雨后或头天浇水第2天上午9∶00-10∶00。解离时间梯度试验表明,解离13 min可达到木薯的最佳解离效果。通过比较4种染色试剂(I-IK染液、改良苯酚品红、番红染液和醋酸洋红)的染色效果选出的最佳试剂为改良苯酚品红。[结论]该研究为木薯多倍体的直接鉴定提供了新方法。
冯斗王建岭席世丽于洁秦延春
关键词:染色体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群体的MAS育种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将野生稻中发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转入3个优良恢复系中,为培育新的抗白叶枯病品种奠定基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快速选育抗白叶枯病新品系.选取前期所得的材料进行P6菌接种鉴定,利用Xa23基因连锁的EST标记C189对接种所得的272份接种鉴定表现有抗性的材料进行标记检测,共得到含有Xa23基因的材料254份,研究发现所得到的材料已经基本稳定,可选取最优品系参加新品种的区试.
于洁王耀雯马文清王建岭王育荣赵开军王春连刘丕庆
关键词:水稻水稻白叶枯病EST标记MAS
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9和抗褐飞虱基因Bph18(t)选育水稻恢复系被引量:10
2014年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粮食作物,在全世界粮食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稻瘟病、褐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危害着水稻的安全生产,培育并利用水稻抗性品种能经济有效地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培育抗性品种在水稻安全生产中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具有抗稻瘟病基因Pi9的抗病品系75-1-127为抗病亲本,以携带有抗褐飞虱基因Bph18(t)的水稻材料C4064为抗虫亲本,以性状优良的恢复系测679作为轮回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并辅以田间多代选择。在分离群体中,使用与Pi9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p B8跟踪目标基因Pi9,利用与Bph18(t)紧密连锁的标记KC16跟踪目标基因Bph18(t)。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农艺性状评价和抗病抗虫鉴定,选育出聚合了Pi9和Bph18(t)基因、对稻瘟病和褐飞虱的抗性水平接近抗病亲本或抗虫亲本的恢复系。
马文清裴庆利梁云涛刘丕庆赵开军王春连林纬杨培忠于洁
关键词:稻瘟病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被引量:44
2010年
介绍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与命名,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变异原因和基因研究概况;指出在稻瘟病菌鉴别品种、侵染机理和无毒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国际统一使用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加强稻瘟病菌对水稻地上部组织外的其他侵染途径以及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等策略,以深化对稻瘟病的研究,使稻瘟病的系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李杨王耀雯王育荣于洁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