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永军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哲学
  • 2篇哲学思想
  • 2篇社会批判
  • 2篇社会批判理论
  • 2篇洛克
  • 2篇经验论
  • 2篇交往行为
  • 2篇交往行为理论
  • 2篇哈贝马斯
  • 2篇法兰克福学派
  • 2篇范式
  • 2篇范式转变
  • 2篇传统社会
  • 1篇哲学思考
  • 1篇儒家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构建
  • 1篇生态伦理
  • 1篇天人合一
  • 1篇天人合一思想

机构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于永军
  • 2篇王增福

传媒

  • 1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胜利油田党校...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共济南市委...

年份

  • 6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从传统社会批判理论到交往行为理论
2009年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形态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到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演进。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哲学"基础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不足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创立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于永军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
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中国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观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它所体现的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加强对其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汲取我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的领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加快其构建的步伐。主要通过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其与"和谐社会"内在联系的分析,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核心理念,并论证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于永军
关键词: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生态伦理
建构和谐文化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社会的主调是和谐,而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需要和谐的文化与之相适应,构建和谐文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在倡导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如何使本土文化在全球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在中华民族内部诸多文化元素的差异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是一大课题,和谐文化的构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课题,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于永军
关键词:文化文化和谐
洛克哲学思想中的矛盾及其成因与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约翰·洛克一直被认为是西方近代哲学中典型的经验论者。然而,他的哲学思想并非一以贯之,其体系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国内学者对此缺乏认真的研究,长期把洛克定位在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调上,而对其哲学思想中的唯理论、不可知论与唯心主义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洛克哲学体系中的矛盾作一简要分析,以重新审视这些因素对后世哲学的影响及其在近代本体论与认识论史上的地位。
王增福于永军
关键词:洛克经验论
现实的个人与人的现实
2008年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现实的个人"存在于一定的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一定的现实的问题。"现实的个人"与人的现实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全面正确理解二者,对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深入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并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于永军
洛克哲学思想中的矛盾探析被引量:2
2009年
约翰·洛克一直被认为是西方近代哲学中典型的经验论者。然而,他的哲学思想并非一以贯之,其体系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国内学者对此缺乏认真的研究,长期把洛克定位在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调上,而对其哲学思想中的唯理论、不可知论与唯心主义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洛克哲学体系中的矛盾所进行的分析研究,则有助于重新审视这些因素对后世哲学的影响及其在近代本体论与认识论史上的地位。
王增福于永军
关键词:洛克经验论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从传统社会批判理论到交往行为理论
2009年
随着时代的变化、研究主题的转换,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典型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形态也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到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等诸形态的演进。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哲学"基础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不足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创立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于永军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