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幸坡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质粒FGF-2磁性壳聚糖明胶微球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超顺磁性壳聚糖FGF-2明胶微球(SPCFGM)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影响。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超顺磁性氧化铁壳聚糖纳米粒子(SPIOCNs),与质粒FGF-2结合后,用乳化交联法制备SPCFGM和不含质粒FGF-2的超顺磁性壳聚糖明胶微球(SPCG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检测SPCFGM、SPIOCNs表征,测定SPCFGM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活性,分别用等量SPCFGM、SPCGM、加入C3H10细胞培养基中,设SPCFGM组、SPCGM组、空白对照组3组细胞。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验证各组FGF-2的表达水平,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SPIOCNs微粒和SPCFGM微球都呈球形,粒径分别为(25±9)nm和(140±12)μm。SPCFGM的载药量为57.13%±5.41%,包封率为69.97%±0.04%。3组细胞无凋亡形态,SPCFGM组FGF-2蛋白水平表达较其它两组明显增高,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增高(P<0.05)。SPCFGM可释放FGF-2,并保持FGF-2的生物活性,促进C3H10细胞增殖分化,对细胞无毒副作用。
- 丁幸坡李明曹豫江杨琼何通川罗聪李海冰毕杨
- 关键词:明胶微球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
- TGF-β 3c2s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创面愈合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外伤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创面的愈合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创伤愈合时期引入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及其他影响因素。调节创伤愈合机制,即可能改变细胞外基质结构。达到预防瘢痕形成的目的。实验拟观察TGF-β3c2s2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与重塑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0/2007-0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四五周龄日本大耳白兔2只,体质量300~400g,雌雄不限;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体质量1.7-2.5kg。雌雄不限,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选取四五周龄日本大耳白兔分离培养骨髓闻充质干细胞。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每只兔耳腹侧制作2个皮肤、软骨全层缺损创面共80个。创面以自身对照为前提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创面:实验组:加入Ad—TGF-β3c2s2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加入消毒的DMEM/F12(不含胎牛血清):腺病毒组:加入Ad—TGF—β3c2s2腺病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实验评估:观察瘢痕形成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瘢痕组织的组织学形态和检测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①实验组在整个过程中无明显高出周围皮肤的瘢痕形成。其他组上皮化后。创面均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伤后45d瘢痕增生程度达高峰。明显高出皮肤表面;持续至90d左右。②实验组和腺病毒组结构较接近正常皮肤,比正常皮肤胶原排列致密。略厚: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伤后45d可见浅层组织结构排列紊乱。胶原纤维粗大呈交
- 邱林金先庆Paul A Kingston罗小辑丁幸坡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
- Sarmiento支具和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别使用Sarmiento支具和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78例,使用Sarmiento支具治疗(支具组)41例,使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克氏针组)37例,对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Sarmiento支具和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章肱,目’近端骨折的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使用Sarmiento支具治疗的41例中7例(17.07%,7/41例)发生骨折再移位,其中NeerⅡ度2例,Neerm度3例,Ⅳ度2例,更改为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11例(26.83%,11/41例)患者早期X线片出现肱骨头密度降低,经随访得到修复。使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治疗的37例中5例(13.51%,5/37例)出现针道感染,拔出克氏针后愈合;18例(48.65%,18/37例)患者早期X线片出现肱骨头密度降低,经随访得到修复。结论儿童肱骨近端NeerI度和NeerII度骨折首选Sarmiento支具治疗,NeerⅢ度和NeerIV度骨折首选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
- 牛学强丁幸坡刘福云夏冰董延召郭永成
- 关键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肱骨近端骨折
- 经皮撬拨复位穿针固定治疗小儿桡骨颈骨折25例被引量:3
- 2012年
- 笔者自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法治疗桡骨颈骨折25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1)年龄4-12岁,前臂X线或MR检查明确诊断单纯桡骨颈闭合性骨折,同意接受闭式穿针夹治疗;
- 陈江非丁幸坡王冬付艳丽
- 关键词: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穿针固定
- 胎鼠脊髓脊膜膨出抗氧化能力研究
-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MMC)胚胎末期机体抗氧化能力(Antioxidant activity),为临床MMC围手术期用外源性抗氧化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论(1)该实...
- 丁幸坡
- 关键词:脊髓脊膜膨出抗氧化能力氧自由基全反式维甲酸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患者21例,给予中医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穿刺抽吸髋关节积液、改善微循环等处理,以及患肢皮牵引制动等。结果:2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治愈19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0.4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满意。
- 赵璞丁幸坡
- 关键词:髋关节滑膜炎儿童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 股骨颈抗压强度指数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和股骨颈抗压强度指数(CSI)的关系,为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病人30例(病例组)和其他非骨折老年病人42例(对照组),测定股骨颈骨密度(BMD)、股骨颈宽度(FNW)和体重,计算出股骨颈CSI;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股骨颈CSI与髋部骨折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股骨颈CSI值越低,髋部骨折危险性越大;髋部骨折危险性大于10%时,男性髋部骨折股骨颈CSI闽值为0.035;危险性大于20%时,女性髋部骨折股骨颈CSI闽值为0.032。结论:老年人股骨颈CSI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性有关,可以作为预测髋部骨折发生的指标之一。
- 王智勇王霞陈洪安丁幸坡
- 关键词:髋骨折阈限值骨质疏松老年人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84例
-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尺侧1根克氏针桡侧 2 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的疗效.方法 2015.02-2017.02在我院治疗的84例 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手术采用C...
- 陈登山丁幸坡张传维王磊
-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
- 含hIGF-1基因腺病毒的构建及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用Adeasy系统构建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腺病毒载体Ad-hIGF-1,然后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hIGF-1序列设计PCR引物,从质粒pcDNA3.1-hIGF-1中扩增出截短型hIGF-1,亚克隆至pMD-T载体,鉴定后酶切出目的基因插入pAdtrack-CMV中构建成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hIGF-1,经Pm eⅠ线性化后采用电穿孔法转化至已包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 J5183大肠杆菌中,挑选同源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收获腺病毒,然后转染靶细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以及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hIGF-1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腺病毒Ad-hIGF-1,并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得以高效表达。结论Adeasy腺病毒系统是基因转染的高效载体系统。腺病毒Ad-hIGF-1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基因修饰的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 丁幸坡金先庆罗小辑邱林刘伟
- 关键词: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腺病毒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结合EPO-KB在骨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 骨肉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为了确定血清中能对骨肉瘤早期诊断有意义的特异性蛋白,采用SELDI-TOF-MS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完成25例骨肉瘤(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19.3岁)、16例骨软骨瘤(男9例,女7例,...
- 古建立黄满玉丁幸坡张志勇李东升郭建刚许京华
- 关键词:骨肉瘤血清指标蛋白指纹图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