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海梅

作品数:454 被引量:60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7篇期刊文章
  • 177篇专利
  • 56篇会议论文
  • 1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9篇电子电信
  • 31篇理学
  • 13篇机械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34篇探测器
  • 164篇红外
  • 88篇红外探测
  • 85篇红外探测器
  • 76篇焦平面
  • 63篇碲镉汞
  • 55篇INGAAS
  • 46篇红外焦平面
  • 44篇铟镓砷
  • 42篇焦平面探测器
  • 37篇杜瓦
  • 34篇线列
  • 30篇INGAAS...
  • 26篇钝化
  • 23篇光电
  • 22篇平面型
  • 22篇红外焦平面探...
  • 21篇ALGAN
  • 18篇退火
  • 18篇封装

机构

  • 451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中国科学院大...
  • 2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南京大学
  • 6篇江苏省光电信...
  • 5篇上海科技大学
  • 4篇上海电力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长...
  • 3篇同济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2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美国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空空导弹...

作者

  • 454篇龚海梅
  • 179篇李雪
  • 91篇李向阳
  • 90篇邵秀梅
  • 86篇唐恒敬
  • 60篇方家熊
  • 58篇李淘
  • 37篇朱三根
  • 36篇王小坤
  • 32篇张永刚
  • 31篇吴小利
  • 31篇李言谨
  • 31篇曾智江
  • 30篇刘大福
  • 28篇朱龙源
  • 28篇杨波
  • 27篇汪洋
  • 25篇张可锋
  • 24篇汤英文
  • 24篇乔辉

传媒

  • 54篇红外与激光工...
  • 39篇红外与毫米波...
  • 38篇激光与红外
  • 14篇半导体光电
  • 10篇Journa...
  • 9篇红外
  • 6篇首届全国先进...
  • 4篇物理学报
  • 4篇2004年全...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红外技术
  • 3篇功能材料
  • 3篇2003年全...
  • 3篇第二届全国先...
  • 2篇激光与光电子...
  • 2篇中国激光
  • 2篇光子学报
  • 2篇功能材料与器...
  • 2篇2004全国...
  • 2篇第三届全国先...

年份

  • 3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14篇2021
  • 10篇2020
  • 24篇2019
  • 12篇2018
  • 6篇2017
  • 17篇2016
  • 28篇2015
  • 11篇2014
  • 14篇2013
  • 13篇2012
  • 6篇2011
  • 18篇2010
  • 35篇2009
  • 34篇2008
  • 49篇2007
  • 40篇2006
  • 40篇2005
4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成冷光学的双波段杜瓦组件技术被引量:2
2023年
集成冷光学的红外探测器杜瓦封装在中波、长波红外组件研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抑制红外辐射背景、提升仪器灵敏度和集成度。提出了集成冷光学的中波、长波双波段探测器杜瓦组件,设计了一体化冷平台支撑、低漏热透镜支撑等新结构,解决了冷光学透镜组与探测器组合、双波段探测器透镜组之间高精度配准及高强度单点支撑钎焊等新工艺,建立了该冷光学集成组件杜瓦的冷面温度均匀性、双温区控制以及低热负载等关键参数。实现了杜瓦液氮热负载小于0.85 W,中波工作于73 K,冷面温度均匀性0.36 K,长波工作于65 K,冷面温度均匀性0.08 K,探测器与透镜组配准精度偏差优于±10μm,探测器光学模组间配准偏差优于±15μm。该新型杜瓦已通过一系列空间环境适应性试验验证,成功应用于风云四号系列气象卫星大气垂直探测仪中。
曾智江杨力怡杨力怡郝振贻徐琳范广宇李俊李俊李雪
关键词:光学设计
激光陶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6年
随着透明陶瓷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部分透明陶瓷成功用作激光放大介质,这为透明陶瓷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即用作激光陶瓷。本文对激光陶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作了综合评述。
王小坤曾智江朱三根龚海梅
关键词:透明陶瓷激光陶瓷激光性能
In GaAs探测器:先进航天遥感仪器之核心
2016年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及其他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2.5微米波长InGaAs探测材料及器件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实现了延伸波长InGaAs探测器的自主研发及应用演示成像,为航天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龚海梅张永刚缪国庆韦欣李雪
关键词:INGAAS航天应用探测器遥感仪器
一种测量InGaAs探测器偏振敏感响应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InGaAs探测器偏振敏感响应的装置,它由光源系统、偏振态控制系统、光阑、待测InGaAs探测器、电流放大器和示波器组成,其中偏振态控制系统由两个格兰-汤普森棱镜组成,用于产生纯净的线偏振光;待测In...
唐恒敬李永富朱耀明李淘李雪龚海梅
文献传递
不同结构长波红外探测器组件的MTF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红外探测器组件作为目标探测和成像系统的核心器件,其空间分辨能力直接影响着探测系统的成像质量.评估探测器组件空间分辨能力时,常使用调制传递函数(MTF),而不同的探测器组件结构与其MTF直接相关.介绍了一套弥散斑直径为30μm的红外小光点测试系统,采用扫描狭缝法测试不同结构红外探测器组件的MTF.测试结果表明叠层电极结构侧面存在的光响应会导致线扩散函数(LSF)展宽和次峰等现象,从而造成探测器组件MTF下降,同时0.17 mm和0.30 mm两种芯片和滤光片间距对于探测器组件MTF的影响甚微,该结果为红外探测器组件杂光抑制设计提供了参考.
汪洋刘大福徐勤飞王妮丽李雪龚海梅
关键词:调制传递函数红外探测器空间分辨率
红外探测器用多工位真空排气装置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红外探测器用多工位真空排气装置,其包括主腔体、主腔体密封阀、分子泵、插板阀、旁抽阀、机械泵及前级阀。主腔体为整个真空排气装置的公共真空室,其圆周上分布多个外接接头,将公共室分为多个排气支路。主腔体公共真空...
曹岚张海燕朱宪亮庄馥隆陆华杰龚海梅
文献传递
一种集成滤光微结构的InGaAs线列或面阵探测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滤光微结构的InGaAs线列或面阵探测器,它由InP衬底、N型InP层、氮化硅钝化层、InGaAs吸收层、P型InP帽层、P电极区、中心波长在λ<Sub>1</Sub>的Si/SiO<Sub>2</S...
李雪唐恒敬方家熊龚海梅段微波刘定权张永刚
文献传递
128×1线列InGaAs短波红外焦平面的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报道了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生长的掺杂InGaAs吸收层PIN InP/InGaAs/InP双异质结外延材料,通过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相结合制作台面、硫化和聚酰亚胺钝化、电极生长等工艺,制备了128×1台面正照射InGaAs探测器阵列.测试了器件的变温I-V、响应光谱和探测率,在278K时平均峰值探测率为1.03×1012cmHz1/2W-1.实现了128元InGaAs探测器阵列与CTIA结构L128读出电路相互连,经封装后,在室温(291K)时成功测出128元响应信号.焦平面响应的不均匀性为18.3%,并对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吕衍秋徐运华韩冰孔令才亢勇庄春泉吴小利张永刚龚海梅
关键词:探测器焦平面INGAAS钝化
质子辐照制备HgCdTe光电二极管的性能研究
1999年
用质子辐照p型碲镉汞材料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n-on-p型短波与中波光伏器件.其中中波器件的截止波长为6.5mm,黑体探测率达2.3x1010cmHz1/2W-1,量子效率为28%,其中R0A达157·cM2。C-V特性研究发现其为突变结。噪声频谱表明在低频(<300Hz)时主要由1/f噪声限制,在中频和高频时主要是白噪声限制。对辐照前后材料和器件的截止波长变化亦作出了初步解释。短波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表明器件在室温可承受15V的反向偏压。
胡新文李向阳赵军陆慧庆龚海梅方家熊
关键词:质子辐照碲镉汞光电二极管红外探测器
正照射延伸波长In_(0.8)Ga_(0.2)As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2018年
为了研究延伸波长In_(0.8)Ga_(0.2)AsPIN短波红外探测器的温度响应光电特性,采用闭管扩散的平面型器件工艺,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MOCVD)外延生长的NIN型InAs0.6P0.4/In_(0.8)Ga_(0.2)As/InAs_(0.6)P_(0.4)buf./In P材料上制备了正照射延伸波长256×1线列InGaAs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研究了探测器在不同温度下的I-V特性、光谱响应特性和探测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在小偏压下,器件的正向暗电流由产生复合电流为主逐渐变为以扩散电流为主。在260~300 K温度范围内,反向电流主要由扩散电流和产生复合电流组成,当温度低于180 K时,器件的反向电流主要为隧穿电流。室温下器件响应截止波长和峰值波长分别为2.57μm和2.09μm,峰值探测率为7.25×10~8 cm·Hz^(1/2)/W,峰值响应率为0.95 A/W,量子效率为56.9%。焦平面的峰值探测率在153 K达到峰值,约为1.11×10^(11) cm·Hz^(1/2)/W,响应非均匀性为5.28%。
邓洪海杨波邵海宝王志亮黄静李雪龚海梅
关键词:INGAAS红外焦平面变温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