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新
- 作品数:42 被引量:168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肠道菌群培养及鉴定技术探讨肠道菌群变化与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变化与老年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发生的相关性,为老年CRF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吉林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57例老年CRF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纳入者的基线资料、肠道菌群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γ–谷氨酰转移酶、肌酐、尿素、尿酸、N–末端前体脑钠肽、甲状旁腺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磷高于对照组,血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者的菌门均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观察组患者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为49.22%和43.12%,对照组分别为49.47%和42.01%;菌属均以拟杆菌属为主,分别为8.69%和9.6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线菌门(95%CI:0.015~0.391,P=0.002)、乳杆菌属(95%CI:0.224~0.577,P<0.001)、双歧杆菌属(95%CI:0.150~0.933,P=0.035)、链球菌属(95%CI:0.256~0.687,P=0.001)与老年CRF的发生呈负相关,梭菌属(95%CI:2.176~15.047,P<0.001)和肠球菌属(95%CI:1.579~7.224,P=0.002)与其发生呈正相关。结论肠道菌群变化与老年CRF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重视该人群的肠道菌群培养及鉴定,以便为诊治CRF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指导益生菌应用、制订微生态调节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 马玉杰鲁新房若文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肠道菌群老年人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对慢性肾脏病的疗效
- 2011年
-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慢性肾脏病8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均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组40例控制血压,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口服;2周后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增加为5mg,1次/d,口服;同时口服海昆肾喜胶囊2粒,3次/d。对照组40例只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方法同治疗组。每日监测血压3次,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观察期6个月~3年。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40.0%),有效19例(47.5%),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1例(27.5%),有效16例(32.5%),无效13例(40.0%),总有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内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5例(12.0%)、16例(40.0%)病情进展,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控制血压和清除体内毒素,保护残余肾功能,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 卢晓月鲁新赵毓敏赵外欧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海昆肾喜胶囊
- 组合型人工肾联合维生素B_1治疗尿毒症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及维生素B1对尿毒症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无效的RLS患者给予每周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每周2次单纯血液透析,并加用维生素B1口服,30mg,每日3次。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时检测甲状旁腺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RLS评分变化,观察该治疗方案的有效率。结果 iPTH、β2-MG水平及RLS评分于治疗1个月已有下降,治疗3个月均显著低于治疗前〔iPTH:(621.54±211.78)vs(915.20±278.32)pg/ml,P<0.05;β2-MG:(14.37±3.48)vs(21.36±5.83)mg/L,P<0.05;RLS评分:(3.13±1.24)vs(7.63±1.52)分,P<0.05〕。治疗有效率达92.0%。结论组合型人工肾结合血液透析及维生素B1是RLS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 滕彦波鲁新赵毓敏
- 关键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维生素B1尿毒症不宁腿综合征
-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观察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16例给予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同时10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通过观察其临床变化、治愈率和副作用等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体内有机磷,治疗严重并发症.用于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显著.
- 鲁新李晓秋郭伟
- 关键词:抢救疗效观察血液灌流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液净化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吉林市人民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DN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使用缬沙坦)及观察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各60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收缩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血钾、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一般及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GFR及LVE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收缩压、24 h尿蛋白、IL-6、CRP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钾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及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24 h尿蛋白、血钾、IL-6、CRP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N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更好地延缓肾脏功能恶化,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对血钾影响较小,同时有利于血糖调控。
- 李起奉刘树军鲁新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安全性
- 浙江省1992年和1995年烧伤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1998年
- 调查浙江省烧伤外科治疗现状。方法:采用问卷方法,对全省16家医院1992年和1995年住院烧伤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年共收治4679例,男3388例,女1291例,男女比为2.62:1。烧伤多发年龄为0~10岁组。77.9%病人的烧伤面积在20%以内。热液烫伤居原因之首(56.22%)。死亡64例,病死率1.37%。1992年半数致死烧伤面积(LA50)为88.9%,1995年LA50为98.5%。结论:1995年与1992年比较我省烧伤住院病人增加了12.80%,病人住院天数缩短,病死率下降。
- 王帆鲁新吴跃武
- 关键词:烧伤流行病学住院病人
- 金宝AK系列血液透析机AB吸液管清理维护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金宝AK系列血液透析机AB吸液管的清理维护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后的透析用水对透析后的AB吸液管进行处理,通过对比不同水温、浸泡时间及透析班次的AB吸液管上结晶及残留液中的离子含量,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结果随着处理水温升高和时间延长,透析液AB管上的结晶及残留被洗脱下来的量越多,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水温超过80℃、时间超过60 s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透析一班、二班、三班后进行处理时,AB吸液管上出现的结晶和残留液中的钠、钾、钙离子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最佳的处理条件为每日透析结束后用80℃的透析用水浸泡60 s,此方法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可降低透析机故障率。
- 刘铭红张海悦魏滢韩永双鲁新
- 酮酸疗法对狼疮性肾炎尿蛋白水平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研究酮酸疗法对狼疮性肾炎(LN)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的LN及非狼疮性慢性肾功能不全(NLN)患者共69例,所选患者血清尿素氮(BUN)均>9 mmol/L,血清肌酐(CRE)>178μmol/L,且无肝脏酶学异常。将LN与NLN病人随机分2组:实验组为极低蛋白饮食+α-酮酸治疗组,对照组为单纯低蛋白饮食治疗组,所有LN或NLN患者其他治疗均相同,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2月分别留取患者晨起第一次尿,混匀离心后留取上清,置于-30℃冻存,待批量检测,用酶标法定量测定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IgG水平。结果酮酸疗法治疗2月后:LN组尿ALB、TRF、IgG水平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LN组尿ALB、TRF、IgG水平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肾功能不全时蛋白尿为非选择性的,酮酸疗法对减少LN及非狼疮性CRF蛋白尿起一定作用。
- 滕彦波郭伟毕黎琦鲁新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Α-酮酸极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
- 连续性血液灌流透析及激素冲击治疗百草枯中毒伴多器官功能衰竭被引量:39
- 2008年
- 百草枯一旦被人误服后将损害多脏器,致死率很高,目前无特殊治疗。我院2000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百草枯中毒112例,47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25例给予血液滤过(HP)+血液透析(HD)及激素冲击治疗,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报告如下。
- 鲁新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液灌流激素冲击治疗
- 手热压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被引量:8
- 1998年
-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手热压伤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990~1996年收治的53例手热压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皮瓣修复疗效最佳,早期大张中厚皮片移植和晚期皮瓣修复次之,晚期肉芽创面植皮疗效最差。结论:早期扩创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是保证手功能的良好方法。
- 王帆鲁新
- 关键词:热压伤皮肤移植腹部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