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 作品数:5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对3960例增强扫描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结果 3960例患者中3951例患者顺利完成了增强扫描检查,增强扫描的成功率为99.8%。结论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注药速度、降低对比剂的渗漏。 曾小红 贾佑华 魏萍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CT增强扫描 应用护理 肝癌的MSCT动态增强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探讨肝癌动脉期最大强化率与组织病理分级、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相关性,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癌患者,术前分别应用16层CT的Testblous序列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术后肿瘤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①肝癌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在动脉期强化的斜率明显高于周边肝组织;②MVD计数、CD34与癌组织动脉期最大强化率呈正相关因素;③肝癌分化差、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微血管计数高于分化好、组织学分级低的患者。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间接判断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情况,能反映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且无创、快捷、能重复运用。根据肝癌的MSCT动态增强的征像,可间接评价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为其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王敏君 毛志群 魏萍 彭德昌 肖香佐 龚洪翰关键词:肝癌 多层螺旋CT CD34 微血管密度 人脑视皮层定位、定量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定量研究视皮层的位置、不同刺激强度的改变及不同颜色变化在视皮层的信号强度的反应。资料与方法48名受试者均接受红、绿、蓝3种颜色光(每种颜色均有4000mcd、6000mcd、10000mcd3种强度)共9次刺激。运用功能成像分析AFNI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所选层面的时间-信号强度相关图,最后将功能区与相应层面的T2WI解剖图像进行叠加显示活动区的位置、大小、分布,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图像进行比较。结果48名受试者接受刺激后在双侧枕叶视皮层均有兴奋区,绿光刺激的平均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强度比红光刺激增强17.5%左右(P<0.05),而蓝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绿光刺激增强9.6%左右(P<0.05)。6000mcd强度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4000mcd光刺激增强84%左右(P<0.05),10000mcd强度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6000mcd光刺激增强66%左右(P<0.05)。同时发现右侧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左侧光刺激增强18%左右(P<0.05),此外脑组织兴奋还见于外侧膝状体、上丘、脑干的顶盖前区、顶叶皮层等。结论通过对fMRI图进行统计学分析,证实在光的刺激下枕叶视皮层血流信号增强,3种颜色刺激中对蓝光最敏感,并且右侧信号变化比左侧多。 王敏君 王俊 毛志勇 王进华 肖香佐 龚洪翰 李枥 陈桂美 魏萍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视皮层 脑功能区病变术前运动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脑运动区病变患者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中的作用。方法20例累及运动区的脑内占位病变患者,术前采用手握拳运动block激发模式,fMRI获取运动激活信号,术前分析病变与运动区的关系及功能重组织类型。结果病变位于中央前回前或后15例,fMRI均表现为病变对侧第一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激活并向后或向前移位,病灶边缘与激活信号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9mm,平均9.6mm。病变位于中央前回5例,表现为瘤周激活3例,运动前区激活并皮层弥散激活2例。结论fMRI有助于神经外科医师在术前对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及皮层功能重组织类型有较好的认识,对运动区病变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有重要指导价值。 李东海 龚洪翰 淦作松 肖香佐 汪阳 纪玉强 李美华 王进华 庞克军 魏萍关键词:功能磁共振 运动区 脑肿瘤 术前评估 护理干预对磁共振检查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磁共振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1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临床检查中须行头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磁共振检查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干预、环境干预、心理干预等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检查的时间、一次性完成检查的成功率和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完成检查的时间为(18.00±5.23)min,干预组完成检查的时间为(16.13±5.11)min,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完成检查17例(58.62%),干预组一次性完成检查25例(86.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为62.07%,干预组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为20.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缩短患者检查时间,提高患者头部磁共振检查的成功率,减轻检查时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磁共振检查时临床应用。 曾小红 贾佑华 魏萍关键词:护理干预 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