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作品数:14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使用微型钢板和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例Lisfranc损伤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型钢板或空心螺钉)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根据AO分型:A型2例,B型5例,C型4例。所有损伤均为闭合性且无颅脑外伤及其他合并伤,在伤后7~14d(平均8.8d)手术,术前、术后功能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足踝矫形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的踝-后足功能评分量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4~26个月的随访(平均21.2个月),复查足正斜位X线片均提示获得解剖复位,术后8周患者VAS评分为(0.74±0.21)分低于术前(8.12±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9,P<0.05)。按照AOFAS评分,术后12个月优4例,良5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1.82%,高于术前良3例,一般6例,差2例,优良率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伤口感染,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结论使用微型钢板或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能够获得解剖复位并重建正常的Lisfranc关节结构及修复损伤的韧带。此种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林昊 蔡鸿儒 蔡鸿儒 许志贤 高翔 张旭鸣关键词:LISFRANC损伤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应用单侧与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及双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53例单节段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无脊髓神经损伤),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穿刺组(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及双侧穿刺组(双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术中操作情况如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时间及骨水泥用量。结果:本组53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22个月,术后两组病例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度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两组病例在术后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穿刺组较单侧穿刺组骨水泥用量多,手术时间长(P<0.05)。结论:采用经单侧穿刺入路手术时间方面优于双侧穿刺入路,双侧穿刺入路骨水泥用量较多,填充量较单侧穿刺组满意。 高翔 张旭鸣 何武兵 林昊 许玮后路颈椎管单开门减压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受伤机制以及后路单开门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患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脊髓功能JOA评分的变化。结果本组23例术后随访3个月到2年,平均1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12分,平均分为7.2;术后12周评分为3~16分,平均为11.6分,术前术后评分二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术后23例患者四肢肌力及运动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脊髓功能恢复。 高翔 张旭鸣 何武兵 林昊 李琪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JOA评分 单节段A型胸腰段骨折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同长节段跨伤椎固定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应用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同长节段跨伤椎固定的疗效。方法对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5例单节段A型胸腰段骨折患者(无脊髓神经损伤)行随访调查研究,根据最终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短节段组(n=21)和长节段组(n=24)。短节段组患者采用短节段经伤椎固定的手术方式,长节段组患者采用长节段跨伤椎固定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结果 45例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到3年,平均2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度、伤椎高度压缩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短节段组患者的Cobb角度(7.3±1.9)°低于长节段组(1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5,P <0.01);短节段组患者的伤椎高度压缩率(9.1±2.6)%低于长节段组(1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5,P <0.01);短节段组患者的JOA评分(24.22±2.36)分,高于长节段组(21.36±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6,P <0.01);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53,P> 0.01)。结论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较长节段跨伤椎固定术后近期伤椎高度丢失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 高翔 张旭鸣 何武兵 林昊 许玮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JOA评分 联合内镜诊断模型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全新联合内镜诊断模型在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中高发区多家医院疑诊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患者共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组和炎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对比超声内镜(EUS)、碘染色素内镜及放大电子染色内镜(ME-NBI)在早期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建立多种联合内镜诊断模型,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种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依次为93.6%、83.2%及73.6%;特异度分别为37.0%、25%及55.6%;准确度分别为86.4%、82.0%及72.8%。单因素分析显示各内镜下表现(浸润深度、IPCL分型、碘染情况、草席征)对早期食管癌有鉴别意义(P<0.05)。在校准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等因素后,纳入上述影响因素的联合内镜诊断模型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6%、89.1%和80.6%,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结论多种内镜联合诊断明显优于单一的内镜检查方法,结合EUS、ME-NBI、碘染色素内镜的联合内镜诊断模型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性。 杨长青 陈雅华 洪璐 郑金辉 陈洋洋 杨士杰 高翔 梁玮关键词:早期食管癌 超声胃镜 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策略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17例;年龄16~65岁,平均38.2岁。其中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18例,合并血气胸、创伤性湿肺、多发肋骨骨折及心脏挫伤12例,合并骨盆骨折11例,合并严重口腔颌面部损伤9例,合并四肢骨折15例;GCS≤8分,ISS≥16分。结果 6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0例(46.2%),轻度残疾12例(18.5%),重度残疾8例(12.3%),植物生存状态及自动出院6例(9.2%),9例死亡(13.8%)。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伤情重且复杂,病死率及致残率高,采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损害控制外科原则,优先处理重型颅脑损伤,结合重症综合治疗,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林昊 高翔 蔡鸿儒 柯铁 许志贤 张旭鸣关键词:多发伤 颅脑损伤 3D打印技术辅助中上胸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在中上胸椎"分水岭"区域损伤(T3~7)椎弓根置钉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6-02手术治疗的7例T3~7骨折或脱位。对患者进行薄层CT扫描,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中上胸椎实体模型,在模型上标定需固定节段的椎弓根钉进钉点(Magerl法),测量每一个节段螺钉的直径、长度、内倾角、头倾(尾倾)角,然后选择合适的椎弓根钉模拟置钉。结果本组共置入56枚椎弓根钉,按目前通行的评估椎弓根钉准确性的方法,在CT平扫的影像上对椎弓根穿透的程度进行分级:0级33枚,1级18枚,2级4枚(穿破外侧壁),3级1枚(穿破外侧壁,未造成不良后果),准确率91.1%。结论对于中上胸椎椎弓根置钉困难的患者,尤其是需要长节段置钉时,可以在3D打印的实体模型上模拟置钉,选择安全、有效的椎弓根钉,提高徒手置钉准确率,缩短了年轻医师的学习曲线。 许玮 张旭鸣 林昊 柯铁 蔡鸿儒 高翔关键词:椎弓根钉 颈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35例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方法对35例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处理后进行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手术在伤后4~7天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均稳定后进行。20例行前路减压手术,15例骨折脱位严重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X线片复查示28例颈椎骨折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植骨融合处愈合良好无畸形,神经症状12例完全恢复,10例有I级以上恢复,6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颈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在采取损伤控制原则后,应尽早行颈脊髓损伤手术,可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林昊 张旭鸣 高翔 柯铁 邱美光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患者 颈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减压手术 前后联合入路 救治成功率 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THA术后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3-02—2016-08初次单侧THA手术患者78例,观察组38例于术前15 min静脉滴注1次氨甲环酸(15 mg/kg),术后3 h再次按该剂量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均未使用氨甲环酸。结果观察组术后7例输血,对照组术后21例输血;观察组输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FIB、PT、APTT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症状性肺栓塞。结论术前15 min与术后3 h静脉滴注等剂量(15 mg/kg)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THA失血量和输血量,并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风险,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林昊 蔡鸿儒 高翔 许志贤 柯铁 张旭鸣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围手术期 静脉滴注 失血量 双固定锚钉系统微创治疗成人胫骨结节撕脱骨折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9例成人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微创切开复位双固定锚钉系统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本科室从2011年9月至2017年2月中的9例成人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特点,使用微创切开复位骨折,用双固定锚钉系统固定治疗。9例患者依据Ogden分型,ⅠB型3例,ⅡA型5例、ⅢA型1例;其中男8例,女1例,左侧7例,右侧2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3.6岁;随访时间为9~18个月,平均13.7个月。评价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随访X线表现、术后膝关节HSS(hospital for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评分。结果全部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一期愈合,末次随访膝关节屈曲度平均125°,HSS评分都为优,平均(95.0±0.1)分。结论微创切开复位并用双固定锚钉系统固定治疗成人胫骨结节撕脱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左安 林昊 林昊关键词:成人 胫骨 骨折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