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杨

作品数:86 被引量:46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滑坡
  • 13篇地质
  • 11篇地质灾害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值模拟
  • 10篇滑体
  • 9篇岩溶
  • 9篇灾害
  • 8篇滑坡灾害
  • 7篇动力学特征
  • 7篇远程
  • 6篇地震
  • 6篇灾害链
  • 6篇碎屑
  • 6篇危岩
  • 5篇动力学
  • 5篇山体
  • 5篇碎屑流
  • 5篇发育
  • 4篇岩体

机构

  • 8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1篇长安大学
  • 20篇中国地质环境...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四川省地质调...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环境...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作者

  • 86篇高杨
  • 69篇李滨
  • 26篇贺凯
  • 23篇殷跃平
  • 7篇冯振
  • 7篇赵超英
  • 5篇王文沛
  • 4篇王猛
  • 4篇褚宏亮
  • 4篇朱赛楠
  • 3篇张晗
  • 3篇王磊
  • 2篇代贞伟
  • 2篇王晨辉
  • 2篇邢爱国
  • 2篇赵瑞欣
  • 2篇李壮
  • 2篇陈云霞
  • 2篇李军
  • 1篇刘健

传媒

  • 13篇地质力学学报
  • 10篇中国地质灾害...
  • 8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中国岩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水电与抽水蓄...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5篇2024
  • 6篇2023
  • 15篇2022
  • 14篇2021
  • 18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震条件下西藏则隆弄沟高位滑坡失稳特征研究
2024年
西藏则隆弄沟物源位置高、强度低,历史上因强震失稳后发生过崩滑。为探究强震对1950年则隆弄沟的动力响应特征,文章采用FLAC3D的动力模拟方法进行演算,并输入双向米林地震加速度记录。结果表明:其动力响应较复杂,受控于坡体形态、材质、地震波强度和频率等因素,在靠近海拔4000 m处冰碛物出现挤压破裂,而不是位于最前端的冰碛物前缘;在海拔5500 m时冰碛物与花岗片麻岩之间的切应变增量达到最大,远高于冰碛物后缘;该斜坡存在一条滑面且已经贯通,范围为海拔4000~5800 m,失稳类型为拉-剪。为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失稳形态的影响因素,引入共振的概念,使用公式计算及不同频率简谐波激励,得到该坡的固有频率处于0.09~1.89 Hz之间,其中4400~5500 m固有频率为0.2~0.6 Hz。而加速度放大效应受固有频率的影响,地震波主频与坡体海拔4400~5500 m固有频率重合度较高,产生同频共振现象,放大效应明显。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材质中的放大效应不同,冰碛物放大效应弱于花岗片麻岩。
刘俊辰王文沛高杨万佳威高少华
关键词:固有频率同频共振
西藏色东普沟2024年两期冰川泥石流堵江灾害发育特征研究
2024年
色东普沟位于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特大堵江链式灾害的频发区,严重威胁着边疆建设的地质安全。文章主要针对2024年4月15日和5月14日两次堵江灾害事件开展详细研究,全面分析了灾害形成过程、主要成因和发展趋势。通过水位监测、地震动监测、直升机调查、高原无人机航测等方法,识别和分析了两次堵江灾害的形成发展过程,发现灾害运动时间可达8 min,堵江成坝时间大于10 h,第二次灾害相对更为严重,形成的堰塞湖未完全溃决,严重加剧了雅鲁藏布江干流河道的淤堵。从地形和地质条件、地震因素、气候因素等方面对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色东普沟地形高差大、岩体结构破碎、沟道内巨厚层松散堆积体物源丰富,为灾害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春夏交替过程中的气温上升导致冰川消融加快和水动力作用增强,触发了堵江灾害链的发生。通过综合遥感数据解译,发现色东普沟已进入堵江灾害链活跃期,2018年特大堵江灾害造成了雅鲁藏布江河流地貌发生巨大改变,而之后至今的大规模堵江事件导致河道淤积更加严重,形成巨型堰塞坝体的风险不断增大。最后,文章针对色东普沟高位远程灾害堵江溃决、监测预警、减灾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万佳威高浩源高杨肖金城李军李江山李浩文
关键词:冰川泥石流灾害成因
一种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变量的获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变量的获取方法,首先在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层时,将冲击力分为竖向冲击力和切向冲击力,采用Hertz弹性接触理论获得竖向冲击力,采用基底摩擦阻力理论获得切向冲击力;采用莫尔库仑剪切破坏屈服准则获...
高杨李滨殷跃平高浩源
文献传递
基于结构性覆岩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
本发明属于矿山开采技术领域,涉及基于结构性覆岩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在考虑了覆岩岩体结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及矿层埋深等因素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获取冒落带高度H<Sub>i</Sub>,并采用“三铰拱结构”力学...
李滨李军高杨殷跃平贺凯万佳威
考虑颗粒状态转化的高位远程滑坡数值模拟方法被引量:2
2023年
高位远程滑坡运动过程复杂,滑体状态多变,动力学机制和反演预测技术一直是防灾减灾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技术研发,揭示高位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基于密集程度的多态转化动力过程,综合SPH和DEM算法提出基于动力学本构转化的滑坡后破坏(LPF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实际滑坡视频分析和颗粒滑槽试验记录,认为滑坡运动中具有一定空间效应,滑体颗粒呈现了浓密态、稀疏态、超稀疏态,颗粒状态是时刻变化和相互转化的;(2)采用体积分数作为离散颗粒数量和颗粒状态转化的判别标准,提出不同动力学本构求解滑坡运动中不同状态的数值计算方法和临界体积分数取值;(3)基于多态转化理论的宏观连续介质算法反演了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碎屑流实际案例,模拟结果同实际堆积结果基本一致;(4)LPF3D数值模拟方法在计算滑坡后破坏的运动过程,实现了颗粒状态转化和满足实际颗粒数量的高效计算,并提高了计算收敛稳定性,计算优势明显。综上研究,认为在高位远程滑坡风险调查与动力过程研究分析中,应当充分考虑滑体颗粒状态变化和实际颗粒数量的影响,滑坡后破坏LPF3D数值模拟方法为高位远程滑坡的风险评估预测提供了高效和定量化的可选方法。
高杨殷跃平殷跃平李滨吴伟乐
关键词:边坡工程
采动作用下岩溶山体深大裂隙扩展贯通机理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岩溶坡体裂隙的扩展贯通是造成坡体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为研究采动作用下高陡岩溶坡体随裂隙扩展贯通的失稳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数值模拟,研究了采动作用下坡体裂隙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动作用对岩溶坡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煤层上覆岩体新生裂隙的发育以及诱发坡体原有裂隙的扩展;坡体内部裂隙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时空效应,裂隙带高度随着采空区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坡体原有深大裂隙对坡体的破坏具有控制作用,坡体破坏时崩滑体沿着主控裂隙发生滑动;二维模型显示,含深大裂隙岩溶坡体在采动作用下形成类似"悬臂梁结构",悬臂梁结构沿着主控裂隙发生断裂,坡体中间软岩被挤出,最终主控裂隙与临空面扩展贯通,坡体发生崩塌破坏。
杨忠平蒋源文李滨李滨高杨刘新荣
关键词:裂隙离散元采空区
地震作用下西藏易贡滑坡动力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是地震滑坡的高易发区,发生过多期地震滑坡。以西藏易贡滑坡为例,运用FLAC^3D有限差分方法,对滑坡所在山体进行频响特征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地震波作用下的放大效应开展研究,最后对近场强震条件下山顶潜在崩滑体稳定性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发现:易贡山体整体卓越频率处于较低值,山顶卓越频率主要集中在1 Hz以下、山顶两侧卓越频率在2~6 Hz之间;在地震波作用下,易贡山体顶部及两侧出现不同程度放大,山体内部沿高度向上呈先增后减、进而再次增大的变化趋势,其计算结果与频响特征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静力条件下,潜在崩滑体基本保持稳定,其安全系数为1.27,但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结果却表明其发生了失稳破坏;在考虑水平向和竖向加速度同时输入的近场强震条件下,崩滑体稳定程度将进一步下降,因此需加强近场强震条件下山体的风险分析及预测。
刘铮李滨贺凯贺凯王文沛
关键词:强震动力响应稳定性分析
高位远程滑坡冲击铲刮效应研究进展及问题被引量:19
2020年
冲击铲刮效应一直是中国西南山区高位岩质滑坡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开展大量的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目前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国内外高位远程铲刮型滑坡的典型案例入手,总结了高位远程滑坡的冲击铲刮模式主要有嵌入铲起模式、裹挟刮带模式、冲击滑移模式和冲击飞溅模式;提出了在高位滑坡冲击铲刮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并在理论解析、数值计算、人工智能和风险预测方面对今后的冲击铲刮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目的是为冲击铲刮效应响应下的高位滑坡成灾模式和动力学特征分析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为高位远程滑坡动力研究、科学防灾减灾和科学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高杨李滨李滨贺凯刘朋飞
关键词:动力特征
新疆伊宁县克孜勒赛滑坡成灾机理和动力学特征被引量:11
2018年
在对克孜勒赛滑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了该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冰雪融水和短时强降雨入渗。利用滑坡运动全过程演化方法,概化其孕灾模式:冻胀作用致使黄土节理裂隙扩大→山脊两面临空,后缘拉应力集中,加剧了节理裂隙受拉扩张程度→气温回升,融水入渗,滑体增重→短时强降雨触发滑坡失稳。在此基础上,通过滑坡动力学模型DNAW模拟,选取FVF模型对该滑坡的运动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滑坡的前后缘运动速度、滑体形态变化等运动特征要素。这些为西北地区类似的黄土滑坡的成灾机理及运动特征分析提供参考,进一步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杨龙伟魏云杰朱赛楠王文沛邵海高杨
关键词:黄土滑坡成灾机理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
贵州省六盘水水城高位远程滑坡流态化运动过程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高位远程滑坡是中国西南山区常见的一类灾难性地质灾害,其发生往往伴随有碰撞解体效应,导致滑体碎裂化,转化为碎屑流或泥石流,具有流化运动堆积的特征。2019年7月23日发生于中国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鸡场镇滑坡是典型的高位远程流态化滑坡,滑坡前后缘高差430 m,水平运动距离1340 m,堆积体体积200×10^4m^3,导致21幢房屋被掩埋,51人遇难。基于野外详细调查和滑前滑后地形对比,采用DAN-W软件对水城滑坡的整个运动堆积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水城滑坡在滑源区残留堆积体厚度最大为27 m,堆积区最大堆积厚度为15 m,滑坡碎屑流前缘最大运动速度为27 m/s,最大动能为6.57×10^6J;滑坡高位剪出,由于势能转化为动能,滑坡快速达到速度峰值,并铲刮地表松散土层;由于强降雨,滑体高速运动使基底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导致基底摩擦力下降,降低能量损耗,滑体解体促进颗粒流化运动,减少了摩擦,也是滑坡远程运动的重要原因。
李壮李壮高杨高浩源贺凯刘铮赵志男
关键词:流态化动力学特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