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国平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外交
  • 2篇美国外交
  • 1篇中国软实力
  • 1篇实用主义
  • 1篇特权
  • 1篇主义
  • 1篇威胁论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战争
  • 1篇历史考察
  • 1篇立场
  • 1篇美国实用主义
  • 1篇经济手段
  • 1篇非裔美国人
  • 1篇分化

机构

  • 5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顾国平
  • 1篇孔祥永
  • 1篇梅仁毅

传媒

  • 2篇国际论坛
  • 1篇世界民族
  • 1篇美国研究
  • 1篇东南亚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国集团”构想的历史考察被引量:7
2011年
"两国集团"这一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对外关系话语中出现以来就不断重现,迄今为止,已先后出现过美德、美日、美欧和美中四个版本的"两国集团"论。美国学者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对象国与美国共同分担国际责任,这表明美国战略家对国际体系力量变化的敏感及其在对外政策判断上的开放性。"两国集团"的四个版本呈现出了巨大的相似性,都出现在美国面临国内外困境而对象国正在蓬勃崛起之际,其实质是美国在以其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中要求对象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帮助美国以最小的代价维护霸权。
顾国平梅仁毅
关键词:美国外交历史考察
“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的缺陷——以东南亚为例
2013年
近年来,在中国同东南亚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政界和学界有不少人士颇为热衷于"中国软实力威胁论"。本文从近十几年美国和中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反应等方面入手,对这一新版威胁论的分析框架提出质疑:美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相对下降主要是由美国自身政策以及东南亚各国在外交上的战略选择引起的;"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的缺陷在于夸大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回避美国自身政策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忽视东南亚国家的自主性。
顾国平
美国实用主义外交与二十国集团:危机应对与议程主导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从实用主义视角解读在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美国的政策。美国不囿于抽象原则、注重实际效果的实用主义外交使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基于其国际体系构建者的身份和特权化被动为主动,将新兴市场国家吸纳入二十国集团,动员全球力量为经济复苏做出努力。此外,美国还最大程度地主导了二十国集团峰会的议程。但是,美国实用主义思想中所固有的对当前政策实效的关注也使其丧失长远视野,忽视别国的利益诉求。对于二十国集团的长期发展来说,美国外交中的实用主义构成了重大障碍。
顾国平孔祥永
关键词:美国外交实用主义
“文化战争”中非裔美国人的立场与分化被引量:3
2014年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战争"这一概念成为了很多学者观察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透过堕胎和肯定性行动两个文化"战场",考察非裔美国人同美国白人的立场分歧及其内部的态度分化。鉴于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结构中的独特地位、特色鲜明的思想传统及其内部逐渐产生的分化,他们在美国国内文化和社会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呈现出双重特色,既表现出基于传统的种族界线而显现的与其他族裔的不同立场,又出现了基于内部不同阶层的经历和价值观而划界的内部立场的分化与重组。
顾国平
关键词:文化战争非裔美国人立场分化
美国对华经济政策中的经济和非经济手段被引量:2
2013年
美国在对华经济政策中不仅动用了包括进口限制、出口扩张和汇率在内的经济武器,还使用了众多的非经济手段:经贸问题政治化;在贸易逆差和汇率等问题上移花接木,把中国作为美国自身经济问题的替罪羊;要求中国为全球经济平衡和美国的经济霸权承担更大责任;诋毁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等。美国不仅透过现实主义的视角审视对华经贸关系,强调相对收益,而且还以现行国际体系构建者的身份,充分利用体系赋予的特权和强势话语,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中国的行为进行"规范"。
顾国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