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旭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麻诱导期发生返流误吸一例诊治体会
-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体重66kg,因'腹痛腹胀并停止排气排便4天'于2014年2月6日入院,2月前因'左腹股沟疝'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昏迷2天,并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此次入院查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行保守...
- 霍旭芳
- 文献传递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VAS评分及Ramsay评分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VAS评分及Ramsay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12月收治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1℅盐酸利多因局部麻醉以及0.15μg/kg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接受1℅盐酸利多因局部麻醉以及0.15μg/kg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在手术过程中进行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在手术结束的前5min停止,分析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结果套管针插入及骨水泥注入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较低,镇痛满意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msay评分中,观察组2分、3分、4分的例数分别是6、24、5,镇静满意率100%,对照组1分、2分的例数分别是18、17,镇静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镇静满意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镇痛、镇静效果较好。
- 霍旭芳赵艳高鸿
- 关键词:舒芬太尼
-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LC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TCI组(A组)和恒速输注组(B组),每组20例。A组以丙泊酚3μg/ml和雷米芬太尼4ng/ml为初始血浆靶浓度输注诱导;B组以丙泊酚1.5mg/kg和雷米芬太尼1μg/kg静注诱导,然后分别将两药以0.1mg.kg-1.min-1和0.2μg.kg-1.min-1维持。术中根据需要调节两药靶浓度或输注速度,术毕即停药。观察两组各时点MAP、HR、手术时间、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总用量。结果A组MAP及HR变化小于B组;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A组略短于B组;A组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LC术中使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TCI比恒速输注用药容易维持循环稳定,并可减少用药量。
- 赵艳张俊霍旭芳
- 关键词: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
- 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停药顺序对成人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不同的停药顺序对成人经腹胆囊切除手术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经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4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血浆浓度在2~3 mg/L、瑞芬太尼的血浆浓度在3~5μg/L持续泵入,七氟醚0.7~1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持续吸入;根据停药顺序分为先停丙泊酚组(A组)和先停七氟醚组(B组),观察入室后(T0)、拔除气管导管时(T1)、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2)、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观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较B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结论: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成人经腹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时,两种停药顺序对麻醉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
- 霍旭芳高鸿赵艳
-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醚胆囊切除术苏醒质量
- 抑肽酶和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抗炎作用的比较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比较抑肽酶和乌司他丁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选择6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ASA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抑肽酶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于ECC前15min(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min(T2)、ECC结束后30min(T3)、ECC结束后60min(T4)4个时点取颈内静脉血测定下列指标:血浆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分析3组各时点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3组血浆IL-6、IL-8、IL-10、TNF-α浓度在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T1时点(P<0.01);血浆IL-6、IL-8、TNF-α浓度在T2、T3、T4时点U组明显低于A、C组(P<0.05,P<0.01),A组明显低于C组(P<0.05);血浆IL-10浓度在T2、T3、T4时点U组、A组明显高于C组(P<0.05,P<0.01),U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在ECC中都能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并可上调抗炎因子表达。乌司他丁在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方面强于抑肽酶,而抑肽酶上调抗炎因子表达的作用优于乌司他丁。两者都可有效抑制ECC诱发的炎性反应。
- 赵艳张俊彭星霍旭芳余红岚孔航史丽绢
- 关键词:体外循环乌司他丁抑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