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雍永源

作品数:21 被引量:12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质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南北向
  • 3篇南北向构造
  • 3篇矿床
  • 3篇花岗岩
  • 3篇藏东
  • 3篇成矿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化学
  • 2篇找矿
  • 2篇西藏冈底斯
  • 2篇金矿
  • 2篇金属矿
  • 2篇构造环境
  • 2篇冈底斯

机构

  • 20篇成都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1篇雍永源
  • 5篇王洁民
  • 4篇李永灿
  • 3篇李光明
  • 3篇向天秀
  • 3篇贾保江
  • 2篇林仕良
  • 2篇高大发
  • 1篇丛峰
  • 1篇贾宝江
  • 1篇王高明
  • 1篇黄瀚霄
  • 1篇刘波
  • 1篇陈福忠
  • 1篇杜光树
  • 1篇刘宝田
  • 1篇郑海翔
  • 1篇冯孝良
  • 1篇牟传龙
  • 1篇王义昭

传媒

  • 7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地球学报(中...
  • 1篇青藏高原及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1
  • 3篇199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板块剪式汇聚加地体拼贴——中特提斯消亡的新模式被引量:20
2000年
中特提斯是中生代中晚期存在于南、北大陆之间的海洋。该海洋在晚白垩世消亡后 ,遗留长千余公里的班公湖 怒江板块结合带。在大量研究成果中 ,对中特提斯如何消亡这一重大问题至今分歧甚大。不少研究者持洋壳俯冲消亡 (东太平洋模式 )观点 ,但在俯冲方向上却有向南或向北之别。笔者则认为中特提斯是一个具有众多互不相通、时代早晚不同的狭窄洋盆的特殊海洋 ,其消亡过程中根本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洋壳俯冲 ,故提出剪式闭合加地体逐次拼贴的盆内聚敛消亡模式 ,即中特提斯的消亡由早侏罗世晚期羌塘 三江板块与冈底斯 念青唐古拉板块及其中的嘉玉桥 怒山地体 ,首先在东段无俯冲汇聚开始 ,中、西段此时基本上仍处于扩张状态 ,地体裂离与新的狭窄小洋盆产生同时进行 ,中特提斯呈东闭西张的剪刀状。中晚侏罗世 ,中西段北侧出现构造地体往羌塘 三江板块拼贴与南部地体裂离出新地体的复杂局面。至早白垩世末 ,新老地体拼贴、裂离过程结束 ,呈剪刃状的南、北两个板块逐渐拼合 ,中特提斯的中、西段主体亦相继消亡 ,仅余西南部部分海域。白垩纪末 ,由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大规模俯冲的强力推动 ,冈底斯 念青唐拉板块和羌塘 三江板块完全汇聚并发生陆 陆碰撞 ,中特提斯在洋壳和过渡型地壳褶皱、冲断的盆内汇聚和碰撞造山?
雍永源贾宝江
西藏赛北弄锡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前言赛北弄锡矿位于昌都北西类乌齐县类乌齐区南西约5 km 的赛北弄—马部果一带,有简易公路通往类乌齐区及30km 外的县城。矿区由西沟口、西山、东坡和马部果四个矿化段组成,面积达6 km,西与长毛岭锡矿化区相邻,东与娘涌...
向天秀贾保江雍永源王洁民李永灿
文献传递
对《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北岸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的商榷被引量:17
2003年
李才夏代祥王义昭雍永源郑海翔周详刘鸿飞蒋光武万永文胡敬仁
关键词:蛇绿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年代学
西藏班戈县拉青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年龄被引量:8
2013年
拉青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属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岩浆岩发育,矿化二长花岗岩为其成矿岩体。对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4.24Ma±0.87Ma,表明拉青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A/CNK值为1.15~1.17、A/NK值为1.53~1.59,为过铝质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较弱。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R1-R2图解及Rb-(Yb+Nb)图解表明,拉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矿产资料初步认为,二长花岗岩体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消减闭合后羌塘板块与冈底斯板片碰撞拼合阶段,拉青矿床即是该同碰撞背景下形成的与二长花岗岩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
董磊李光明黄瀚霄雍永源
关键词:LA-ICP-MSU-PB测年地球化学班公湖-怒江
西藏金矿地质
杜光树冯孝良陈福忠刘宝田雍永源
西藏采金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但专业性金矿地质工作一直很薄弱,研究程度甚低,资源情况不明。民主改革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西藏金矿的地质和科研工作。“西藏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出版专著为),为在青藏高原地区找金提供...
关键词: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方向青藏高原
藏东喜马拉雅期A型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被引量:2
1999年
藏东喜马拉雅期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玉龙斑岩铜(钼) 矿带西侧。众多碱钙性小斑岩体构成一个走向NNW的花岗岩带。主要岩性有碱长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碱长正长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侵位时代为喜马拉雅期(KAr 年龄值为36~45 Ma) ,侵位时的构造环境为造山后板内走滑变形环境。
林仕良雍永源
关键词:岩石化学A型花岗岩喜马拉雅期
青藏高原西南部南北向构造研究的新见解被引量:12
2012年
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南北向构造,是高原新生代陆内汇聚变形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中外学者40余年研究,至今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并形成了一些共识,也存在若干分歧。作者对南北向构造研究及某些共识的不同意见是:①南北向构造不仅有伸展构造形迹,还有褶皱、逆断、叠加等挤压构造形迹;②不能用裂谷系代表所有的伸展构造,也不能用裂谷系、地堑系等伸展构造名称代表高原西南部的全部南北向构造形迹。建议采用"南北向构造"这一包容性强的中性名称;③南北向构造最早产生于始新世-渐新世;④首先产生南北向伸展构造的是藏北羌塘-青南地区而非喜马拉雅地区;⑤大致在渐新世末-中新世初,青藏高原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东西挤压应力场,生成了各式挤压构造变形形迹。本文的新见解既丰富了南北向构造的成份与内涵,又可以此将南北向构造划分为早期(E2-3)伸展、中期(E3末-N1初)挤压、晚期(中新世及以后)再伸展3个发生、发展期。
雍永源
关键词:青藏高原南北向构造
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南北向构造及其意义
在西藏及青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展布着一系列走向近南北(0°-15°)的南北向构造,该组构造与人们熟知的近东西向构造横跨、交叠构成棋盘格式组合,给本已复杂的青藏高原构造增添了更加复杂的内涵。该南北向构造由七条以上的近...
雍永源
关键词:青藏高原南北向构造
文献传递
羌塘及可可西里地区几个重要地质、构造与资源问题
2004年
笔者根据在羌塘及可可西里地区多年地质工作经验所获 ,结合该地区的其他地质资料 ,归纳总结出该地区具有重大地质意义的几大问题———羌塘盆地有无基底出露 ?玛尔果茶卡东山的片岩和辉橄岩 ,龙木错 -双湖板块结合带 ,南北向构造 ,新生代火山岩 ,羌塘盆地主体部分缺少早白垩世沉积 ,以及意义重大的接触关系 ;
雍永源
关键词:地质羌塘
云南鲁史取得找金突破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开展精准填图,在云南凤庆鲁史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中发现金矿化体。并在黄铁矿化灰岩矿石的重砂矿物中发现自然金,呈不规则粒状和树枝状,粒度为0.04~0.2mm,成色在98%左右。另外,在方解石脉中也发现次圆状包裹金,金中含椭圆状黄铁矿包裹体。自然金的发现,表明金矿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支撑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丛峰刘军平黄晓明肖高强雍永源范文玉牟传龙王保弟
关键词:灰岩自然金黄铁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