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云华

作品数:90 被引量:38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0篇肝炎
  • 29篇慢性
  • 28篇重型
  • 26篇病毒
  • 25篇乙型
  • 23篇乙型肝炎
  • 18篇重型肝炎
  • 16篇毒性肝炎
  • 16篇病毒性
  • 16篇病毒性肝炎
  • 15篇病理
  • 14篇慢性乙型
  • 13篇人工肝
  • 12篇疗效
  • 12篇慢性乙型肝炎
  • 10篇慢性重型
  • 8篇血浆
  • 8篇重型病毒性肝...
  • 7篇丙型
  • 7篇丙型肝炎

机构

  • 76篇解放军第81...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市传染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八五...
  • 1篇淮安市第四人...
  • 1篇鞍山市传染病...

作者

  • 90篇隋云华
  • 62篇何长伦
  • 52篇许家璋
  • 50篇汪茂荣
  • 37篇高蕾
  • 26篇杨志国
  • 13篇乐美兆
  • 10篇乔飞
  • 9篇盛云峰
  • 9篇韩振红
  • 8篇徐静
  • 7篇张宇兵
  • 7篇耿家宝
  • 6篇姚静娟
  • 6篇张馨
  • 5篇汪朝晖
  • 4篇鞠九龙
  • 4篇董源
  • 4篇李善贵
  • 3篇程岩

传媒

  • 13篇实用肝脏病杂...
  • 11篇江苏医药
  • 11篇肝脏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人民军医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3篇东南国防医药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1篇2002
  • 18篇2001
  • 8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5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电解质状况。随机抽取30份置换用血浆同时作相应检测。观察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加以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胆碱酯酶、胆固醇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血糖、血氨显著增高(P<0.01),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置换用血浆中糖、氨含量明显增高,钾、钠、氯浓度偏低或降低,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极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全身不适、肌肉抽搐19例次(8.1%),穿刺部位淤斑和出血42例次(17.9%),恶心、呕吐5例次(2.1%),过敏反应48例次(20.4%),一过性低血压6例次(2.6%),分别经补充钙剂或凝血因子、给予甲氧氯普胺或地塞米松、调整进出体内血液流速等加以防治。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状态,妥善预防与处理治疗中并发症是确保该疗法安全性所必需的。
高蕾汪茂荣隋云华何长伦季付红胡玲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HBV DNA定量与乙型肝炎临床关系探讨
2001年
饶江宁隋云华杨志国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DNA定量检测
利用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进行生物人工肝的体外测试
2002年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在生物人工肝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血浆置换手术中无菌收集的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作为重型肝炎模型,在体外研究了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对量出液生化指标及药物转化代谢的影响。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的处理后,置出液中的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血糖、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出现下降,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增加,加入置出液中的氨茶碱浓度迅速下降。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能反映出生物人工肝对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产生的影响及对药物的转化代谢活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可作为重型肝炎模型,在研究生物人工肝的疗效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汪茂荣许家璋何长伦隋云华鞠九龙
关键词:生物人工肝重型肝炎
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2006年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mg,胸腺肽10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使用12周后口服12周。对照组使用α干扰素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胸腺肽100mg,肌肉注射,每周2次,用24周。两组患者均为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者。HB-sAg、HBeAg、HBcAb阳性,HBVDNA≥10^5拷贝/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0U/L。结果治疗24周,苦参素组52例中39例(75.0%)ALT正常,干扰素组48例中38例(79.2%)ALT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素组HBeAg、HBVDNAM例(59.6%)转阴。干扰素组HBsAg转阴1例(2.1%),HBeAg27例转阴(56.2%),HBVDNA29例转阴,占60.4%。两组病原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随访12—24周,苦参素组31例近期治愈者18例(58.1%)复发,ALT升高,HBeAg和HBVDNA转阳。而干扰素组近期治愈的29例中10例(34.5%)ALT升高,HBeAg和HBVDNA转阳,X^2=1.09,P〉0.05。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可以使用苦参素,但要延长疗程,和其他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可能有增加疗效的作用。
隋云华徐静郭银燕张馨李鑫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苦参素干扰素
庚型肝炎病毒致病性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庚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一直存有争议。“庚型肝炎病毒致病性研究”一文的结果初步表明 ,庚型肝炎病毒具有致病性。但该研究只从血清学检测除外了HAV~HEV及TT病毒感染 ,而未在肝组织中检测这些病毒感染标志物 ;且缺乏远期追踪观察。
许家璋杨志国乐美兆汪茂荣何长伦隋云华
关键词:庚型肝炎HGV/GBV-C病理特征
近年南京地区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近年来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戊型肝炎中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在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男性38例(84.4%),发病年龄35~72岁(平均58岁);2~5月和7~11月分别集中发病24例(57.1%)和16例(31.5%);在45例患者中,31例(68.9%)存活,其中35例早、中期重型肝炎存活29例(82.9%),10例晚期患者仅2例(20%,P<0.05)存活;存活患者病程55~135天(平均76天);混合或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19例(42.2%),其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例(63.2%);伴有血清AFP升高者36例,存活29例(80.6%),在9例无AFP升高者中,仅3例(33.3%,P<0.05)存活。结论戊型重型肝炎并不少见,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影响生存的因素主要与发病年龄、病期和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汪茂荣隋云华何长伦高蕾汪朝晖乔飞徐静张馨
关键词:戊型肝炎重型肝炎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无菌采集正常分娩或剖宫产胎儿脐带血,分离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将干细胞悬液定植入肝脏。分别观察干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患者临床症状、腹水、血液生化指标、凝血相关因素、甲胎蛋白等变化,测量肝脏体积改变并完成12周随访。结果经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后12周,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14例患者腹水消失(87.5%),所有患者下肢浮肿消失。术后12周白蛋白合成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由术前29.8g/L升至36.2g/L,增幅达6.4g/L(P<0.01);前白蛋白(PA)水平由72.46mg/L升至107.11mg/L,增幅达34.65mg/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由46.4%升至53.26%(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11例患者治疗12周后,肝脏体积有所增加(69.0%),平均增加幅度为9.7%。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腹水消退,提高肝脏合成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能力,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乔飞张馨盛云峰耿家宝陈小军钟晶赵颖隋云华何长伦高蕾汪茂荣
关键词:脐带血肝硬化
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例被引量:2
2012年
1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某部战士,发病前2周曾在安徽三界地区野外驻训。病例1,男性,19岁,因"发热、全身肌肉酸痛5d"于2011年8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8月20日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最高达40.1℃,伴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发病次日起卫生队曾给予林可霉素、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感染及对症治疗3d,病情无好转,偶有恶心。
程岩耿家宝隋云华王敏杨志国汪茂荣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利巴韦林
GGT-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发病率高,在恶性肿瘤引起死亡病因中位居第2位。HBV及HCV感染为PL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HBV感染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因,HCV感染为发达国家的主要病因,其他危险因素有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酒精等。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GGT-Ⅱ在早期肝癌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各地报道不一,本文就GGT-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何媛耿家宝程岩谢芳董源隋云华汪茂荣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癌诊断HCV感染死亡病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探讨
2001年
隋云华许家璋高蕾何长伦辛长洲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符合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