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雨璇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大公报》
  • 8篇大公报
  • 4篇新闻
  • 3篇英敛之
  • 3篇社会
  • 2篇战后
  • 2篇社会性
  • 2篇社会性别
  • 2篇抚慰
  • 1篇党报
  • 1篇地方高师
  • 1篇地方高师院校
  • 1篇地震
  • 1篇都市报
  • 1篇新闻报
  • 1篇新闻报道
  • 1篇新闻史
  • 1篇新闻学
  • 1篇新闻学科
  • 1篇新闻学科建设

机构

  • 11篇阜阳师范学院
  • 3篇安徽大学
  • 1篇韩国又松大学

作者

  • 13篇陈雨璇
  • 1篇王创业
  • 1篇余月玲
  • 1篇虞文俊
  • 1篇高蕾
  • 1篇黄萃

传媒

  • 6篇阜阳师范学院...
  • 3篇东南传播
  • 1篇新闻传播
  • 1篇安徽电子信息...
  • 1篇阜阳职业技术...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敛之时期《大公报》对女性新闻报道前后期变化
2009年
在晚清社会转型和传统文化变革的过程中,英敛之时期《大公报》对女性新闻报道前后期重心与立场的转变,展示近代传媒在社会舆论动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陈雨璇
关键词:女性新闻报道立场
社会历史语境下浅析《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教学中的价值
2018年
《大公报》作为中国新闻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发行范围广、影响大的一份中文报纸,是中国新闻界的重镇。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公报》也是中国新闻史教学一直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对于高校新闻教育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陈雨璇
关键词:社会历史《大公报》中国新闻史教学
抗战前夕报刊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以《大公报》(1931.9-10;1937.7-10)为例
2016年
1931年至1937年是日本对华实行全面侵略的前奏,这段时期,近代报刊成了为大众提供舆论准备的中转站。《大公报》作为当时一份民办的爱国主义报纸,在宣扬抗战爱国主义和理性民族主义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使用议程设置理论从议题内容、议题属性、议程来源和读者的导向需求等方面,对1931年9-10月和1937年7-12月《大公报》所刊载的新闻、社评和读者论坛进行分析,以解读民国时期报纸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国家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
陈雨璇
关键词:《大公报》议程设置理论民族意识民族精神
英敛之时期《大公报》与中国早期制度现代化被引量:2
2006年
现代化理论源于西方,以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为显著特征,传到中国后被宣传推广,并与中国社会时代特点相结合。笔者将以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为出发点,分析其与中国早期制度现代化的关系,从而展示大众舆论在中国早期制度现代化中的作用。
余月玲陈雨璇
关键词:《大公报》
媒介框架理论下的韩国Me Too运动报道被引量:2
2018年
"MeToo运动"作为较有影响的国际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得以迅速传播并形成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新闻媒体在事件进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框架理论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量化统计等方法,以韩国三大主流媒体为对象,探究韩国"me too运动"中媒体的报道、受众的认知及两者关系,并进一步分析韩国大众媒体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是如何生成舆论调控策略,构建受众认知环境的。
陈雨璇陈艳艳
传媒对“阜阳城市”刻板印象的建构被引量:1
2011年
从传播效果的理论上看,媒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聚焦于一个群体,集中报道一些具有相似或者相同属性的东西,就容易造成总体形象的失真,从而形成刻板印象。本文拟通过大众传媒对阜阳城市刻板印象的建构,探讨在城市形象传播中传媒的角色定位。
陈雨璇高蕾
关键词:刻板印象
战后宣导抚慰报道中议程设置的运用——以1945年8月15日-9月15日的《大公报》为例
2014年
近现代以来,传媒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尤其是在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巨大战争创伤后,传媒更担负着对民众的公共情绪进行有效宣导抚慰的重要责任,并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平衡稳定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大公报》的战后宣导抚慰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统计与文本分析,拟厘清传媒在战后是如何实践其监测环境、引导舆论、监督政府等重要社会职能,彰显现代传媒的专业精神的。
陈雨璇
关键词:《大公报》
地方高师院校新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安徽省新闻学科建设为例
2014年
新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可谓是迅速,但是发展过快却也存在着各种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安徽省地方高师院校新闻学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其次教师年轻经验不足,学历不高,也是摆在地方高师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地方高师院校还需着手解决教师的职称不平衡和教学任务过重的问题。
王创业陈雨璇
关键词:高师院校师资队伍新闻学
英敛之时期《大公报》与晚清女子形象的建构
晚清,民族国家危机不断加剧。顺应时代产生的媒介使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现代化运动的社会参与程度日益扩大。在面临重重民族危机和巨大社会责任的同时,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扭转备受列强欺凌的命运,唤醒广大普通民众,提升民族竞...
陈雨璇
关键词:《大公报》社会性别女子形象晚清
文献传递
培养理论在战后抚慰报道中的实际运用——以1949年的《大公报》为例
2015年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要求大众媒介与新兴媒体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好各自的社会分工。媒体不仅要真实准确地传递客观信息,更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问题上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功能,而"培养理论"对于大众传媒行使这一功能的实际作用不可或缺。追溯到1945年8月这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虽以胜利结束,但是历经八年创伤的国人迫切需要从历史阴影中走出来。本文将通过研究1945年9月前后《大公报》对于抗日战争胜利在即以及抗战结束后的相关报道,重点分析"培养理论"在这些报道中的运用,从而凸显抚慰报道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效果,并提出新时代抚慰报道之于培养理论对于当前新闻报道的借鉴意义。
陈雨璇
关键词:大公报抚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