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改性叶腊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 <正>叶腊石资源丰富,成本低,研究前景广阔。对叶腊石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提高叶腊石的吸附性能。本实验研究了硅烷偶联剂与叶腊石在不同比例下的改性效果,考虑了改性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pH对叶腊石表面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 任晓青陈辉李国华高静
- 关键词:叶腊石改性还原铁粉重金属
- 文献传递
- 核壳结构碳化钨/碳化钨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被引量:2
- 2014年
- 以铁黄为载体,偏钨酸铵为钨源,将直接包覆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碳化钨/碳化钨铁复合材料.经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为碳化钨铁(Fe3W3C)、碳化钨(WC)和碳化二钨(W2C),且构成了以Fe3W3C为核、WC和W2C为壳的核壳结构.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测试了复合材料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体系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颗粒状碳化钨和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相比,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活性不仅受到体系性质的影响,还与其物相组成和微结构相关.上述结果说明,通过控制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结构,以及反应体系的性质可实现对其电催化活性的调控;同时表明,核壳结构是提高碳化钨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 陈辉陈丹谢伟淼郑翔李国华
- 关键词:碳化钨核壳结构电催化活性
- 金红石/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活性
- 张炫辉陈辉李国华
- 二氧化钛与针铁矿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被引量:5
- 2013年
-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针铁矿(α-FeOOH)为载体,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了金红石相二氧化钛(Ti2O)与α-FeOOH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温下,金红石相Ti2O包覆于α-FeOOH表面,并形成复合结构;较高温下,铁离子进入金红石相Ti2O晶格,并形成铁掺杂金红石相Ti2O纳米管;中温下,样品兼有复合和掺杂两者特征.在室温下以甲基橙为降解对象,采用钨灯+氘灯(波长200~800nm)为光源,对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良好;与纯α-FeOOH和金红石相Ti2O相比,不同结构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复合兼掺杂型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由此可见,与α-FeOOH复合和铁掺杂是提高Ti2O光催化活性的有效途径.
- 谢伟淼陈辉张炫辉胡仙超李国华
- 关键词:二氧化钛针铁矿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甲基橙
- 介孔TiO_2/WO_3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被引量:12
- 2017年
- 以硫酸氧钛和偏钨酸铵为前驱体,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采用喷雾干燥–高温煅烧两步法制备了介孔TiO_2/WO_3空心球复合材料。利用SEM、TEM、BET、XRD、UV-Vis DRS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微结构、比表面积、晶相组成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亚甲基蓝为模拟降解物考察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为介孔空心球状结构,球体分散好,直径主要分布在1μm左右;球壁由纳米颗粒和空隙构成,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颗粒粒径不断增大,空隙孔径不断增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O_2与WO_3复合后,样品对光的吸收范围扩展到了可见光区域,这有利于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当前驱体中WO3含量为3mol%,样品的煅烧温度为500℃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对亚甲基蓝降解率可达99.1%,而P25的降解率仅为29.5%。
- 喻洋佟明兴何玉兰陈辉高静李国华
- 关键词:三氧化钨亚甲基蓝
- 天然可降解柚子皮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被引量:5
- 2014年
- 以天然柚子皮为原料,经干燥后制备了天然可降解吸附材料;应用差热-热重分析了其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物相、形貌和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并用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表面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柚子皮有四个主要变化过程:吸附水脱附、结晶水脱附、预碳化和碳化与灰化;柚子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内部具有良好的多孔层状结构,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素逐渐被分解,多孔层状结构被破坏。以甲苯、甲醛和丙酮等有机物为吸附对象,测试了天然柚子皮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80℃时干燥后,柚子皮吸附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最佳。这与柚子皮的吸附水和结晶水的脱除和多孔层状结构保持良好有关。
- 王美华陈辉任晓青李国华
- 关键词:柚子皮有机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