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全
-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34例普通型手足口病不同疗法临床疗效的队列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实用性队列研究方法,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3个不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在退热起效、体温恢复正常方面,中医组具有较强的优势;咽部疼痛方面,西医组有较强的优势;其余观察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优势,应成为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 张国梁颜彭飞陈必全王玉光彭思存李纯平王喜聪尹光耀李仓友董莉莉侯勇黄宝驹
- 关键词:手足口病不同疗法队列研究
- 11例肠套叠患儿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陈必全
- 关键词:肠套叠诊治分析外周血象患儿便常规上呼吸道感染
- 发热与重症手足口病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寻体温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利于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46例,描绘每一病例的体温变化曲线,归纳分析体温变化特点。结果:1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热程均>36小时,热程96小时以内142例,120小时以内4例,体温变化37.8~40.5℃。118例体温变化36~86小时呈稽留热。3例死亡病例在病情突变前最高体温38.7℃。结论:发热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热程达36~60小时,神经系统多可受累。
- 陈必全李俊侠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儿童发热
- 重症手足口病1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6例重症手足1:7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结果146例重症手足口病惠儿均以皮疹、发热起病,所有病例热程均〉36h,热程在96h以内者142例,在120h以内者4例;体温37.8~40.5℃。早期的临床表现有惊跳、肢体抖动、头痛、便秘等。所有患儿均接受甘露醇、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结论发热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其一定的规律。
- 陈必全方庆丰孙子发王胜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甘露醇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
- 837例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开展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进行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临床及其特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研究方法,对837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证候、病情演变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以男性、农村患者为多;年龄多见于1~3岁之间;症状:疱疹、皮疹为最多见,其次口腔溃疡与疼痛、纳差;一半以上有发热、乏力等,其余症状为非特异性的;中医病位多在肺、脾、心;病理性质:热毒夹湿;一般5d左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手足口病普通型多见于婴幼儿,有皮疹、口腔溃疡与疼痛、纳差、发热四大表现;病位在肺、脾、心;性质:热毒夹湿;病程:5d左右症状基本消失。
- 张国梁颜鹏飞陈必全王玉光徐艳丽尹光耀李仓友王喜纯李纯平彭思存董莉莉桂金贵侯勇黄宝驹
-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医流行病学症状证候
- 2009—2013年麻疹住院患儿的免疫状态、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了解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控制麻疹疫情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54例麻疹住院患儿临床资料。结果554例麻疹住院患儿均有发热、咳嗽、皮疹,临床表现为典型麻疹者507例(91.52%),轻型麻疹47例(8.48%);以≤6月龄(176例,31.77%)和7~8月龄(346例,62.45%)患儿为主;有明确麻疹疾病接触史者132例(23.83%),患儿母亲同时患有麻疹19例(均为2013年病例,占3.43%),在麻疹潜伏期内有反复在大型医疗机构就诊输液史或住院史(均为2013年病例,同期该机构有麻疹患儿就诊输液或住院史)者227例(40.97%)。每年的1~5月为发病高峰。结论强化育龄期年轻女性的麻疹疫苗接种、在婴儿早期接种麻疹“前疫苗”及加强发热门诊的就诊管理,是预防麻疹流行的重要措施。
- 陈必全夏春琴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疫苗计划免疫
- 发热与手足口病(EV-71)合并病毒性脑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发热与手足口病(EV-71)合并病毒性脑炎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重型手足口病提供指导。方法:回顾研究某院手足口病住院病人1097人,合并病毒性脑炎425例,符合入选条件374例,分析发热与病毒性脑炎相关性。结果:手足口病(EV-71)发热超过39℃2天以上和/或发热38.5℃超过3天以上,大多并发病毒性脑炎,对临床早期判断重型手足口病有指导意义,重型手足口病早期应用静注免疫球蛋白预后好。
- 方庆丰陈必全王文平孙子发王胜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发热
-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12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传染性强,重症病例可并发无菌性脑炎、心肌炎,若合并脑干脑炎,可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本症多发生于1~5岁婴幼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疱疹性口腔炎。
- 王文平陈必全方庆丰孙子发王胜
- 关键词:手足口病利巴韦林儿童
- 不同疗法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837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全国12个中心837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者,采用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为3组,中医组(409例)治以清热解毒、化湿透邪为原则的中药颗粒剂组方,西医组(124例)予对症及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组(304例)两种疗法联合应用,疗程7天。观察3组患者退热起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咽痛减轻时间及消失时间、临床非特异性症状消失时间,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组、中西医组、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9.8%、100%、100%,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发热患者的退热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中医组与西医组均早于中西医结合组(P<0.05或P<0.01)。疱疹消退时间中医组早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组(P<0.01);西医组早于中西医组(P<0.01)。中医组患者咽部疼痛减轻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早于中西医组(P<0.01)。临床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时间中西医组早于中医组与西医组(P<0.01);中医组早于西医组(P<0.01)。结论 3不同疗法对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均有效,其中中医疗法效果最佳。
- 张国梁颜鹏飞陈必全王玉光徐艳丽尹光耀李仓友王喜纯李纯平彭思存董莉莉桂金贵侯勇黄宝驹储浩然何光远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队列研究
- 2011—2012年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11—2012年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该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体3 946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支原体各占43.92%、37.91%、15.91%、2.26%。居病原体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16.32%),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6.02%)、金黄色葡萄球菌(9.00%)、肺炎克雷伯菌(7.40%)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41.41%(147/355)、81.40%(197/24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为68.17%(439/644)、72.95%(213/292)。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99.84%)、克林霉素(98.58%)高度耐药;MRSA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75%),MRSA和MRCN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00%;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98.31%;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8.70%)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26%)。检出4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5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细菌耐药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 陈必全方庆丰王胜张诗海
- 关键词:耐药性监测微生物敏感试验Β-内酰胺酶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