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义勇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航天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引流
  • 5篇出血
  • 4篇引流治疗
  • 3篇手术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膜下
  • 2篇血肿
  • 2篇腰大池
  • 2篇腰大池引流
  • 2篇腰大池引流治...
  • 2篇引流袋
  • 2篇外伤
  • 2篇外伤性
  • 2篇外伤性蛛网膜...
  • 2篇脑出血

机构

  • 9篇湖北航天医院

作者

  • 9篇陈义勇
  • 4篇杨昌
  • 2篇杨玲
  • 2篇周江娥
  • 2篇万玉峰
  • 1篇王书庆
  • 1篇雷新明
  • 1篇李宗泉
  • 1篇雷新民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2009年4月~2010年5月,我科选择典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例和开颅术后脑水肿、脑膨出患者2例,会同麻醉科医师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陈义勇周江娥王书庆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流治疗腰大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麻醉科医师开颅术后
脑室外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九例观察
2002年
李宗泉陈义勇
关键词: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时机
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体会
2013年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常见,对部分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且血肿形成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外科手术干预,消除或减轻血肿的压迫,减少血肿产生的继发性脑损伤,可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获益。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们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获得一些治疗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陈义勇杨昌雷新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引流治疗血肿形成继发性脑损伤手术干预
一种自制引流袋便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制引流袋便携装置,包括置物袋,置物袋设置有双层棉布带、可视窗口、扣眼和底部开口;双层棉布带的一端与置物袋右上角固定连接,双层棉布带的另一端通过打结系在扣眼上;可视窗口设置于置物袋的正面中央;底部开口...
刘艳杨玲万玉峰陈义勇林琳雷丽娟
文献传递
救治进行性加重额叶脑挫裂伤致脑疝10例体会
2014年
目的:讨论进行性加重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体会。方法总结2010年5月~2014年6月我们治疗的10例进行性加重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结果,其中急诊手术治疗7例,未手术治疗3例,结果手术治疗者无1死亡,未手术者死亡2例。结论对于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上要严密监测,一旦患者出现大脑中央疝前期表现,即应积极急诊手术,救治效果好,若延误时间,患者进入脑疝晚期,则治疗效果差,死亡机率高。
陈义勇杨昌雷新明
关键词:手术治疗
一种自制床旁引流袋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制床旁引流袋固定装置,包括钢板和白色棉布带,钢板的上部左右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白色棉布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上,白色棉布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通孔上,钢板的...
刘艳杨玲万玉峰陈义勇林琳雷丽娟
文献传递
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9例,女性1例,年龄29~76岁,平均54岁。均为闭合性损伤,伤后急诊入院,均行颅脑CT检查,急诊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2例行开颅清创减压术。8例入院时意识清醒,均头痛、头昏明显。常规止痛药缓解不明显,GCS13~...
陈义勇雷新明周江娥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引流治疗补液治疗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
2014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2012年11月28号15:00因“左侧头面部撞伤后出血,意识不清2h”急诊入院。入院前2h因交通事故摔伤左侧头而部,当即意识不清,额面部、口腔出血不止.四肢强直痉挛,小便失禁。急诊颅脑CT提示颅内双侧基底核、小脑多发片状高密度影,左侧裂池、小脑幕密度增高。
陈义勇杨昌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骨孔开颅治疗稳定型硬膜外血肿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稳定型硬膜外血肿是指硬膜外血肿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动态CT检查血肿定位明确,血肿量30ml左右或以下,占位效应不明显,中线结构移位不超过1.0cm,且无继续出血的病例。自2008年6月至今,我科选择骨孔开颅治疗这类病例2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13-67岁,平均37岁,暴力打击加速伤9例,意外摔落、撞击减速伤13例。伤后19例有不同程度昏迷史,无清醒后再昏迷情况,其中7例人院时意识模糊,反应迟钝。3例无明显昏迷史。15例伴头皮挫裂,急诊清创缝合,4例清创发现有颅骨骨折。7例伴同侧外耳道出血。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昏,14例伴有恶心呕吐,9例出现肢体无力,轻瘫,7例入院时意识模糊,嗜睡懒言。患者瞳孔均等大,对光反射灵敏。本组患者中17例急诊检查入院,5例于院外观察治疗1-4d后转入我院。人院后血肿较大,占位效应明显,有继发加重昏迷病例未人选本组。
陈义勇雷新民杨昌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开颅治疗骨孔动态CT检查中线结构移位占位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